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王集杰,李 燦
(1. 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遼寧 大連 116023;2.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1408)
CO2的過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起到了主導性作用,減排CO2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利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然后與CO2反應生成低碳烯烴,不僅可以緩解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變暖,還可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受到了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和社會的關注[1-4]。CO2加氫制低碳烯烴主要包括兩條技術路線:一是利用Fe基催化劑等,將逆水煤氣變換(RWGS)與費托合成過程耦合起來[5],產物分布遵循Anderson-Schulz-Flory(ASF)模型,低碳烯烴選擇性很難超過60%;另一條路線是耦合CO2加氫制甲醇與甲醇制烯烴(MTO)形成串聯催化劑,此串聯催化劑的低碳烯烴選擇性可超過ASF模型的限制,是當前CO2轉化制備低碳烯烴研究的熱點。Li等[6]開發了ZnZrO/Zn-SAPO-34串聯催化劑,通過中間體的遷移,該催化劑將甲醇合成與MTO過程耦合起來,低碳烯烴選擇性達到了80%。In基催化劑也被用來與SAPO-34耦合,實現CO2加氫制低碳烯烴[7-14],但SAPO-34在反應過程中發生積碳而導致失活,降低了催化劑的穩定性。此外,進一步提高低碳烯烴的選擇性,仍然是該研究需重點突破的方向。
SAPO-18是AEI型分子篩,孔道尺寸與SAPO-34相似。對于AlPO分子篩來說,Si原子進入骨架的機理主要有兩種:Si取代P(SM2)機理和Si同時取代P-Al(SM3)機理。對于SAPO-34,Si原子主要通過SM2機理取代進入骨架,而對于SAPO-18,Si原子通過SM3機理進入骨架的比例更高,具有更低的Br?nsted酸密度。這種特定的結構被認為是SAPO-18不易失活的原因[15-16]。
本工作設計合成了一種ZnZrOx/SAPO-18催化劑,并將其用于CO2加氫制低碳烯烴,低碳烯烴選擇性達到90.6%,是當下報道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劑之一。
ZnZrOx采用共沉淀法制備:將10.9 g Zn(NO3)2·6H2O和103.7 g Zr(NO3)4·5H2O溶于471 g去離子水中形成金屬鹽溶液,控制溶液中Zn,Zr總濃度為0.6 mol/L,其中n(Zn)∶n(Zn+Zr)=13∶100,通過水浴控制溶液溫度為70 ℃并保持劇烈攪拌。取 32.0 g (NH4)2CO3溶于 300 g去離子水中,緩慢滴入上述金屬鹽溶液中,控制溶液最終pH保持在7.0左右。沉淀結束后,70 ℃下繼續攪拌老化4 h,而后靜置、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過濾3次,在110 ℃下干燥12 h。所得沉淀物在空氣氣氛下于500 ℃煅燒5 h,得到ZnZrOx。
SAPO-18分子篩采用水熱法合成,理論硅鋁比為0.2∶1,卓然環保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提供。
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采用物理研磨法制備:分別取等質量的 ZnZrOx與SAPO-18分子篩混合,充分研磨10 min得到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在30 MPa下壓片、破碎,篩選40~80 目顆粒進行后續催化劑性能評價。
采用Rigaku公司SmartLab型X射線衍射儀對催化劑進行XRD表征,兩臺儀器均使用旋轉陽極X射線源(單色CuKα,40 kV,200 mA),掃描速率10(°)/min,掃描范圍5°~80°;采用Hitachi公司770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對催化劑進行TEM表征,先將催化劑研磨均勻至大于200目,再將研磨好的催化劑加入乙醇中進行超聲分散,最后滴懸濁液于銅網上,等待乙醇揮發再滴入第二滴,反復三次,得到載有催化劑的銅網,然后觀察載有催化劑的銅網;采用JEOL公司JEM-F200型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對試樣進行HRTEM表征、STEM表征及EDS元素分析;采用Hitachi公司S5500型高分辨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FESEM表征,觀察載有催化劑的銅網。
在固定床反應器上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用于CO2加氫制低碳烯烴反應進行了評價。催化劑在360 ℃、常壓下、Ar流量為30 mL/min的條件下預處理1 h,然后將摩爾比為1∶3(以4%(φ)Ar為內標)的CO2/H2混合物引入反應器,反應溫度為360 ℃,反應壓力為2.0 MPa,GHSV為4500 mL/(g·h)。碳氫化合物的選擇性以碳的物質的量計算,CO的選擇性單獨計算。
反應產物采用配備了TCD和FID的安捷倫公司GC-7890B型氣相色譜儀進行在線定性和定量分析。TCD連接的色譜柱填料為TDX-01碳分子篩,柱長2 m,載氣為H2,可用于分離Ar,CO,CH4,CO2(按出峰時間),并由TCD檢測它們的含量。FID連接的色譜柱為Na2SO4改性氧化鋁毛細管柱(DM-PLOT Al2O3/Na2SO4),規格為30 m×0.32 mm×10 μm,載氣為Ar,并由FID分析烴類產物。采用HP-Bond Q型色譜柱、Ar載體,通過FID對甲醇和二甲醚進行分析。采用KCl改性氧化鋁毛細管柱、Ar載體,通過FID對芳烴進行分析。采用歸一化法按下式計算CO2的轉化率及CH4、低碳烯烴、低碳烷烴(C02~4)、C5+、CO的碳基選擇性。
式中,X(CO2)為CO2的轉化率,%;S(CO)為CO的碳基選擇性,%;S(CnHm)為CH4、低碳烯烴、低碳烷烴的碳基選擇性,%;n為相應組分中的碳原子數;m為相應組分中的氫原子數;A為相應組分檢測到的峰面積;f為相應組分的相對摩爾校正因子;i為甲烷在TCD和FID上峰面積與相對摩爾校正因子乘積的比值。其中,TCD的相對摩爾校正因子fAr=2.38,fCO=2.38,fCO2=2.08,fCH4=2.80;FID的相對摩爾校正因子fCH4=5.61,fC2H4=3.06,fC3H6=2.04,fC4H8=1.53,fC2H6=2.99,fC3H8=2.04,fC4H10=1.47,fC5+=1.17。
催化劑的結構表征結果見圖1。四方型ZrO2(JCPDS NO. 50-1089)在2θ=30.5°,35.4°,50.8°處分別對應(011),(110),(020)晶面。由圖1a可以看出,與四方型ZrO2的(011)晶面相比,ZnZrOx固溶體的(011) 晶面位置向高角度偏移,由Bragg方程計算對應的晶面間距為0.293 nm,而四方型ZrO2的晶面間距為0.295 nm,這證明Zn的引入造成了Zr的晶格收縮,這主要是因為Zr4+的離子半徑(0.082 nm)大于Zn2+的離子半徑(0.074 nm)。由圖1b可知,ZnZrOx為近似球形的晶粒,顆粒直徑為20~30 nm。從ZnZrOx的STEM照片(圖1c)及元素EDS分析結果(圖1d~e)可以看出,Zn均勻地分布在Zr晶格內部。表征結果顯示,ZnZrOx形成了典型的金屬氧化物固溶體的結構,其中Zn摻入到ZrO2的晶格內部[17-19]。

