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第二小學 林 蕊
文言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項重點內容,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大學習難點。因此,在語文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針對文言文的學習效果、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環節進行全面分析,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幫助學生掌握更加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此觀念下,本文結合五年級《楊氏之子》文言文教學情況進行探討,分析如何有效應用學習任務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質量。
新課標表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在設計語文學習任務時需要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將本次教學內容的重點提煉出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語文知識點的聯系情況進行有效整合,由此設定多個相互關聯的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針對學習任務群中的字詞含義進行分析:
一是學習,主要指學習主體。學習任務群再次強調課程實施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人。在設置學習環節、布置學習任務時,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保證學習活動是由學生在參與、學生在主導,學習成果也是由學生來獲得,從而保證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核心素養發展的全面性。
二是任務。在學習任務群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由多個相互聯系的任務由此串聯而成。在明確本講課程的主要主題內容之后,教師需根據這一主題進行任務設計。在任務制定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目標以及學業學習要求等內容進行分析,保證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各項實踐活動的連續開展。
三是群。在設置學習任務群時,教師還需要針對任務內容的整體性以及全面性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程的整體難度,將任務群設置為三個層面,即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群會對應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內容,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學習任務群的層次和內容劃分
針對學習任務群的字詞進行有效分析后發現,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期間設定學習任務群,需要明確課程內容、學習主題、學習任務、語文實踐活動、核心素養等內容,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任務,開展相關的活動,由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綜合學習能力。
在小學文言文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重視學習任務群的分層次劃分,由此更好地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讓學生能夠在了解字詞的基礎上開展有效閱讀,從而在字里行間中品古文。上文已經明確論述學習任務群的主要層次為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不同層次中所包含的學習任務群內容也有清晰劃分。因此,在實際文言文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內容進行任務的有效設定。
例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文言文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現階段對文言文的了解情況、字詞的掌握情況進行分析,由此設定不同層次的任務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索。
1.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1)針對課文中的注釋了解競走、唯、信然、嘗等字詞的含義,并且利用自己的話進行正確表達。
(2)結合教材書中的字詞注釋,分析文言文所講述的主要故事內容。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群。
(1)讀一讀:結合文章的故事內容,分析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一句,融入自身的情感正確流暢地朗讀。
(2)講一講:文言文中所描寫的主人公是誰?在他的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你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3)問一問:請認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變化,由此在自主質疑、合作討論、正確推斷的情況下進行分析,了解文章中人物情感的變化以及事件的變化。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1)寫一寫。結合文章中的角色進行分析,如果自己是文章中的人物,會有怎樣的心理表現?請用自己的話,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將自己的心理過程表述清楚。
(2)評一評:結合本講課程的知識點內容進行分析,開展自我評價。總結一下自己在表現過程中對于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情況、文言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在小組合作探索中的積極性以及表現情況,開展全面且真實的自我評價以及小組評價。
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包含七個子學習任務,并且各個問題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和引導性,能夠讓學生開展更加深入的探索與分析,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保證本講文言文教學的有效開展。
另外,在設定學習任務群的內容以及教學時間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文言文的了解情況進行有效劃分。比如,針對四年級學生,教師可以更加注重學生對于字詞的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文言文的主要內容;針對五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側重于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由此引導學生在合作分析、共同探討的情況下開展閱讀,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義;針對六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側重于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以及引導,讓學生結合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以及自身對文言文內容的了解進行有效表述,從而讓學生在了解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產生深刻感悟,不斷完善自身的文言文學習體系。
小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在三年級階段第一次接觸到文言文時,大部分學生會覺得文言文生澀難讀,字詞生僻難懂,由此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并不積極。教師在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群之后,也難以保證學生針對文言文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基于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興趣,教師可在學習任務群的制定過程中設置不同的情境,由此助力學生開展相應的想象和探索。
在日常教學期間,教師可應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文言文的內容以及文言文的故事表述引入相應的動畫、視頻、圖片等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視頻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在后續教學階段,教師也可以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在教師鼓勵以及相應情境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畫的影響下開展更加真實的想象和探索。
