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旗下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綜合評估了各個城市的夜間經濟活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東莞、廣州、杭州、上海、深圳、蘇州、西安等十個城市位列第一梯隊。區位分布上呈現出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特點。
據了解,報告中評估主要基于抖音打卡和生活服務消費數據,通過用戶在夜間(18:00-次日2:00)時段的活躍度、消費力和城市夜間服務供給來綜合評估城市的夜間經濟活力。
從夜經濟繁榮度TOP100城市所在省份分布看,中國的夜經濟發展與當地經濟基礎、自然和人文環境均有一定的關系。從具體指標維度來看,不同區域的夜間經濟在活躍規模、活躍時段、活躍品類、消費力等方面的表現各有不同。
報告顯示,從團購訂單量上可以發現一線城市用戶有著更顯著的吃喝玩樂等夜經濟相關品類消費傾向,新一線至四線城市由于人口眾多,整體的消費量更大,是夜經濟核心消費人群。
分區域看,長三角城市群夜經濟用戶活躍度和抖音中相關內容傳播度均領先全國,且夜間打卡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夜經濟發展兼具了總量大和成長性好的特征。中原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緊隨其后,人口的聚集效應和流動性對用戶夜間活躍度的拉動效果顯著。京津冀、山東半島、哈長等北方地區城市群受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夜經濟基礎相對薄弱。
活躍時段上,報告則顯示,西部和東南沿海地區活躍高峰更晚。從2023年5月各城市群夜間打卡量占比看,位于中國西部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滇中城市群、蘭州西寧城市群、黔東南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夜間時段打卡量占比(指夜間時段的打卡量與全天總打卡量的比值)均超過40%;而位于中國東北部地區的哈長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等,夜間打卡量占比則保持在35%左右,顯著低于西部地區。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等東南地區,則主要受經濟環境、產業特色的影響,其夜間打卡量占比也幾乎與天山北坡城市群齊平,超過全國大多數城市。
(摘自《中國經濟周刊》石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