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俊婷
(大連市應急管理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06)
風險控制是指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控制風險事件發生的動因、環境、條件,從而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減少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通常包括識別環境、風險估算、風險計劃、風險實施和溝通五大步驟。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針對多方面影響因素進行有效識別,并甄別風險特征以及風險形成原理[1],才能夠主動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風險識別過程包括感知風險和分析風險兩個環節。在具體分析時,可用方法有錯誤樹分析方法(以圖解的形式進行)、生產過程分析方法、風險專家調查列舉法、分解分析方法、環境分析方法、保險調查方法等。需結合企業風險性質特征進行分析,并合理選擇控制方法。風險控制需要以風險評估為基礎條件,結合評估結果制定相應防控策略。具體來說,典型風險控制方法及手段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防止、風險分離與風險分散,財務處理的方法包括風險自留、風險轉移。同樣,需結合電力企業安全風險類型選擇科學方法進行處理。
風險評估是指在風險發生之前或之后,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損失或影響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其主要強調將風險因素可能引起的后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風險評估對風險識別和風險應對有重要引導作用。風險應對策略需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常規風險評估方法包括風險因素分析法、模糊綜合評估法、內部控制評價法、風險定性評價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以及分析性復核法。具體評估方法選擇需結合電力企業安全管理實踐要求進行綜合考量。
首先,由現場工作人員對常規風險進行系統性規劃梳理。比較典型的步驟包括故障排列、故障評定、采取措施。不安全行為則包括管理人員違規指揮操作、基層工作者違反技術要求、操作違反數據記錄基本規范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風險影響因素會對應相應風險級別,需管理人員與風險評估人員進入電力企業施工作業現場,通過細節性分析對事故級別進行科學定位[2]。其次,在電力作業中,由于施工以及電力設備引起的風險也是風險評估關鍵要點。在設備或基礎設施出現問題缺陷時,會引起不同等級風險事故。由于此種問題影響范圍較廣,因此,由于此種風險帶來的事故多為特大或重特大事故。這也要求安全管理工作者需結合電力設備風險影響程度,提出有效應對措施。最后,在電力作業過程中,由于外部工作環境影響也會造成一定風險。風險評估人員應采用定性識別方法對風險影響因子進行分析計算,并從員工能力、作業方法、機械設備及工作器具、電網設備狀態風險和作業化解與實踐等多維度進行綜合風險動態分析。
設備風險評估是指綜合考慮設備安全性、經濟性和社會影響等方面的風險,確定設備風險程度。風險評估需結合電網企業設備狀態評價工作同時展開,在設備狀態評價基礎上,評估設備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程度,確定面臨的和可能導致的風險。在具體操作中由于電網系統中包含多個設備,需針對電網設備典型風險進行有效評估,也是規避風險提升電網運行有效性的科學途徑。首先,針對電力作業質量或運行檢測環節帶來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在電網系統運行時長達到一定時間后,會出現安全隱患和客觀設備故障問題。由于此類問題引起的風險一般被定位為較大或一般風險,需結合實際進行管控策略制定[3]。其次,在設備運行過程中,伴隨運行狀態進行風險識別、質量問題評估,以便確保電網設備風險管控具有實時性與針對性。設備風險評估需要獲得設備狀態評價結果(設備狀態評價等級及分值)、設備故障案例(設備故障、損失程度及可能性)、設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設備臺賬信息)等初始信息。
電力系統運行安全性是指在突發性故障引起的擾動下,系統保證避免發生嚴重供電中斷的能力,電力系統復雜,需要構建一定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在電力系統運行中所產生的風險主要是指系統建設完成后,在既定運行狀態下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問題。由于涉及面廣、問題復雜性高,因此,在這類風險評估過程中,所涉及的項目內容可匹配多個風險等級,需應用綜合性更強、細節性更高的管控模式實施有效管理。從宏觀上來講,只有針對風險等級進行明確劃分,才能確保安全管理策略發揮預期作用。
首先,針對作業現場實時情況進行有效分析,確保全面掌握風險因素,并且對作業現場設備參數和型號運行狀態等進行充分把握與了解;其次,根據作業現場作業環境,對各項作業基礎工具進行充分準備,對作業流程進行實踐仿真模擬,確保模擬所用器具都達到安全管理標準要求。同時,獨立作業人員也要做到全面按照安全作業要求佩戴防護絕緣作業穿著,并調整穿戴舒適度,防止由于舒適度問題導致生產作業出現安全隱患[4]。
一是有效規避電力工程整體設計風險,在工程設計前期的圖紙會審環節應當從作業流程角度出發,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及時發現作業流程規劃缺乏合理性,或協同操作矛盾沖突等問題,確保所有執行落實流程都按照既定方案落實同時甄別方案本身的可行性與可靠性。通過完善圖紙,科學規劃基礎方案,規避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和風險。二是結合實踐作業風險做好風險的規避與轉移,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作業進場風險具有復雜性強、種類多的特點,需結合工作經驗和標準化工作流程進行相關風險的科學規劃分析。并且從實際出發針對細節性或隱患程度較大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管控。三是電力系統運行安全性風險防控。此類風險在級別上可定位為較大風險。典型表現包括保護系統無法正常發揮預期功能以及保護裝置自身故障等。需通過強化統一監護與管理或加強高空作業區隔離措施等達到風險防控效果。由于電力系統風險按每一元件、每一起事故和每一類安全問題進行計算,因此,可以將對系統的整體風險評估進行分解,分解為對各類安全性問題的評估,并分類計算風險指標值,以此反映系統安全問題的不同方面。具體安全問題包括負荷風險、低電壓風險、電壓崩潰風險和功角失穩風險,根據這些風險建立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并包含結構、技術、設備三大方面的風險指標。

表1 各級別風險基本表現與防控要點一覽表
在作業現場,氣象環境因素影響會帶來風險。因此,需通過提前規劃項目落實時段規避這類風險。另外,針對電力設備要做好防護工作,即使在氣象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生產作業也要保證基本安全。在風險防控時,由于客觀空間環境狹小帶來的風險,可通過科學規劃人車分流通道,盡可能避免這類風險發生。企業可以通過構建自動化智能化管理體系,達到有效控制規避風險這一目標。在實踐風險管理工作中,雖然一般風險造成的負面影響嚴重程度相對較低,但若一般風險長期積累,也會對電力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造成直接影響,需同步引起充分重視,并對風險問題進行總結分析,以便提出科學規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