圖1 催化劑的結構表征Fig.1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catalyst.a XRD patterns of ZnZrOx,SAPO-18,ZnZrOx/SAPO-18;b TEM image of ZnZrOx;c STEM image of ZnZrOx;d-e EDS image of ZnZrOx;f FESEM image of SAPO-18;g STEM image of ZnZrOx/SAPO-18;h-j EDS image of ZnZrOx/SAPO-18;k FESEM image of ZnZrOx/SAPO-18
由圖1a還可以看出,SAPO-18具有典型的AEI型結構。SAPO-18晶粒呈現立方體的結構,晶粒尺寸為200~400 nm(圖1f)。采用物理混合法制備的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的XRD譜圖分別顯示了ZnZrOx和SAPO-18的特征峰,證明串聯催化劑的每一個組分都保持了原有的結構。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的STEM照片(圖1g)、EDS元素分析(圖1h~j)以及FESEM照片(圖1k)證明ZnZrOx緊貼在分子篩的外表面。表征結果顯示,采用物理混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雙組分距離,同時維持各個組分的晶體結構,這有利于各個組分有效完成各自的反應并加速中間體的遷移。
選用SAPO-18,H-ZSM-5,SSZ-39及SAPO-34分子篩進行對比研究,它們的XRD譜圖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SAPO-34分子篩具有典型的CHA型拓撲結構,SSZ-39和SAPO-18為AEI型分子篩,而H-ZSM-5為MFI型分子篩。H-ZSM-5分子篩較其他三種分子篩孔道尺寸更大(0.51 nm×0.55 nm,0.53 nm×0.56 nm),則更高碳數的產物(如芳烴,汽油等長鏈烴類)可以從孔內擴散出來。

