李薇
鄉村旅游對于發展農村經濟,打造鄉村旅游產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改善農村的基礎環境,助力鄉村經濟實現蓬勃發展。然而,從現階段實施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的鄉村旅游經濟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就會嚴重制約其未來的發展。本文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為鄉村旅游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鄉村旅游憑借自身的自然景觀、淳樸文化,可以滿足游客娛樂、休閑、農業生產等方面的旅游體驗。當前,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不同,游客在參與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可以體驗鄉村環境的古樸靜謐,實現身心的愉悅。鄉村旅游經濟既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還可以幫助當地居民探索新的致富之路,幫助更多的鄉村家庭走出困境,改善經濟條件。所以,管理者應正視這一新的經濟模式中產生的一些問題與不足,積極地加以完善,從而更好地引領鄉村旅游經濟實現更大的發展。
一、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現狀
(一)整體規模不斷擴大
鄉村旅游是推進鄉村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具有很高的包容性與持續性,可以幫助農民逐步擺脫經濟壓力,共同邁入新生活,全面推動農村產業建設。實現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現階段,我國鄉村旅游市場實現了規模性發展,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旅游熱情的攀升,鄉村旅游資源勢必會迎來更加廣闊的拓展契機。
(二)消費群體與消費習慣顯著
在對我國鄉村旅游主體人群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年輕人占據了主要部分,年齡基本在25 ~ 40 歲之間,由于年輕人對于鄉村旅游的熱情較高,因此也將鄉村旅游稱之為“年輕化旅游”。大多數人是出于親近自然、舒緩壓力、釋放情緒等目的,也有部分游客是為了能夠選擇一個好的休閑環境以便更好地與家人以及朋友相處。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方式的多樣化,人們選擇出行的方式以及最終的目的地更加多元,消費群體以及消費習慣都會對當前的鄉村旅游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推進該行業實現更大的發展。
(三)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鄉村旅游消耗的成本相對較低,現已成為游客周末假期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對于大部分城鎮游客而言,他們往往會利用假期或是周末的時間參與游覽活動,對于假期時長不足或是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游客來說,鄉村旅行是不錯的選擇。隨著鄉村旅游建設的全面開展,與鄉村旅游相關的各項活動也都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將鄉村旅游作為娛樂活動的首選。較之以往的異地長途旅游,鄉村旅游可以給游客帶來愉快的出行體驗,因此鄉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鄉村旅游經濟產業發展的優勢與重點
(一)發展優勢
鄉村旅游經濟的優勢具體如下。
1.自然環境優勢。鄉村的自然環境優越,深受城鎮居民的喜愛,容易產生較高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近些年人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在開展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會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更符合當代的環保理念。相關人員在開發鄉村旅游資源之初,往往都會認真調研當地的自然環境,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拓展現有產業資源,真正體現鄉村美景的特色,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現有綠色產業鏈,在增加地方經濟收入的同時,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地方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同步協調發展。2.人文環境優勢。開展旅游經濟勢必要進行相應的開發改造,而鄉村旅游整體的旅游模式、旅游文化對于商業資本的投入要求不是特別嚴格,不需大規模投資就可開發出適宜的旅游環境。由于整體的開發投入成本較少,也可在預計期限內完成盈利目標。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鄉村旅游產業建設中,為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結合我國當下的鄉村旅游建設現狀,構建質樸的人文氣息,融入當地的人文環境,不斷拓展旅游項目的邊界,最終實現人文資源與旅游經濟產業的雙向發展。
(二)發展重點
1.加速開展旅游產業建設
旅游經濟作為建設鄉村、發展鄉村經濟的重要手段,隨著近幾年經濟的發展以及民眾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其收入總額已經實現了穩步上升,其在旅游產業中的占比也不斷擴大。管理層應轉移工作重心,將鄉村旅游當成農村產業發展的重點部分來抓,推進農村經濟逐步提升。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應大力進行產業建設,結合旅游經濟發展的需求構建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外部資源優勢提高旅游產業的綜合能力,為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實施保駕護航。
2.不斷優化周邊產業布局
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基礎配套設施的協調配合,鑒于此,工作人員在開展鄉村旅游產業建設的同時應積極對周邊產業進行合理布局,并將其當作日常工作的重點來抓。隨著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熱度的不斷上升,會對周邊產業產生重要影響,與其相關聯的較為緊密的服務、交通等行業,都會在旅游經濟的拉動下實現高速發展。為了能夠實現鄉村旅游經濟的全面發展,工作人員在拓展產業模式的同時,應重點關注周邊產業布局,通過不斷完善配套產業結構,構建更加優質的旅游環境,全面提升鄉村經濟整體水平,煥發鄉村旅游產業的活力。
三、困境分析
(一)旅游基礎設施亟待完善
當前,部分鄉村旅游活動自身的基礎設施薄弱,整體的接待能力較差,帶給游客的直觀體驗不佳。雖然一些鄉村旅游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歷史文化久遠,自然景觀也十分宜人,然而受到道路交通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容易使游客產生較差的旅游服務體驗,最終限制了當地旅游活動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部分不發達地區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旅游經營活動的,工作人員大多為家庭成員,缺少專業化的指導與系統培訓,整體的經營能力與專業水平均有所欠缺。部分旅游從業者自身掌握的服務技能有限,未能從思想上認識到服務工作的重要性,服務質量有所欠缺。
