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軒
摘要 利用張家口市2006—2022年降水量、降水日數觀測資料,從降水量變化和降水日數變化分析了張家口市降水天氣特征,并提出了地面氣象觀測要點。結果表明:(1)2006—2022年張家口市降水量大體上呈增加的規律,降水量增加速率21.534 mm/10年;張家口市降水量分布特征整體呈單峰型,降水量高峰月為7月,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40%。(2)張家口市降水日數總體上呈減少變化趨勢,氣候傾向率為-3.064 d/10年;張家口市降水日數大部分集中于每年的4—10月,該時間段降水日數占年降水日數總數的82.29%。
關鍵詞 張家口市;降水天氣;氣象觀測要點
中圖分類號:P4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7–0223-03
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處于變暖的趨勢中[1]。在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的情況下,各地區降水量也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2]。為了掌握降水天氣特征,我國許多氣象學者十分重視對降水氣候的研究。寧亮等[3]分析我國降水天氣變化特征,得出全國降水量在華北地區和四川盆地呈顯著的減少趨勢;西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主要呈顯著的增加趨勢。任永建等[4]探究了1961—2010年華中區域降水變化情況,得出華中地區空間分布不均勻,降水緯向分布特征比較顯著,由南向北不斷遞減。劉雪梅等[5]分析了我國局部地區降水氣候特征,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張家口市隸屬河北省,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處于113°50′E~116°30′E,39°30′N~42°10′N之間,張家口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而近年來張家口市降水天氣也出現異常變化。主要利用張家口市2006—2022年降水量、降水日數觀測資料,分析了張家口市降水天氣特征,并梳理了降水氣象觀測要點,為今后更高效地開展氣象觀測業務提供指導。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數據來源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氣象局,主要包括2006—2022年近17年降水量、降水日數觀測資料。文中根據常規標準劃分季節: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為冬季[6-8]。本文采取線性趨勢法分析張家口市降水天氣變化特征。
1 張家口市降水量的變化特征
1.1 年際變化特征
通過認真分析2006—2022年張家口市降水量年際動態變化獲悉結果如下(圖1),近17年來張家口市降水量大體上呈增加的規律,降水量增加速率為21.534 mm/10年,增加趨勢比較顯著。2006—2022年張家口市年平均降水量為423.0 mm,年降雨量最大值是522.2 mm(2015年),年降雨量最小值為254.5 mm(2011年)。
1.2 月際分布特征
分析2006—2022年張家口市各月份降水量分布情況可以了解到(圖2),張家口市降水量分布特征整體呈單峰型,張家口市5—10月降水量比較集中,該時間段平均降水量達375.6 mm,占年平均降水量(423.0 mm)的88.78%;張家口市降水量高峰月為7月,月平均降水量為94.8 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40%;8月次之,月平均降水量為76.7 mm,占年降水量的18.12%。10月至翌年4月張家口市降水量較少,該時間段降水量占張家口市年平均降水量的11.22%。
2 降水日數的變化特征
2.1 年際變化分布特征
分析2006—2022年張家口市降水日數年際變化趨勢得出結論(圖3),近17年張家口市降水日數總體上呈減少變化趨勢,氣候傾向率為-3.064 d/10年;張家口市在2006—2022年年累計出現降水日數為1 592 d,近17年來的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4 d,年降水日數最多為117 d(2008年);年降水日數最少為78 d(2018年),年降水日數最多值與最小值之間相差39 d。
2.2 月際變化分布特征
由表1可知,張家口市降水日數大部分集中于每年的4—10月,該時間段累計出現降水日數1 310 d,占年降水日數總數的82.29%;張家口市降水日數出現最多的為6月,歷年累計降水日數為240 d,月平均降水日數為14.1 d,占全年的15.08%。7月降水日數次之,降水日數占全年的14.95%。張家口市從9月開始有所減少,從11月降水日數開始大幅減少,12月降水日數減少至最少,月累計降水日數為32 d,月平均降水日數為1.9 d,僅占全年總降水日數的2.01%。1、2、3月張家口市降水日數也很少,分別占年降水日數的2.32%、3.64%、5.28%;4月降水日數逐漸增加,占全年的8.29%,6月降水日數達到高峰月。
2.3 季節變化特征
從四季降水日數統計情況可知,2006—2022年張家口市春、夏、秋、冬季累計降水日數分別為390、695、380、127 d,平均日數分別為23、41、22、8 d,分別占張家口市年降水日數的24.50%、43.66%、23.87%、7.97%。由此不難看出,張家口市降水日數最多的季節為夏季,春季降水日數略多于秋季,冬季降水日數最少。
3 地面氣象觀測要點
3.1 降水天氣發生前地面氣象觀測要點
當面臨頻繁降水天氣時,工作人員要在降水天氣前做好地面氣象觀測準備工作[9-12]。第一,檢查翻斗雨量器有無異常,如果在儲水器中發現昆蟲、枯枝雜葉、塵土等,應及時清理干凈,以免影響降水觀測數據的準確性;第二,對降水觀測儀器設備進行清潔維護,確保儀器設備的完好性和可靠性,以保障降水觀測的順利開展[13-14]。
3.2 降水天氣發生時地面氣象觀測要點
如遇強降雨天氣,工作人員要及時取出蒸發皿中儲存的適量水,蓋上蒸發皿和專用蒸發雨量筒,避免因水滿溢出而造成觀測記錄失真[15-17]。在觀測過程中,注意保障臺站儀器的可靠性,一旦觀測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或網絡異常,在報警提示出現后,氣象技術保障人員要及時到地面氣象觀測場進行處理,為臺站地面氣象觀測業務的安全有序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7-20]。
4 結論
(1)2006—2022年張家口市降水量大體上呈增加的規律,降水量增加速率21.534 mm/10年;張家口市年平均降水量為423.0 mm。張家口市降水量分布特征整體呈單峰型5—10月降水量比較集中,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8.78%;10月至翌年4月張家口市段降水量較少,該時間段降水量占張家口市年平均降水量的11.22%。張家口市降水量高峰月為7月,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40%。張家口市春、秋、冬季降水量均表現為減少變化規律,線性變化傾向率分別為-8.877 mm/10年、-24.022 mm/10年、-1.385 mm/10年;張家口市夏季降水量則表現為增加變化規律,線性變化傾向率分別為55.819 m/10年。張家口市年內降水量分布不均,存在顯著的干、濕季之分,夏季降水量最多,占據年降水量的50%以上,秋季降水量次之,春季降水量位列第三,冬季降水量最少。
(2))2006—2022年張家口市降水日數總體上呈減少變化趨勢,氣候傾向率為-3.064 d/10年;張家口市在2006—2022年年累計出現降水日數為1 592 d,
