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國
在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應用STEAM教育理念能夠對信息科技教學設計進行全新創構,培養學生在信息科技學習中的高階思維能力,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全流程,促進學生主動進行項目探究與實踐。
一、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
STEAM教育理念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能夠實現對數學、科學、工程、技術及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充分融合,注重對學生多維度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學科界限。STEAM教育理念下的學生具有創意革新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人格。
STEAM教育理念還能讓學生在各學科整合中重新認識世界,通過綜合創新改變世界,融合人文藝術性、跨學科融合性、遷移情境性、探究協作性、拓展設計性等,同時尊重發展性評價標準,積極正確引導學生,從而增強整個信息科技課程教學的科學性與趣味性。
二、STEAM教育理念的應用分析——以iH5專題課程為例
1.人文藝術性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融入了人文與藝術的元素,學生在學習中能體會到所運用的藝術課程或素養中的相關知識和意識,從而感受到藝術元素在信息科技課程中的重要性。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師將相關人文與歷史等信息合理融入理工科知識體系中,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從藝術方面對本專業知識進行深層次理解。例如iH5專題課程的教學中涉及素材的選擇、色彩的搭配、音效的處理以及排版規律等,同時還包括師生間、小組成員間的溝通藝術等。
2.跨學科融合性
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性是其在實施過程中最顯著的特點。學習內容充分關注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場景和實踐體驗機會,在滿足本學科學習需求的同時也支持跨學科學習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學習。例如教學利用iH5設計疫情期間每日定時打卡程序,其中涉及編程視圖與設計視圖兩個重要部分,涉及數據結構設計思路、頁面素材獲取與處理多媒體技術、手機震動原理、數字時鐘倒計時及毫秒數等學科內容,同時還涉及屬性、事件與方法、圖像識別等計算機科學的學科內容。
3.遷移情境性
良好的情境遷移能夠引領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主動發現并獲取生活實踐與理論知識之間的關聯,增強學生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例如在利用iH5開發疫情期間每日定時打卡程序的課程實例中,涉及定時提醒,上傳本人及家庭成員蘇康碼、行程碼,通過自動識別提取身份證號等內容,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單個家庭的上報測試,因為這些內容都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更容易掌握。
4.探究協作性
STEAM教育理念高度注重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意識的培養,一般在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中需要學習主體協作完成。
具體從兩個方面體現:首先,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探究,共同搜集并分析資料,完成小組任務;其次,每個學生在探究協作的過程中都需要主動參與到具體任務中來,并在環境中認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時明確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和需要完成的任務。
5.拓展設計性
STEAM教育理念下的拓展設計性主要體現在設計、制作兩個教學探究環節。例如在利用iH5制作疫情期間每日定時打卡程序的學習中,設計H5頁面的成就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認識。制作過程能促進學生內化并應用所學知識,最后通過作品展示自己的收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相關知識進行了學習,還鍛煉了自身能力,實現了跨學科運用知識能力的提升,也實現了動手操作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三、STEAM教育理念下信息科技教學模式創構分析
1.課前分析定位
首先,教師進行學情診斷。為了了解學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識情況,教師需要進行課前調查測試,此操作可以借助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然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較精準地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有助于教師針對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給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同時也有助于教師確定教學起點。其次,教師跨學科設計教學目標。教學中的根本導向需要以信息科技核心素養為主,進行跨學科或多學科學習目標的有效融合,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需求進行發現與探討,主動思考,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和思維創新。
2.課中流程設計
第一,設置課程有效問題。學生需要根據教師設置的問題,在不同情境中進行小組協作探究,通過頭腦風暴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激發創新意識。教師負責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明確引導,促進學生多學科、多思維、多角度去分析問題。第二,有效促進協作探究。很多項目式學習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因此STEAM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小組協作探究,學生需要大膽想象、發散思維、各抒己見,通過辯證思維對同伴的觀點進行梳理歸納,再運用知識和技能去有效解決問題。第三,客觀公平地進行教學評價。STEAM教育理念所倡導的教學評價,著重從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學習成果等多維度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能力發展進行關注,常采用的方式有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自我評析等。
3.課后反思歸納
首先,實施鞏固和拓展。學生通過自主練習不斷鞏固所學知識,在過程性評價、作品展示以及總結性評價中不斷修正。其次,注重反思和提升。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反思和歸納,總結自己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課堂有效性、軟件操作演示等方面的不足。最后,生成課程迭代。教師需要梳理、提煉教學中產生的新觀點、新思路、新問題、新成果等生成性資源,進行再加工,形成高質量教學資源,完善、擴展并更新課程內容,實現課程資源的動態生成與師生共建。
綜上所述,在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能夠較好地超越課程教與學的單向發展狀態。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任何領域都需要綜合能力強的人才,任何工作都不能單純依靠某一種能力,因此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科技課程需要促成學生的多棲發展,幫助學生在踏入社會后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實現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