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榮
【摘? 要】以往的初中勞動教育重視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等方面的評價,難以“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勞動的快樂”。教師可以在深入研究評價基礎、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建構兼具激勵性和長期性為導向的初中勞動教育進階式評價,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幫助他們在勞動教育中得到持續穩定、全方位的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進階式評價
長期以來,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不容樂觀。究其原因,學校和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普遍不足,導致勞動教育出現了碎片化、隨意性的現象,目標缺乏,評價簡單,不能很好地實現有目的、有計劃、有方略的育人功能。初中勞動教育,教師可以采用“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進階式評價,在勞動教育的每一個階段或者每一個時期設置一些任務,根據學生表現和完成任務情況,對學生參與動手實踐的勞動態度、技能熟練程度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賦予相應的考核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數值,再讓學生進入勞動教育的下一階段的學習,執行下一階段的任務,從而引導學生不斷進階勞動能力。
一、明確進階式評價意義,設計教學活動
評價有導向作用,其最本質的目的是為指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往的初中勞動教育重視評價學生的勞動成果,忽視勞動過程中學生情感和品格的培養,導致教師和學生都只是關心勞動技能的學習。以往初中勞動教育評價,教師認真教和學生認真學的唯一標準是看學生參加勞動后是否有成果出來,從勞動成果的質量去評價學生的技能掌握度,從單位時間內產出的勞動成果數量去評價學生的技能熟練度。這種重結果的評價使以往的初中勞動教育教師在教學時急功近利,不和學生解釋勞動的意義和用途,只和學生講勞動的方法和要求,甚至手把手地教,直接讓學生模仿勞動,想法設法幫助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更高的勞動成功率,產出更多更好的勞動成果,達到所謂優秀的教學成效。學生只需動手不用動腦,如同低端產業生產線上的工人,盲目勞動,重復勞動,沒有樂趣,時間一久就會厭惡勞動。所以,以往的這種評價不能引導學生培養起對于勞動的熱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更培養不出新時代所提倡的創新精神。隨著《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初中勞動教育亟須一種能時刻關注學生勞動過程的進階式評價去指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師因生施教,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去設計階梯式的勞動教育教學活動;學生不斷挑戰持續進階的勞動難度和勞動強度,如同玩電子游戲般不斷感受到勞動過程中“升級”所帶來的快樂,主動參與勞動,形成持久的勞動興趣,進而鍛煉勞動技能,提升勞動能力,養成勞動習慣。
明確了在初中勞動教育中開展進階式評價的意義,教師還需要設計好勞動難度和勞動強度呈現階梯式上升的教學活動(下面簡稱“進階式教學活動”)。進階式教學活動的設計是為了組織有效的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激勵學生學得更快、學得更好。
勞動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生產、自我服務、家務和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和發展學生全方位發展的潛力。初中階段的勞動教育要滿足《標準》預設的發展要求,保證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之后,能夠掌握相應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圍繞這個課程目標,教師可以給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勞動教育教學活動,讓勞動難度和勞動強度隨著學段的增長呈現階梯式的提升。比如,《標準》建議初中學段開展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電器使用與維護、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以及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自愿服務九個方面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這九項內容按照難度由簡到難排列,引導學生按“學習—實踐—服務”進階,先學后用,成己達人,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回報社會。具體來說,七年級第一學期主要安排整理收納與營養烹飪這兩個板塊的內容,第二學期主要安排農業生產勞動和傳統工藝制作;八年級第一學期主要安排家用電器使用與維護,第二學期主要安排新技術體驗應用與工業生產;九年級則讓學生開展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自愿服務,對勞動技能進行運用。雖然每一學段的勞動內容不同,但是教學活動具有銜接性和進階性,更加契合學生實際的認知發展規律,學生需要完成相應的勞動(活動)要求,這就為進階式評價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明確進階式評價方法,重視勞動過程
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在實施勞動教育進階式評價時,教師要明確進階式評價方法,不僅對學生勞動成果進行評價,更要重視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全過程,并對其進行評估。評估要“因人施評”,區分能力差異,從學生的歷史、當前和將來出發,發掘不同基礎、不同起點學生的進步潛力,關注他們不斷成長的過程。
