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穎穎 岳蘊華 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
癲癇俗稱“羊癲瘋”“羊角風”,是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的短暫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征。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征是突然性和一過性癥狀,由于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故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青少年癲癇是指年齡在13~20 周歲的癲癇患者。癲癇疾病自身有病程長、反復發作、不可預測性等特點,青少年癲癇患者常遭社會歧視、誤解,病恥感重,加之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育的敏感時期,逆反心理及強烈的自尊心易導致服藥的依從性較差,對青少年癲癇患者的發育、認知、精神和社會心理等各個方面產生不良影響。
1.青少年癲癇的病因
(1)先天遺傳因素:癲癇可能與遺傳突變相關,如果患者有家族史,患病風險會增加。
(2)感染與損傷:如腦膜炎、腦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頭部創傷、腦出血、腦腫瘤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癲癇。
(3)代謝異常:例如低血糖、電解質紊亂等代謝異常也可能引起癲癇。
(4)藥物不良反應: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也可能引起癲癇發作。
(5)睡眠不足或情緒壓力:睡眠不足或情緒波動大、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癲癇發作。
2.常見的青少年癲癇類型
包括失神發作、部分性發作、全面性發作、肌陣攣性發作等。
3.主要癥狀
(1)癲癇發作:發作期間出現肌肉抽搐、意識障礙、行為異常等。
(2)癲癇發作后狀態:發作結束后出現知覺減退、注意力集中困難、記憶力下降等,持續時間通常為幾分鐘到幾小時。
(3)間發性頭痛:約50%的癲癇患者存在間發性頭痛,頭痛發作間隔時間較長,可能與大腦功能改變相關。
(4)認知功能障礙:癲癇本身及其治療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語言能力下降等。
(5)精神行為問題:患有癲癇的青少年,較高概率同時患有抑郁癥、焦慮癥、低自尊等心理障礙,具體表現為情緒不穩、易沖動等。
(6)社會障礙:癲癇可能導致學習障礙、工作障礙以及社交活動障礙等,造成社會功能下降。
青少年時期是大腦發育最為迅速的階段,這階段內大腦的局部部位會很大程度改變,某些區域的神經元活躍度會增加或減少。這些變化可能會增加癲癇發作的概率。
具體來說:
1.大腦皮質團漸漸減少,皮質層的厚度變薄。這些部位的神經元活動變化可能引起癲癇發作新的活動通路。
2.大腦杏仁體的發育與青少年時期的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杏仁體在控制情緒、學習與記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發育過程中神經元活動的變化可能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
3.大腦的一些重要中樞如海馬體等在青少年時期迅速發育,其神經元活動的變化影響了記憶、學習與情緒控制等功能,可能增加癲癇發作的概率。
1.情緒問題
癲癇反復發作會對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患者可能會感到自卑、焦慮甚至恐懼、抑郁等,擔心被別人嘲笑或排斥,而長期的負面情緒波動則會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2.社交障礙
由于癲癇發作的不可預測性和癥狀的不可控性,患者可能會選擇避免與他人交往或拒絕參加社交活動,從而導致社交障礙。
3.學習和記憶能力問題
青少年癲癇患者由于首次發病年齡早、發作頻率高,易引起腦電生理紊亂、高級中樞信息整合及加工處理能力下降,導致記憶力、注意力、執行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減退。癲癇反復發作會對患者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目前癲癇治療的首選方法。青少年癲癇患者的藥物治療需要注意劑量和控制用藥時間。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用藥方式和劑量,盡可能減輕藥物對青少年智力和身體發育等方面的影響。同時,醫生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定期的藥物監測和評估,以確保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
2.生活方式管理
青少年癲癇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也需要特別注意,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壓力比較大,容易受到情緒波動和睡眠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制訂合理的作息時間、飲食計劃,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波動等。
3.心理干預
在青少年癲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也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癲癇會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醫生、家長需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提供多渠道、多維度的心理支持和幫助,鼓勵他們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求外部幫助,以緩解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4.教育和康復訓練
青少年癲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接受相應的教育和康復訓練,以提高他們的疾病認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例如,教育他們如何在發作時保護自己,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康復訓練可以通過物理和心理療法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功能。
青少年癲癇患者需要控制發作和減輕癥狀。控制發作依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等。減輕癥狀需要改善認知、精神和社會功能,提供心理支持和行為指導。
1.青少年癲癇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避免癲癇的誘發因素,減輕精神壓力,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藥物治療的規律和劑量,切不可自行調藥或減藥,以免誘發癲癇持續狀態。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會導致維生素D、維生素K 及葉酸等物質的缺乏,適當食用牛奶、魚類、動物肝臟等補充維生素D,多食新鮮蔬菜、豆油、蛋黃,以補充維生素K、葉酸等物質。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或咖啡、濃茶等興奮性飲料,避免暴飲暴食、酗酒等。夏季不宜飲用大量冷開水或涼飲料,以避免血藥濃度下降,影響治療效果。
2.青少年癲癇持續狀態的應對方法
癲癇持續狀態是一種緊急情況,需要及時應對。在遇到癲癇持續狀態時應當正確處理,家屬或身邊的人要保持鎮靜,盡力協助患者平臥,防止摔倒和碰撞;解開患者衣領、腰帶,將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不可強壓患者肢體,以免發生骨折或脫臼;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送患者到醫院進行治療。
3.引導患病青少年正確認識該病
建議家長以及老師們引導患病青少年正確認識該疾病。首先要告訴他們,癲癇是一種疾病,不是他們的過錯,同時也要告訴他們,癲癇是可以被控制和治療的,只要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和管理,就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其次要鼓勵患者樹立堅強的信心,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患病是正常的,只是癲癇這個疾病比較特殊而已,要堅信經過正規治療后一定能夠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