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娟 梁金滔 廖 利
(1 隴縣畜牧工作站,陜西寶雞 721200;2 樂山市諸滔農牧科技公司,四川樂山 614000)
豬瘟給現代養豬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近年來,豬瘟疫苗的應用大大降低了豬群對豬瘟病毒的感染率,豬瘟疫苗的免疫保護期為18 個月,母豬的免疫方式主要是跟胎免疫和普免[1]。母豬實行跟胎免疫即分娩后2~4 周免疫,免疫次數與母豬年產胎次相關,一般2~2.5 次/年,這樣免疫的優勢是對母豬安全,能有效防控母豬患病,同時仔豬母源抗體相對整齊[2]。近年來,受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霉菌毒素等的影響,母豬免疫抑制現象愈來愈嚴重,影響了豬瘟的免疫應答,導致母豬豬瘟抗體的有效保護期達不到6 個月[3]。徐凱等[4]研究表明,保育仔豬發生豬瘟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感染和首免時間不當,仔豬首免日齡確定應根據母源抗體的消長規律。最佳首免時間為母源抗體降低至免疫臨界值以下,否則母源抗體對疫苗免疫產生干擾作用,導致免疫失敗[5]。
仔豬母源抗體對斷奶前的仔豬有天然的保護作用,然而,斷奶后1~2 周仔豬的母源抗體急劇下降直到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統和后天免疫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故而容易出現免疫空窗期而感染疾病。豬瘟是影響種仔豬生長發育的重要疾病之一,母豬不同妊娠階段免疫豬瘟對仔豬母源抗體的影響至關重要。疫苗免疫是有效控制豬瘟的重要措施,種母豬的豬瘟免疫程序主要是跟胎產后免疫和“一刀切”普免模式[1],關于豬瘟疫苗普免存在較大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在妊娠階段接種豬瘟活疫苗將對胎兒造成毒性死亡,所產仔豬出現15%~20%的“先天性抖抖癥”,造成部分仔豬死亡,多數耐過仔豬生長受影響[5]。修金生等[6]研究表明,種豬豬瘟抗體維持高抗體滴度,窩均產仔數和仔豬生長性能顯著提高。本試驗選取1 家采用母豬普免豬瘟ST 傳代細胞苗的規模豬場,通過在母豬不同妊娠階段及產后20 d 免疫試驗,確定仔豬適當的首免日齡,減少母源抗體的干擾,為豬場科學制定仔豬免疫程序奠定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5]。
MultiskanTMFC 酶標儀(購自Thermo ScientificTM);SorvallTMST40 離心機(購自Thermo ScientificTM);0.5~300 μL 八道微量可調移液器,100 μL 單道微量可調移液器(購自eppendorf);FormaTM900 系列-86℃立式超低溫冰箱(購自Thermo ScientificTM);8 000 系列水套式培養箱(購自Thermo ScientificTM)。
豬瘟活疫苗(ST 傳代細胞源),抗原含量≥7 500 RID,批號:1511060,批準文號:獸藥生字(2013)150251084,包裝規格:20 頭份/瓶。豬瘟抗體檢測阻斷ELISA 試劑盒(HerdChek?CSFV Ab ELISA,IDEXX)批號:F821。
該豬場飼養法系經產母豬1 800 頭,是原農業部標準化示范場。一點式自繁自養生產模式,基礎養殖設施齊備,飼養管理規范,斷奶母豬95%背膘達16 mm,上產床98%背膘22 mm。營養狀況良好,近2 年飼料檢測均無霉菌毒素超標。此豬場PRRS 免疫經典株藍耳活疫苗(IDEXX 藍耳抗體試劑盒監測血清學持續2 年穩定,無藍耳發病臨床病例),全群偽狂犬gE 陰性,臨床無重大流行豬病發生,豬群健康狀況良好。
