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的一個早上,記者從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城驅車20多公里,來到黃花塘鎮蘆溝社區。這也是社區黨總支書記徐玲每天上下班需要往返的一段路。
記者見到徐玲時,她剛跟村里的工作人員開完近一小時的會。會上面對的全是爺爺奶奶年紀的人,35歲的徐玲也不犯怵,說話就直來直去:“有些事情做不好,咱沒有商量余地,必須做,反正我抗壓能力強……”大到村里的電商產業,小到村民的午飯問題,都是她要操心的。
看著徐玲將日?!把蜎]”在村民七零八碎的瑣事中,記者有點難以想象,10年前的她曾穿著颯爽的海軍服,掌舵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在大海上馳騁。
“凡事有N個備案”
社區書記是徐玲退役后的“第二站”。2013年,徐玲從海軍退役,回到家鄉盱眙縣海事處當了一名辦事員。在海事處工作9年后,徐玲主動申請到黃花塘鎮蘆溝社區,做起了黨總支書記。
作為縣城空降來的“兵書記”,徐玲遇到的一些難題,是此前沒有預料到的?!霸诓筷爼r,首長一聲令下,說一不二,官兵們整齊劃一地執行。在村里,這個‘一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二三四五六?!?/p>
蘆溝社區于2019年前后改造,村民搬遷入住新房。山水、田園、村落,繪就一幅美好的“富春山居圖”,社區被評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之一。然而,村民們見到土地就想種菜的沖動,差點壞了大事。村里的公共綠化區域經常一夜之間被“清空”,換上了蔥和蒜。
徐玲來了后想到個折中的辦法——在村頭馬路對面的一塊空地上開發“共享菜園”。每個家庭能分到1分(0.1畝)土地,立起自家的牌子,想種什么菜都可以。這樣一來,村民們再也不去薅村里的草坪了。
蘆溝社區戶籍總人口3000多人,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工作,留在社區的1000多人中超過一半是65歲以上的老人。徐玲了解到,老人們在吃飯問題上愛湊合,經常煮一鍋粥從早吃到晚。她當即決定開辦“暖心食堂”。
去年“五一”期間,食堂開張,一頓兩葷兩素的午餐只要10元錢。起初,食堂人氣很旺,可不到一個月,沒人來了。徐玲納悶,一問才知道,爺爺奶奶們還是覺得貴。徐玲就想方設法給65歲以上的老人實行半價特惠。到了炎熱的7月,爺爺奶奶懶得出門吃飯,食堂又冷清了下來。徐玲摸索著老人們的喜好,在社區開設棋牌室和電影院?,F在,老人們早上出門帶一個水杯,到社區打打麻將下下棋,中午在食堂吃個午飯,飯后看個電影再回家。
辦法總比問題多,徐玲總結,做社區書記就得“凡事有N個備案”。
盱眙小龍蝦全國聞名,蘆溝社區也沿用了“稻蝦共生”的養殖方式。用純天然無污染的生物肥育出的龍蝦米,好吃又環保。2022年疫情期間,像龍蝦米、雨山茶等當地農產品,外銷困難,徐玲特地從淮安市請來了網紅主播牛姐。牛姐剛來村里時,走街串巷拍視頻,一些村民還有些戒備心理。結果,“牛姐直播課堂”僅2022年上半年一場直播,觀看人數就達上萬人,農產品銷售額超過100萬元。在徐玲的鼓勵下,一些爺爺奶奶也用上了智能手機,學著牛姐拍抖音、直播帶貨,成了“新農人”,在家門口賺到了錢。
一年半的社區書記生涯,磨掉了徐玲的“急脾氣”。“以前,我見到不公的事,恨不得原地就‘炸,抄起家伙就能干架。但社區的問題很多急不得,需要耐著性子跟大家溝通、交流?!?/p>
肉與鐵結合的“航母印”
雖然退役整10年了,徐玲也幾乎褪去了女舵手的模樣,用她的話說,成了“接地氣到臉先著地”的社區書記,但女舵手的身份已經深深烙印在了她身上。撩開褲腿,徐玲給記者看了看她小腿骨處幾處疤痕,坑坑洼洼,有的還留下了色素堆積。因為航母上各個艙室之間會有高出地面25厘米左右的龍骨架,每當遇到緊急任務時,徐玲匆忙中就會忽略龍骨架的存在,小腿的髕骨一次一次地撞上去,“那是肉與鐵的結合,鉆心疼,之后就會留下一些疤痕”。徐玲給它們起名“航母印”,就當是航母留在自己身上的勛章。