圖2 SAPO-18,H-ZSM-5,SSZ-39,SAPO-34分子篩的XRD譜圖Fig.2 XRD patterns of SAPO-18,H-ZSM-5,SSZ-39,SAPO-34.
將ZnZrOx與以上分子篩耦合形成串聯催化劑,用于催化CO2加氫反應,催化性能見圖3。由圖3a可以看出,產物分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分子篩的拓撲結構。具有更大孔徑的H-ZSM-5分子篩,生成了更多的C5+物種,而其他分子篩則更傾向于生成低碳烴類;具有AEI拓撲結構的SSZ-39分子篩傾向于生成低碳烷烴;具有CHA拓撲結構的SAPO-34分子篩和具有AEI拓撲結構的SAPO-18分子篩則具有較高的低碳烯烴選擇性。由圖3b可以看出,SAPO-18分子篩的低碳烯烴選擇性高于SAPO-34分子篩,且SAPO-18分子篩更傾向于生成丙烯和丁烯,它的丙烯和丁烯的選擇性達到了67.8%,而SAPO-34分子篩上丙烯和丁烯的選擇性為51.7%。由于丙烯、丁烯的沸點更高,在工業尾氣循環時更容易分離,因此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更具備工業應用的潛力。在溫度為360 ℃、壓力為2.0 MPa、GHSV為4500 mL/(g·h)的反應條件下,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實現了8.6%的CO2轉化率,低碳烯烴在烴類中的選擇性達到了90.6%,而此時副產物CH4的選擇性只有1.2%,而C2~4產物的O/P比值(C=2~4與C02~4的摩爾比)大于21.1,這一結果顯著優于其他文獻報道的水平。實驗結果表明,當ZnZrOx金屬氧化物固溶體與分子篩耦合催化CO2加氫反應時,產物生成烴類,而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的低碳烯烴選擇性最高。

圖3 ZnZrOx和不同拓撲結構的分子篩組成的串聯催化劑催化CO2加氫反應的產物分布Fig.3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CO2 hydrogenation on tandem catalysts composed of ZnZrOx and zeolites with different topologies.Conditions:360 ℃,2 MPa,GHSV=4500 mL/(g·h).O/P ratio:the mole ratio of olefins to paraffins.
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中,ZnZrOx與SAPO-18的質量比對CO2加氫反應的催化性能影響見圖4。由圖4a可以看出,當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的總質量一定時,隨著分子篩比例的提升,CO2的轉化率不斷降低,這主要是由于金屬氧化物的比例降低,CO2加氫生成中間體的能力被削弱。由圖4b可知,ZnZrOx與SAPO-18的質量比影響產物分布,隨著分子篩比例的提升,乙烯的選擇性升高,而丙烯和丁烯的選擇性下降。

圖4 不同ZnZrOx和SAPO-18質量比的串聯催化劑對CO2加氫反應的催化性能Fig.4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andem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ZnZrOx and SAPO-18 for CO2 hydrogenation reaction.Conditions referred to Fig.3.
反應溫度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在CO2加氫反應中的催化性能影響見圖5a。由圖5a可以看出,當反應溫度從340 ℃升至380 ℃時,低碳烯烴選擇性維持在90%以上,而CO2轉化率從5.4%增至12.8%。由于CO2在催化劑表面發生RWGS反應生成CO的過程是吸熱反應,則提升溫度促進了RWGS反應,CO的選擇性從34.1%增至46.9%。隨著反應溫度的不斷升高,產物中乙烯和丙烯的摩爾比逐漸增大(圖5b)。孫啟明等[20]通過理論計算發現,在MTO過程中,溫度的提升會降低乙烯生成的吉布斯自由能變(ΔG),而丙烯生成的ΔG逐漸升高。實驗結果表明,升溫有利于乙烯的生成,而不利于丙烯的生成。