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設計了一套“攀登者”進階式評價。學校模仿電子游戲“闖關進階”的方式,先制定勞動等級,具體為五個等級(進步、優秀、杰出、卓越、領袖),每個等級下詳細設立一些任務目標,對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評價和獎勵,引導學生進階。每一位進入學校的新生,開始都是無等級的狀態,但學校為他們每人準備一份 “勞動積分卡”(下面簡稱“積分卡”) ,用于記錄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取得的點滴進步。每天任課教師和值日組長對學生在課內課外的勞動表現(具體分為“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勞動協作、勞動能力、勞動習慣”五個維度),對照學校頒布的各類勞動的賦分標準給分,并記錄在學生的“積分卡”上。學生得到勞動對應的分數,積累到足夠的分數之后,可以提升到相應的等級,并向學校申請獎章。獎章分為“一星進步獎章”“二星優秀獎章”“三星卓越獎章”“四星領袖獎章”和“五星杰出獎章”。學生也可以用積分兌換實用的獎品,比如電影票、星巴克咖啡等,這是物質獎勵。學校還和學生約定,每個學段至少需要達到的等級數。每個學期,對積分最多、進階最快、等級最高的學生,學校進行表彰;對于稍微落后一些的學生,學校引導他們調整計劃,再接再厲。
這種“攀登者”進階式評價的方法很巧妙也很科學,通過勞動獲取積分來升級勞動等級,輔以實物獎勵和精神激勵,完美地把握住了學生心理,使學生以獲得這些積分和等級為傲,對參加的每一項勞動都能如數家珍。它不僅激發了學生參加勞動的熱情,使他們的勞動更持久,也讓學校、家長和教師能夠清晰、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了解他們的成長軌跡,可以根據他們勞動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各種情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具體改進意見,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同時,這種“攀登者”進階式評價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自身的發展情況,知道自己尚需完善的地方,從而在以后的勞動中能明晰方向,更有針對性地去提升自己,獲取積分,提升等級。我們完全可以出想象這樣的場景:每當學期結束時,學生彼此交流各自的勞動積分和獎章,分享獲取積分的方法和過程,每個人都是滿滿的驕傲和成就。
三、明確進階式評價內容,引導勞動方向
按照加德納的多元智力學說,人有八種最基礎的智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有自己的潛力。因此,在開展進階式評價時,也要采取多元評估制度,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徑、多層次地進行正確、有效的評估,以幫助每個學生在發揮他們長處的同時,把他們所擅長的領域的特性轉移到那些薄弱的方面,從而促進他們薄弱方面的發展。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的“攀登者”進階式評價就從“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勞動協作、勞動能力、勞動習慣”五個維度對學生的勞動表現進行評估,且五個維度的占比不同?!皠趧泳瘛笔侵笇W生是否愿意勞動、熱愛勞動,在實踐中百折不撓,占比20%;“勞動觀念”是指學生是否積極勞動,能否在勞動中主動思考,積極創造,占比20%;“勞動協作”是指學生是否肯和同學進行勞動合作,在小組勞動中有沒有貢獻和參與度,占比5%;“勞動能力”則是學生能否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勞動知識和技能,這是勞動教育的重點,占比45%;“勞動習慣”是指學生在項目活動后,是否還有繼續同類實踐的興趣和行為,占比10%。
比如,對《用舊掛歷做門簾》這個勞動教育項目開展進階式評價時,有學生提出了個性化的門簾制作方法,這是“勞動觀念”,教師可以依據具體情況,給予學生15分(滿分20)作為獎勵;有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卷紙﹑拼接等勞動操作,這是“勞動能力”,教師可以給予40分(滿分45)作為獎勵;學生學有余力,幫助了他人,這是“勞動協作”,同伴可以給予4分(滿分5)作為獎勵;學生在整個勞動過程中從始至終都能積極實踐,不抱怨,不放棄,堅持到底,這是“勞動精神”,教師可以給予其20分(滿分20)作為獎勵;然后如果學生在項目完成后,有工具放置﹑操作衛生習慣等行為的,教師也可以給予5分(滿分5)作為獎勵(這種行為屬于勞動教育的基本常識,是學生最早開始接受勞動教育時就被要求做的勞動行為,現在繼續,是一種“勞動習慣”)。最后匯總每位學生的五個維度得分,總分就是他們在本次項目學習中得到的進階式評價積分。各維度得分能讓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為了等級晉升,他們會在以后的項目活動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去補足短板以獲取更多積分,因為更多的分數意味著他們將能更快升級。教師還可以依據每個學生的積分,組織全班評選“制作小能手”,額外加分。這些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勞動素質,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教師)也可以在適當時機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給學生創造更多獲取積分的渠道,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同時,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競賽可以讓他們都有表現機會,提升自信。例如:學校(教師)組織一次《制作花燈》比賽,比賽設置“新手”“能手”“高手”和“大師”四個級別的分值獎勵。學生自愿報名,在現場規定時間內自由制作。制作完畢后,將作品進行全校展示,觀眾投票(也可以是網絡展示,網絡投票),根據得票數判定賽手的等級并賦分,等級越高,賦分越多。競賽后,參加的學生還會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在不知不覺中勞動能力得到再次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勞動教育中結合學生特點設置階梯式教育目標,關注學生的勞動過程開展進階式評價,根據學生在每一階段或每一時期的勞動表現和完成任務情況,從“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勞動協作、勞動能力、勞動習慣”五個維度賦予學生相應的考核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數值,晉級勞動等級,執行勞動教育下一階段的學習。這種進階式評價既可以改善教師的教,提升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成效,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于實踐的優秀品質,積極勞動,主動成長,實現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展的邏輯[J].教育研究,2018(11):12-17.
[2]陳理宣,劉炎欣.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的基礎關聯和價值彰顯[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65-68.
[3]劉茂祥.打開勞動教育的新天地[N].光明日報,2019-01-29(14).
[4]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