(二)旅游產品單一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模式,需要融入相應的配套模式,體現經營活動的創新性,現階段內部旅游產品單一、同質化的情況較為嚴重,產品缺乏新意,市場的拓展能力薄弱。結合當前的旅游市場需求,鄉村旅游產品應帶給游客更多優質的鄉村體驗,確保游客可以從住宿、農產品體驗、自然景觀等多個維度,感受鄉村旅游的樂趣,通過多元化的旅游路線強化游客的感觀享受。然而現階段,部分旅游活動涉及的產品過于單調,且相鄰地區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些基礎性項目無法使游客真正融入鄉村活動之中,旅游需求無法深入滿足。與此同時,部分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工作長期處于停滯階段,現有的旅游項目大多集中在自然風光、農家飲食等方面,體現人文內涵與風俗資源的項目較少。
(三)鄉村旅游資源內部機制不完善
雖然大多數鄉村旅游資源品種豐富,然而在資源的策劃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許多的不足,缺少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舉例來說,鄉村旅游經濟在建設初期,就需要對建設的內容、發展目標、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如果事先未能進行科學預測與精準調研,整體規劃質量較差,就有可能加重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隨意性。與此同時,考慮到鄉村旅游的主體多為本地投資者,對于整體戰略發展規劃的理解、鄉村旅游經濟的認識有限,容易被眼前的短期利益吸引。加之工作人員的管理經驗有限,無法形成有序、良性的旅游文化。除此之外,部分鄉村旅游經濟建設階段的規范管理意識不足,針對旅游資源產生的開發與保護工作未能得到明確界定,影響了鄉村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地方性特色較為欠缺
鄉村旅游是一種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旅游體驗,游客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可以感受到質樸的鄉村氣息,品嘗最新鮮的農產品,感受不一樣的地域文化。受到經濟發展以及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大量的城市元素涌入鄉村旅游市場,這一影響在餐飲與住宿方面尤其突出,容易讓游客喪失新鮮感,也難以體會鄉村旅游的樂趣。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自身的個性特點不夠鮮明,游客無法明確感受到地域人文的特點,現有的一些觀光游覽以及文化體驗過于單一,商業化痕跡明顯,無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致使游客的參與性下降。由于管理部門未能對本地的生態與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已經成型的旅游產品又不具備較強的創新性,無法與大眾多樣化、求新化的需求相契合,影響了當地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四、對策分析
(一)強化當地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促進鄉村旅游經濟實現更大的發展,管理人員就需要加大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在不斷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全面提升當地旅游業的服務質量。針對偏遠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差,游客體驗不佳等情況,工作人員應主動拓展現有的服務模式,全面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強化自身的接待能力。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首先,加大各項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確保鄉村各主干道暢通無阻,積極建設旅游公路。針對不同地區鄉村資源的實際情況,將現有的景區、客棧等設施進行科學劃分,最大化地體現當地特色;其次,主動拓展經營思路,全面創新現有經營模式,將原先單獨作業的個體經營模式轉向綜合式集體發展模式,通過農戶與旅游協會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使其成為發展的主體。與此同時,可定期邀請業內專家結合現階段人員整體的服務技能以及發展方向進行集中培訓,全面提升經營者的綜合素養與專業接待能力,促進鄉村旅游實現更大的發展。
(二)積極研發旅游創新產品
開展鄉村旅游的地區大多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工作人員應結合當地的資源類型,積極進行旅游產品開發,盡可能避免單一化的產品特質。例如,從業人員可通過完善現有的農產品生活項目,構建采摘、民俗游樂等一系列鄉村旅游產品,從而全面提升原產品的服務等級。當地還可聘請專業人員結合地方的生態特征、民風民俗,創造更多豐富且有新意的特色活動,將原先單一吃住農家的產品形式進行完善,打造成一條結合觀光旅游、休閑養生的專業化旅游產業鏈,將當地的旅游特色與文化特色呈現出來,盡可能地減少產品同質化帶來的各種問題,打造更具魅力的旅游線路。
(三)構建完整的旅游資源管理體系
為了能夠推進鄉村旅游經濟邁向新的臺階,管理人員應不斷完善現有的資源管理體系,為鄉村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首先,應遵照綠色健康發展原則,科學、審慎地對當地的實地資源進行全方位調查,在構建系統化管理體系的同時,確保能夠充分將自然環境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各種破壞。例如,地方機構可通過構建互助共享發展機制,共同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實現鄉村旅游經濟與包括文娛活動、農業生產等相關活動的產業融合,構建與新時代發展相契合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其次,全面優化現有的旅游發展模式,精準預測旅游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極拓展資源開發的創新思路,不斷完善現有的專業培訓機制,結合客戶需求推進鄉村旅游經濟實現更好的發展。
(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同時應更多地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在向外拓展的同時積極打造本地獨有的品牌文化,以此拓寬管理思路,實現高質量發展。管理人員應結合當地的天然資源,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干預和過度引入城市化元素帶來的同質化,不斷強化當地的鄉村文化印象與標記。與此同時,盡可能多地挖掘與當地民眾相關的文化內容,可將地方節日、手工藝品、特色文化等引入旅游資源之中,形成既有時代特色又能夠與旅游需求發展相契合的鄉村旅游品牌,在合理開發的原則下,構建更具當地魅力的鄉村旅游文化品牌。與此同時,鄉村旅游文化發展應重視自身文化內涵的傳承,通過策略性地營造差異化文化氛圍,將鄉村文化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鄉村文化本身有著很強的群眾基礎與文化內涵,工作人員在積極挖掘的過程中應確保更多的游客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并將懷舊文化、鄉土風情等融入到旅游活動的各個環節,更好地開發當地的旅游市場,為當地民眾提供增加收入的機會。
相關人員在進行旅游建設的同時,也應將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擺在重要的位置,將本地獨特的自然風貌展現在更多游客的面前,使當地的鄉村旅游建設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針對當前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的不足與弊端,當地工作人員應充分關注,并針對性地進行管理與監督,使鄉村旅游服務更加規范,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使游客在參與旅游活動的同時,產生對鄉村的喜愛,從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來,促進鄉村經濟更快地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市溧水區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