圖5 反應溫度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催化CO2加氫反應產物分布的影響Fig.5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distribution in CO2 hydrogenation catalyzed by ZnZrOx/SAPO-18 tandem catalyst.Conditions:2 MPa,GHSV=4500 mL/(g·h).
改變反應GHSV會顯著影響原料氣在催化劑表面的停留時間,而減少停留時間可以抑制低碳烯烴的過度加氫生成烷烴,從而提高低碳烯烴的選擇性。GHSV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催化CO2加氫反應產物分布的影響見圖6。由圖6a可以看出,當GHSV從3600 mL/(g·h)增至12000 mL/(g·h) 時,低碳烯烴選擇性從90.5%增至92.9%,而CO2轉化率降至4.8%。由圖6b可以看出,增加GHSV會增大產物中乙烯和丙烯的選擇性。

圖6 GHSV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催化CO2加氫反應的產物分布影響Fig.6 Effect of GHSV on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ZnZrOx/SAPO-18 tandem catalyst for CO2 hydrogenation reaction.Conditions:360 ℃,2 MPa.
反應壓力不僅會影響低碳烯烴的加氫能力,而且會影響原料氣在催化劑表面的停留時間,從而影響產物選擇性。反應壓力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催化CO2加氫反應的產物分布影響見圖7。由圖7a可以看出,當反應壓力降至0.5 MPa時,低碳烯烴選擇性達到了95%,這說明在低壓條件下,低碳烯烴的過度加氫得到了抑制。由圖7b可以看出,低壓有利于乙烯的生成。

圖7 反應壓力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催化CO2加氫反應產物分布的影響Fig.7 Effect of reaction pressure on product distribution in CO2 hydrogenation catalyzed by ZnZrOx/SAPO-18 tandem catalyst.Conditions:360 ℃,GHSV=4500 mL/(g·h).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改變操作條件,不僅可以提升低碳烯烴的選擇性,還可以調控烯烴產物內部乙烯和丙稀的選擇性。
對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進行穩定性測試,結果見圖8。由圖8可以看出,在反應進行120 h后,催化劑沒有明顯失活。

圖8 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的穩定性測試結果Fig.8 Catalytic s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ZnZrOx/SAPO-18 tandem catalyst.Conditions referred to Fig.3.
CO2加氫制低碳烯烴的反應是通過CO2加氫制甲醇與MTO反應耦合實現的。從熱力學的角度分析,CO2加氫制甲醇的ΔG>0,說明反應很難自發進行;而MTO過程的ΔG<0,說明反應可以自發進行,且平衡常數非常高,基本可以認為是一個不可逆反應[21],因此,將兩個反應串聯起來,CO2加氫制低碳烯烴將會在熱力學上容易發生(圖9a)。從動力學角度分析,如果把CO2加氫制低碳烯烴的產物看作CH2,那么就能分別繪制出CO2加氫制甲醇和CO2加氫制低碳烯烴的Arrhenius曲線(圖9b)。CO2加氫制甲醇的表觀活化能(Ea)為84.9 kJ/mol,而CO2加氫制低碳烯烴的Ea為52.1 kJ/mol,說明CO2加氫制低碳烯烴反應并不是甲醇生成和MTO反應的簡單加和,而可能是CO2加氫生成某一中間體,這種中間體遷移到分子篩內部發生C—C耦合過程生成低碳烯烴,依據Le Chatelier 原理,后續反應導致中間體的快速消耗,從而拉動整個反應正向進行,加速CO2的轉化。

圖9 各反應的ΔG和Arrhenius曲線Fig.9 ΔG and Arrhenius curves of each reaction.CH2:light olefins can be written as (CH2)n,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and CH2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implest form of the olefins;ΔG:Gibbs free energy changes;Ea: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r:the CH3OH or CH2 formation rate.
1)ZnZrOx形成了典型的金屬氧化物固溶體結構,晶粒尺寸約20~30 nm,SAPO-18是AEI型拓撲結構的分子篩,晶粒尺寸為200~400 nm,將二者組合成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時,雙組分保持原有的結構不變,ZnZrOx分散于SAPO-18上。
2)串聯催化劑應用于CO2加氫反應時,產物分布與分子篩的拓撲結構密切相關。
3)在溫度為360 ℃、壓力為2.0 MPa、GHSV為4500 mL/(g·h)的反應條件下,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實現了8.6%的CO2單程轉化率和90.6%的低碳烯烴選擇性,其中丙烯和丁烯選擇性大于67.8%,催化劑反應在120 h內無明顯失活。
4)通過中間體的遷移和快速消耗,ZnZrOx/SAPO-18串聯催化劑實現了兩個反應在熱力學和動力學上的耦合,降低了反應的ΔG和Ea,從而拉動反應正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