作為海軍首批女水兵的一員,登上我國第一艘航母,還能在航母上成為第一位女舵手,這些“第一”,都是徐玲用努力和勇氣換來的。
2005年,徐玲考入南京體育學院一個很冷門的專業——自行車專業。大二時,她報名參軍,經過各項政審和體能考核,進入中國人民海軍。
在登上航母之前,徐玲先在“和平方舟”號醫療船上實習了一段時間。初登“和平方舟”號,徐玲一眼就看到了駕駛室里的操舵盤。她問首長:“我可以學操舵嗎?”首長笑著說:“操舵一般是男孩子干的活,海軍歷史上還沒有女兵學開軍艦呢?”等到女兵被通知選船上專業時,她毫不猶豫選了操舵。
其實,當時別說開軍艦了,如何在軍艦上做到不暈船,徐玲心里都沒底。上船之前,徐玲進行了抗眩暈訓練??烧嬲洗?,她傻眼了,“在陸地上的鐵輪子里是按照一個方向轉,船上是上下左右來回轉”。徐玲打了一個比喻,平時大家在游樂場坐過山車最多5分鐘,在船上的感覺就像連續坐一個星期過山車。坐在過山車上吃飯,那感覺就更酸爽了。經常是剛吃下去的飯,就被晃了出來,為了保持體力,她就繼續吃,吃完繼續吐。
現在想起來,徐玲都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最嚴重的時候,她在耳朵上掛一個塑料袋,一邊學操舵一邊吐。經過7天的實訓,之后坐任何船,不管多大的風浪,徐玲再也沒暈過船。
2010年,徐玲首次掌舵,經過印度洋風浪考驗,駕駛“和平方舟”號醫療船赴亞丁灣執行任務。兩年后,她成功登上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心有“大?!比务Y騁
當初“和平方舟”號面試的時候,有首長問了徐玲一句話:“你有沒有男朋友?”徐玲后來才明白這個問題的用意,因為她們一旦上了軍艦,好長時間沒辦法和陸地上的人聯系,首長也擔心戀愛中的女孩會有一些思想負擔。
這種“負擔”還是不期而至了。在軍艦短暫靠岸的日子里,徐玲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2010年,徐玲結束“和平方舟”號的執行任務,回國到舟山為醫療船進行補給時,結識了張標。張標是一名海軍老戰士,多次執行索馬里護航任務,立過二等功。兩人剛確定關系不久,徐玲就被選中進入遼寧艦,張標則留在舟山。此后幾年,兩人有時只能通過衛星電話聯系。戀愛時隔著海,如今結婚生子了,他們還是異地。為了照顧徐玲的工作,張標退役后放棄分配,“下海”經商,現在在福建做石材生意,平均一個月能回家一次。
記者此次在蘆溝社區恰巧見到了張標,他是來給徐玲送藥的。這些年,和徐玲異地戀愛,無條件支持她工作,張標都沒有怨言。但看到她一忙起工作就不記得吃藥,張標忍不了,直接追到了單位。實際上,在遼寧艦服役期間,徐玲就因工作強度太大,導致身體出現了一些癥狀,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恢復。
自己的身體照顧不到,對家里剛滿4歲的孩子,徐玲也感到有些虧欠。她每天通勤時間長,工作瑣碎且不分節假日,經常是晚上回家孩子睡了,早上出門孩子還沒醒。
生在這個“雙退役”家庭,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學會的人生中第一首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F在只要一聽到國歌奏響,小家伙會立馬站起來敬禮。徐玲也會經常把航母上的經歷講給兒子聽。每次看到電視上有軍艦的畫面,他馬上轉頭問:“媽媽,這就是你開的大船吧?”
現在,徐玲經常會懷念大海上的歲月。她說,在社區她其實也在扮演舵手的角色。“百姓就是大海,村集體就是軍艦,我要在百姓的波濤中,將集體經濟這艘軍艦開向遠方?!?/p>
(摘自《環球人物》陳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