選擇臨床健康、3 胎的法系LY 二元母豬,血清檢測豬瘟抗體阻斷值在55~60 之間,按照產后20 d、妊娠20 d、50 d、70 d 和90 d 分為5 組,每組10 頭母豬,分別肌肉注射2 頭份豬瘟活疫苗(ST 傳代細胞源),抗原含量≥7 500 RID,批號:1511060。
從每頭母豬對應所分娩仔豬中隨機選擇1 頭初生重為1.4~1.5 kg 仔豬作為參試對象,分別記錄為B1、B2、B3、B4、B5。整個試驗期間不作豬瘟疫苗免疫,26 日齡斷奶,其他保健防疫,日常飼養管理按照公司《生產操作規程》執行,同批次在圈舍、飼養員等相同條件下飼養。
母豬和仔豬均采用前腔靜脈采血,仔豬分別采集3、4、5、6 周齡的血液樣本;37℃靜置2 h,4℃過夜,4 000 rpm 離心5 min,取上清待檢,備份血清置-80℃保持至試驗結束。
采用IDEXX 豬瘟抗體試劑盒,阻斷ELISA 進行檢測,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Xchek 軟件輔助生成檢測結果;試劑盒實驗成立標準:試劑盒說明書規定阻斷率≥40%,判斷為陽性;阻斷率≤30%,判斷為陰性;介于30%~40%,判斷為可疑。
相關數據用SPSS 18.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統計分析,<0.05,數據間差異顯著;<0.01,數據間差異極顯著;>0.05,數據間差異不顯著。
由圖1 可知,3 周齡時抗體陽性率為B4>B3>B5>B2>B1,妊娠70 d 豬瘟抗體陽性率為100%,顯著高于妊娠20 d 組的82%(P<0.05),極顯著高于產后20 d 免疫組的70%(P<0.01)。所有參試豬3 周齡的豬瘟抗體阻斷率均值(60.7%~75.8%) 和陽性率(70%~100%)均處于較高水平,仔豬完全能夠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保護。隨著日齡增加,母源抗體表現為規律性下降,5 周齡時抗體陽性率總體B4>B5>B3>B2>B1,都在50%以上,說明所有參試組5 周齡時豬瘟母源抗體尚能有效保護。6 周齡時則為B3>B4>(B5、B1)>B2,妊娠20 d 組陽性率最低為36%,下降速度最快,原因可能與試驗組個體健康狀況或應激因素有關;產后20 d、妊娠90 d 組均為50%,妊娠50 d、70 d 分別為73%和70%。

圖1 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疫苗的仔豬母源抗體陽性率
由圖2 可知,豬瘟抗體均值B4>B5>B3>B1>B2,差異不顯著(P>0.05);抗體離散度為B3<B4<B5<B2<B1,其中妊娠50 d、70 d、90 d 組仔豬6 周齡內離散度均小于50,說明這3 組的抗體離散度較好。產后20 d 和妊娠20 d 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明顯比母豬妊娠50 d、70 d、90 d 組差。產后20 d 組仔豬5 周齡、6 周齡時抗體陽性均值為50.6%和40.6%,且抗體離散度明顯升高,5 周齡為59%,6 周齡達到77%,顯著高于妊娠90 d(P<0.05),極顯著高于妊娠50 d、70 d 組(P<0.01)。

圖2 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疫苗的仔豬母源抗體平均值和離散度
總體來看,5 個參試組的母源抗體陽性率、平均值變化規律基本一致。3 周齡最高,隨著日齡增長,仔豬母源抗體規律性下降;離散度逐漸加大;6 周齡母源抗體平均值均在40.6%~56.4%,接近抗原刺激閾值[7]。
