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瓊

《雙飛》 金強強/作
寫意畫是每一個中國畫愛好者都不可能也舍不得繞過的畫種之一。在一張張宣紙上,畫家憑借著變化多端的線條與豐富多樣的色彩,在獨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中,揮毫潑墨,天馬行空,縱情其中,肆意抒發著自己的心緒,帶給觀者自己的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想。
在金強強先生的繪畫世界中,寫意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欣賞他的花鳥畫,常常會被他獨特的視角、巧妙的布局、開闊的意境所吸引,時不時驚嘆于他筆下花鳥的鮮活靈動,令人覺得眼前的一切是那樣熟悉,栩栩如生,充滿生趣。他的花鳥不似工筆畫那般線條嚴謹細致、用色考究、極盡寫實,而是僅用寥寥數筆,便意境全出。
泰戈爾在《流螢集》中曾說:“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是啊,曾幾何時,無數只鳥兒無數次飛過人們的頭頂,不僅在詩人心中留下印記,還激起了金強強先生心中的漣漪。他打開畫卷,鳥兒的纖毫頃刻間便在腦海中顯現,生命的張力噴薄而出。
瞧!在這幅《雙飛》中,兩只鳥兒的羽翼一張一翕,雙腳尚未收起,顯然是先生將畫面定格在借力起飛的一瞬間。相依相伴的鳥兒們,在花間恣意飛翔,此處沒有“微雨燕雙飛”的傷感和遺憾,卻多了幾分“黃鳥時兼白鳥飛”的閑適和恬淡。綠葉襯托下的花朵似乎也在鳥兒的振翅下微微晃動,似乎也被這對飛鳥的歡躍和鳴所感染,一朵朵競相開放,異常絢爛,正應和了那句“桃花欲共楊花語”。一動一靜中方才顯得這幅鳥語花香圖張弛有度、妙趣橫生,充滿蓬勃的生命力。
再看題名《秋實》的這幅畫,兩只鳥兒安詳地立在石上,其中一只鳥兒歪著腦袋,正跟另一只鳥兒嘰嘰喳喳地訴說著什么。旁邊是綴滿了枇杷的樹枝,不禁讓人想到蘇東坡筆下的“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嘗滟玉蛆”。雖沒有細致、完整地描繪出整棵樹的樣子,但窺一斑可見全豹,想必其他的枝頭也是碩果累累。再回頭望向那兩只鳥兒,它們看著一個個黃似橘的小枇杷,心中定思索著如何偷嘗這美味。
中國畫講究以筆為骨、以墨為肉,以筆取氣、以墨生韻,通過正確的筆墨搭配達到“氣韻生動”的目的。唐人張彥遠提出,“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從金強強先生的畫作中不難看出,先生的畫作視角新奇,常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描繪生趣盎然的定格瞬間;立意明晰,以花鳥之靈動彰顯生活之樂趣;筆法扎實,粗放而不草率,含蓄而不晦澀,下筆輕重得當,色彩濃淡變化自由隨心,表現出一種超然的靈秀之感,從側面反映出金強強先生高超的畫技。

《秋實》 金強強/作
總的來說,作為小寫意國畫的擁躉,金強強先生的表現技法頗有五代野逸派花鳥畫大師徐熙的風格,多是先以墨繪出畫中內容,如花蕊、葉脈、枝干、翎羽等,再加以點墨浸潤,輕染著色,不經意間風骨全出。后人對徐熙的技法總結道:“獨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后敷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態。”這用來形容先生的表現技法似乎也并無不妥。技法上雖有相似,但繪畫對象多有不同,將徐熙的“多狀水禽”轉變為當地常見的飛鳥,更加接地氣。再加上獨特的個人視角和特色鮮明的運筆,使得看似普通、平平無奇的花鳥靈動傳神、充滿意趣。
踏入先生的花鳥世界,時時處處可感受到先生的素養與心境。愿先生在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中繼續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