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芳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人們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轉變,讓孩子走出教室,走到戶外參與體育運動,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已成為家校雙方的共識。曾經,重智育、輕體育的做法導致不少學生體育項目不達標,身體素質差。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加強對孩子體育興趣的培養,讓體育運動真正成為孩子的良好習慣。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體育運動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呢?面對這一問題,很多家長都顯得束手無策。家長不要心急和焦慮,應從興趣出發引領孩子真正感受體育的魅力,通過親子合作的方式進行規劃,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參與體育鍛煉、感受體育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文件,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協調發展備受重視。在這些政策的指引下,不少學校與家庭都改變了教育理念,意識到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尤其對于年輕的父母而言,體育是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讓孩子熟練掌握一到兩項體育技能已成為教育的標配。然而,面對名目繁多的體育項目,家長該如何選擇呢?
在選擇讓孩子參與學習的體育項目時,多數家長都知道要“投其所好”,如果孩子本人都不知道對哪項運動感興趣,家長又該如何選擇呢?針對這些情況,有些家長就會自作主張,選擇一個自認為孩子感興趣或者最熱門的體育項目讓孩子參加,還有一些家長“硬”要孩子選一個體育項目進行學習。孩子胡亂選擇了一項體育運動,但實際上根本不感興趣,導致了運動效果不佳、學習熱情低等情況的產生。
實際上,在體育項目的選擇方面,不少家長都走進了誤區,認為體育運動在精不在多,因此并沒有給孩子選擇的范圍。然而,我們讓孩子學某項體育運動并不是要求他們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運動員,而是引導孩子將原始的攻擊性用無害的方式進行宣泄,給孩子找到一個情緒的宣泄口。因此,在選擇運動項目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一些選擇與嘗試的機會,讓孩子真正找到自己所熱愛的運動項目,并且持之以恒地堅持訓練下去。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先生自孩子2歲起便開始讓其上親子類的運動課程,3 歲時孩子報班學會了平衡車,4歲那年在學游泳的過程中嘗試了滑冰、羽毛球以及輪滑等項目。在培養孩子運動愛好與能力這個方面,張先生一家花費了不少時間與金錢。張先生說,他希望讓孩子在豐富的選擇中接受正規的培訓,讓孩子從小便養成熱愛體育運動的習慣。
豐富多樣的選擇不僅給了孩子試錯的機會,讓孩子在綜合對比中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而且讓孩子感受到了不同體育運動帶來的不同魅力,讓孩子能夠了解體育、熱愛體育、享受體育,在成長過程中積極參與、大膽開拓一項又一項新的體育愛好。
曾經的教育似乎對體育有著太多的誤解,每每提及體育,總能聽到這些話:“運動只是為了鍛煉身體,哪里有什么別的用處?”“體育好有什么用,還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們的孩子又不想成為運動員,體育練得那么好有什么用?”對體育運動與鍛煉根深蒂固的偏見,導致不少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忽視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而這種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導致不少孩子對體育運動存在著輕視乃至抵觸的情緒。
為解決這一問題,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感受體育運動的深度內涵——體育精神,讓孩子認識到體育運動并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讓孩子了解到體育運動背后斗志昂揚、振奮人心的體育精神。
為加強孩子對體育認知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帶孩子觀看體育賽事。無論哪一項運動,家長要在開始之前給孩子具體講解比賽規則,讓孩子意識到體育運動不是“蠻干”,需要有規則意識與聰明的頭腦。
在帶領孩子觀看體育運動賽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為自己支持的球隊、運動員吶喊助威,讓孩子親身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掀起了一陣“足球熱潮”,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一起觀看世界杯時,引導孩子關注足球運動體現出來的體育精神——堅持不懈、永不言敗;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當孩子真正投入到一項體育賽事中,為之揪心緊張、激動鼓舞時,孩子便能夠真正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意義與魅力,將熱愛體育的種子根植于心。
近年來,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表現突出、屢創佳績,他們也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家長還可以通過講述中國運動員的故事激勵孩子不斷挑戰自我,更自律、更樂觀地成長。
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從來不是家長單方面的責任,也不是孩子個人的事,而是親子雙方的事。因此,在體育計劃制訂的過程中,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合作,通過商量與討論制訂出雙方都滿意的體育安排。
小林面臨中考,1000 米作為他的弱項一直不達標,小林的爸爸可謂煞費苦心,給他制訂了“寒假30天魔鬼計劃”,要求小林每天早晨跑1000米,晚上再跑1000 米。在爸爸“精心”制訂的計劃下,不到一周,小林就病倒了,膝蓋也因突然的高強度運動導致疼痛,這時小林的爸爸才意識到——自己制訂的計劃并不適合小林當前的情況。于是,等小林痊愈之后,爸爸與小林就當前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小林坦誠地和爸爸說出了自己在跑步過程中難以克服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可以接受的運動計劃。父子雙方在制訂計劃之后又就此向學校體育老師進行請教。最終,在家校配合與科學計劃的引領下,通過堅持訓練,小林的中考體育拿到了滿分。
孩子最了解自己,只有孩子接受的體育鍛煉計劃才有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在體育鍛煉這件事上,只有家長與孩子齊心協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動不僅要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愛好,而且應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習慣。在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時,家長要給孩子多種選擇的空間,讓孩子能夠順利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并且堅持下去。不僅如此,家長還應多帶孩子觀看體育賽事,讓孩子感受體育精神的振奮力量,加強對體育的熱愛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