近17年來的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4 d;張家口市降水日數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4—10月,該時間段降水日數占年降水日數總數的82.29%;張家口市降水日數出現最多的為6月,占全年的15.08%;張家口市春、夏、秋、冬四季降水日數分別占張家口市年降水日數的24.50%、43.66%、23.87%、7.97%。
(3)對于降水天氣,工作人員應前往地面氣象觀測要點,做好降水觀測儀器設備進行檢修和清潔維護,確保儀器設備的完好性和可靠性,嚴格按照地面氣象規范開展工作,保證降水觀測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張曉華,高云,祁悅,等.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主要結論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進程的影響分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4,10(1):14-19.
[2] 秦大河,Stocker. T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的亮點結論[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4,10(1):1-6.
[3] 寧亮,錢永甫.中國年和季各等級日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分析[J].高原氣象, 2008,27(5):1010-1020.
[4] 任永建,高媛,肖鶯,等.1961—2010年華中區域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22(S1):90-95.
[5] 劉雪梅,張明軍,王圣杰,等.2008—2014年祁連山區夏季降水的日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地理學報,2016,71 (5):754-767.
[6] 高西寧,蔣姍姍,王聳,等.東北地區1961—2014年降水量變化分區及其區域特征[J].生態學雜志,2016,35(5):1301-1307.
[7] 趙琳,何萍,閆桃,等.昆明市近50a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 2017,29(6):54-61.
[8] 趙海軍,潘玲,毛子卿.山東省持續性短時強降水過程物理量特征分析[J].海洋氣象學報,2023,43(1):63-74.
[9] 寶興華,夏茹娣,羅亞麗,等.“21·7”河南特大暴雨氣象和水文雨量觀測對比[J].應用氣象學報,2022,33(6):668-681.
[10] 劉士軍.六盤山區一次對流性降水天氣成因及其云降水宏微觀特征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41(24):62-65.
[11] 周玉都,劉淇淇,郭立平,等.2009—2017年廊坊“倒降”溫氣候特征及氣象背景條件分析[J].河南科學,2021,39 (7):1127-1136.
[12] 王妍,牛晨煜.陽泉市“7·21”強降水天氣診斷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1, 11(10):104-106.
[13] 王蕊,呂丹.寶雞一次強降水天氣中尺度特征及模式預報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3):78-80.
[14] 張俊蘭,李偉,鄭育琳.昆侖山北坡短時強降水天氣分型及雷達回波特征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22,16(1):1-9.
[15] 沈立程,沈舉鵬,鄧京.宜春市袁州區強降水天氣過程風場特征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21,43(3):58-62.
[16] 王囝囝,黃振,鄒善勇,等.大連地區短時強降水天氣特征及預報指標研究[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6,32(4):32-38.
[17] 李紅斌,傅瑜,張靖萱,等.一次大氣污染過程的降水天氣特征及相關分析[J].氣象,2018,44(5):655-664.
[18] 田付友,鄭永光,張濤,等.我國中東部不同級別短時強降水天氣的環境物理量分布特征[J].暴雨災害,2017,36(6): 518-526.
[19] 李杰,郭學良,盛日峰等.我國冰粒降水天氣的觀測特征統計分析[J].大氣科學學報,2016,39(3):349-360.
[20] 班顯秀,耿樹江,袁健.沈陽7~8月份降水天氣過程中的水汽含量特征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9,40(4):413-416.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Weather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n Zhangjiakou City
Jiang Wen-xuan (Zhangjiakou Mete-
orological Bureau,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days in Zhangjiakou from 2006 to 20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weather in Zhangjiakou were analyzed from the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days, and the main points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rom 2006 to 2022, the precipitation in Zhangjiakou City will generally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21.534 mm/10 years;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Zhangjiakou C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ingle peak. The peak month of precipitation was July, accounting for 22.40% of 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2) The number of precipitation days in Zhangjiakou generally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 was -3.064 d/10 years; Most of the precipitation days in Zhangjiakou City were concentrated in April October every year, and the precipitation days in this period account for 82.29% of the total annual precipitation days.
Key words Zhangjiakou City; Precipitation weather; Key points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