《楊氏之子》是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看漫畫寫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明確本單元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側重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思辨性的閱讀與表達,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及感悟。
在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的故事內容,設定本課程的主題并制定相應的子任務。本課程的主題內容為閱讀與思考。本課程的子任務以下幾點:
1.我是小小演說家。正確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詞注釋,理解課文的含義,并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我是小小探索家。分析《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以及人物特點,在有效探索下了解楊氏之子“聰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用自己所擅長的方式進行整理和列舉(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或樹狀圖等方式)。
3.總結、反思、對比出新知。結合三年級所學習的《司馬光》這篇文章進行分析,探討《楊氏之子》與《司馬光》中兩個人物的特點,比較兩個兒童的智慧。
在三個子任務的作用下,能夠保證學生正確了解文言文的故事內容,并且在閱讀和分析中探討楊氏之子的人物特點,從而感受人物的智慧,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
1.我是小小演說家。
文言文教學需要保證學生能夠了解每個字詞的含義,由此才能夠真正地明確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的情感。在設定學習任務群時,第一個主要的學習任務是引導學生針對學言文的內容進行逐字閱讀,在字里行間中了解古文的主要思想。因此,《楊氏之子》的第一個學習任務以讀為主。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了解字詞的含義、明確故事的主要情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朗讀、點讀、美讀等各類支線任務,由此讓學生有層次地進行閱讀。
(1)點讀:逐字分析,由此了解不同字詞的含義,保證后續課文翻譯的準確性。
(2)朗讀:讀準文言文的字詞,開展流暢正確的閱讀。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理解情況融入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美讀:小學生在真正體會了課文內容后,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有感情、有特色、有個性的閱讀,保證自身語音語調的與情感的有效融合。
2.我是小小探索家。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的設置更加側重于引導學生針對文言文的故事內容、故事情節進行分析和探索,由此了解文言文中的人物情感,感受文言文中所體現的智慧。因此,結合學習任務群的主要思想以及以本篇文言文的教學重點,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學習問題,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
(1)為什么九歲的楊氏子甚聰慧?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本,分析楊氏子甚聰慧的表現以及具體原因。
(2)文言文中孔君平都說了哪些話?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課文中,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請結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也不是。
(4)你覺得楊氏子為什么會這樣回答,兩個人在對話過程中的語氣和神態又是怎樣的?請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探討,并且由兩人一組進行角色模擬,感受人物在對話過程中的感受。(學生在角色模擬之后,教師可以播放相關動畫,由此讓學生對比分析自己的表現情況)
(5)在分析文章和閱讀文章過程中,你覺得楊氏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楊氏之子》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任務群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提出了以上五點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分析和探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問題(1)和問題(2)更加側重于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文言文的主要故事內容和主旨,由此運用自己的話進行有效的表述。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問題(3)和問題(4)引導學生針對文言文的語句進行更加細致探索,感受楊氏子與孔君平在對話過程中的人物情感變化,并且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討中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主動分析,在角色模擬過程中能夠融入自身的情感,由此了解文言文中的人物特點和人物性格。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問題(5)更側重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在了解文言文的主要故事內容、人物的特點以及對話情況之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思考以及文中的內容來探索楊氏子的特點,從而感受到楊氏子的聰慧,了解楊氏子的優秀品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總結、反思、對比出新知。
在文言文教學期間,教師在設置拓展性問題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確保拓展性問題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討與思考興趣,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在設置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的拓展問題時,可將其劃分為兩個方向:
(1)若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情況較好,則可以引入新的文言文內容,讓學生在理解思考、有效探索、正確理解的情況下進行對比,由此增加學生的文言文語句積累量,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對比內容為《楊氏之子》與《口中狗竇》。
(2)若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情況不夠理想,對文言文的翻譯、文中語句的理解需要再次鞏固。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文言文內容,將文章內容較為相近的文言文進行有效對比,由此讓學生在總結過程中進行反思,在不斷對比中產生新的知識和理解。對比內容為《楊氏之子》與《司馬光》。
學習任務群的有效制定能夠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更加細致地研讀和賞析文言文。但由于小學生的自律性和理解能力較為薄弱,教師也需要設置更為有效且全面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和探索。評價內容的制定可以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可以讓學生在探索、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針對性地調整以保證后續教學質量;總結性能評價可以針對本講課程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整合,由此讓學生了解到本講課程的知識重點以及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在評價內容的制定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評價的綜合性、實踐性以及個性化,確保班內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針對性的指導和有效提升。另外,評價內容也應從新課標中所列舉的課程目標、學業質量以及學業要求等各項要求出發,由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助力學生的全面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文言文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應用學習任務群,為學生設定不同難度、不同側重點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驅動的作用下正確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文言文字詞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字里、行間中所蘊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