魏榕等[8]研究表明母豬普免豬瘟疫苗可以讓母豬群長期處于良好的免疫狀態。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安全性高,普免母豬不會對仔豬造成胎盤感染。豬屬于上皮絨毛膜型胎盤,母源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仔豬只能通過初乳獲得母源抗體[8]。本次試驗中,母豬在不同妊娠階段免疫豬瘟的母源抗體均有差異,與吳家強[3]研究結果一致。仔豬均為3 周齡抗體阻斷率達到最高,均在70%以上,結合之前的研究報道,故本次試驗沒有檢測新生仔豬或者臨產母豬豬瘟抗體。產后20 d 免疫豬瘟的仔豬最低為61.5%,比妊娠90 d 免疫的阻斷率平均值低5.6%,這一點與王長義等[10]研究的母豬產前4 周免疫豬瘟疫苗比未免疫所產仔豬3 周齡時豬瘟抗體阻斷率高2.13%的結果基本一致。妊娠20 d、妊娠50 d、妊娠70 d 和妊娠90 d 免疫豬瘟疫苗的仔豬抗體離散度比產后20 d 免疫的低,較為整齊,有利于豬瘟的防控和仔豬階段豬瘟的免疫。母豬免疫豬瘟疫苗產生抗體時間一般為4 d,20 d 即可達到最高峰,隨著時間推移,其抗體水平逐漸下降[11],仔豬通過吸吮初乳獲得母豬體內的抗體。曹劍等[11]研究表明仔豬母源抗體與母豬豬瘟抗體水平的高低有密切關系。本試驗數據符合免疫抗體隨時間延長而衰減的規律,母豬妊娠50 d、70 d、90 d 免疫豬瘟的仔豬母源抗體非常完美,抗體陽性率高且離散度低,衰減速度較慢,有利于首次免疫豬瘟抗體的產生,減少母源抗體的中和干擾。陳亞敏等[12]通過對產前1 個月隱性感染母豬注射6 頭份豬瘟細胞苗,仔豬也獲得了充足的母源抗體,產生了良好的免疫結果。本次試驗結果與之相一致。妊娠20 d 免疫豬瘟疫苗的仔豬母源抗體在5~6 周間下降非常快,這可能與仔豬出生后受到的應激、個體健康狀況的影響有關。
綜上所述,母豬妊娠50 d、70 d、90 d 免疫豬瘟傳代細胞苗的母源抗體明顯優于產后20 d 和妊娠20 d 免疫的母豬,最有利于提高仔豬母源抗體的陽性率,降低母源抗體的離散度。
在現代養豬業中,免疫接種豬瘟活疫苗是有效控制豬瘟的最重要途徑[13],仔豬發生豬瘟主要是因為首次免疫時間不恰當,母源抗體中和干擾了豬瘟疫苗造成免疫失敗而引起[14]。目前規模化豬場制定的仔豬免疫程序基本都是針對母豬產后跟胎免疫而定[8],多數學者認為普免豬瘟疫苗的豬群,因免疫母豬妊娠胎齡時間不同,所分娩的仔豬相同日齡會表現出母源抗體水平不一致,會影響首免日齡的確定[8]。因此,對仔豬母源抗體的消長規律做了較多研究:吳家強等[3]對每年3 次普免豬瘟疫苗,每次免疫2 頭份的仔豬母源抗體檢測結果表明,25~28 日齡斷奶,母源抗體30~40 日齡大幅度下降,接近或低于臨界值,建議首免日齡為35 d。王長義等[10]對母豬產前4 周注射豬瘟疫苗,研究表明其仔豬3 周齡斷奶時母源抗體阻斷率為81.44%,首免時間應推遲到4周齡以后。閆學軍等[15]研究表明,母豬在配種前5 個月或1 個月、配種后1 個月或2 個月給母豬接種豬瘟弱毒疫苗,6 周齡時80%的仔豬中和抗體達到1∶40,建議首免日齡在此期間最佳,本試驗結果均與之基本相符。
本試驗結果表明,母豬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的母源抗體消長規律有一定差異,但都呈規律性消長。對妊娠50 d和妊娠70 d 免疫豬瘟的母豬,其所產仔豬在6 周齡時的母源抗體陽性率都在70%以上,但均值分別為47.5%和56.4%,靠近抗原刺激閾值,并開始快速下降。本次試驗研究基于臨床生產和之前大量報道,沒有繼續追蹤6 周齡之后的抗體消長規律;母豬妊娠90 d 和產后免疫的,其仔豬6 周齡時的母源抗體陽性率為50%,離散度明顯加大,接近臨界值;妊娠20 d 免疫的仔豬5 周齡時抗體陽性率為64%,抗體均值為47.7%,6 周齡時的母源抗體陽性率快速下降為36%,低于臨界值。綜上所述,針對本次母豬不同階段免疫豬瘟疫苗的仔豬母源抗體陽性率和離散度消長規律的試驗,仔豬的首免日齡應調整為5~6 周齡之間。
隨著我國養殖結構和規模的變化,規模化豬場每年監測2~3 次仔豬的母源抗體消長規律極其重要,適時調整仔豬豬瘟疫苗的首免日齡,從而確保仔豬和商品豬的豬瘟疫苗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