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許伏海 李康
摘 要: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和效益都具有重要價值,只有建立良好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才能有效識別和避免建筑施工企業所面臨的各種安全風險,并及時對潛在的隱患進行治理,推動建筑施工企業乃至建筑行業穩步發展。分析建筑施工行業關于雙重預防機制管控的現狀,并闡述在雙重預防機制原則下,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対其進行構建與管理,全面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
關鍵詞:雙重預防機制;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07-0069-03
0 引言
建筑施工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的活動,在建筑施工中時常發生安全事故,不可避免會危及從業人員安全、國家財產安全。2016年10月國務院安委會發布《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2016年12月國務院提出“構建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嚴防風險演變、隱患升級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意見,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徑。將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進行有效結合,能夠實現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對安全隱患及時識別和預警,對建筑工程的安全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021年9月正式生效的新《安全生產法》,將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納入其中,對生產經營單位明確提出了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要求[1]。
由此可見,建筑施工企業為了確保施工質量和提高自身競爭力,構建雙重預防機制非常重要。施工企業作為建筑施工的主體,對建筑施工負有重大責任。雙重預防機制如果長期得到認真、有效的實施,是建筑施工企業保障安全施工的一項重要措施。因此,做好雙重預防工作并不斷完善雙重預防機制,將是施工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一項任務。
1 雙重預防機制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分析
風險按狀態可分為兩類:一是固有風險,它是指危險源自身客觀存在著的危險。風險分級管控要求綜合辨識危險源,并對風險進行評價與控制,盡可能地減少風險源給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的損害。二是現實風險,它是指風險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風險。風險分級管控最終目的是對固有風險進行管控,使之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可以接受的現實風險。固有風險和現實風險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可變性,當兩者相互疊加時就形成了安全隱患。
隱患是指風險控制措施無效或者效果弱化的現象,這將加大現實風險。隱患的出現,一般是因為安全措施失去了效果,或者安全防護效果降低。隱患排查治理可以通過評價、處理、檢查事故隱患來實現,直至完全消除隱患。隱患的存在使得風險發生概率增大,一旦風險發生則可能導致更大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因此,隱患排查治理最終目標是在風險控制中最大限度地減少隱患,從而使現實風險最小化。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相互依托,兩者不僅互相促進,還互為補充和支撐,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實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有效地開展安全風險管理,就必須加強對各環節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到“嚴、細、實”,把各項制度落到實處。通過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實施,實現對各類突發事件和重大危險源全面監測預警,及時有效處置,從源頭上控制事故發生。
提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對于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建筑施工企業為對象,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建筑施工企業要對風險進行綜合識別,以安全施工為目標,以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為方向,安全施工的設備設施和環境方面的因素都要綜合考慮和辨識,并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地完善。企業應建立和完善安全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風險評價標準,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展開。要對企業自身所具有的危險源加以重視,并根據該危險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要切實防范和控制好安全風險,進行相關安全、管理和其他對應措施的教育培訓工作,強化作業人員應急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確保操作人員清楚把握操作期間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企業還應做好相關設備設施和環境的防護工作,防止意外發生后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者人員傷亡,確保生產活動順利進行,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切實落實隱患排查工作,并建立隱患治理清單,保障施工安全。
2 建筑施工行業關于雙重預防機制管控的現狀
通過地方的機制建立和完善,推進雙重預防機制管控相關文件的順利實施。《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技術指南(試行)》中,從5個方面的因素進行風險辨識,風險等級的評價方法為風險等級矩陣法(LS),并分成4個風險等級進行管控。
《重慶市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清單》分15個部分,從管理、作業、施工、工程4個方面的分部分項工程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共有132條重大隱患。《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技術指南》(以下簡稱《重慶市指南》),從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風險分級管控等5個方面進行技術指導,采用風險等級矩陣法(LS)進行風險評價,將風險分為4個等級,通過技術措施(如施工技術、施工工藝、操作規程、設備設施、材料配件)、管理措施(如組織與保障、培訓與考核、執行與糾偏等各項管理制度)、應急措施(如應急演練、險情預警、人員疏散)管控。
3 雙重預防機制構建的原則
在進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的時候,為了使雙重預防機制發揮其最大功效,需要始終把風險防范工作作為第一要務,明確其重要性,結合生產與管理工作,有效預防與全面覆蓋,高效實施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項目的風險識別中,為確保風險評估準確,應預先判斷風險出現之后的后果,合理確定風險所在。對已建立的預防機制及管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完善,為確保和規范風險清單的制定和現場實施落實。
在實施雙重預防機制的情況下,堅持全員參與,把管理責任落實。發揮人員主觀能動性,增強責任意識,全員參與、全員保障,確保切實履行工作職責。
確定了安全風險之后,需要用等級來表示,針對各級別特點,采用針對性管控方式等,檢查各個施工環節中的潛在危險,考察管理工作實施效率,保證能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4 雙重預防機制的構建
4.1 強化領導作用
建筑施工是一種特殊行業,其特點就是施工條件復雜和技術要求高,因此,對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標準和要求。建筑施工企業領導對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負有重要職責,“安全至上,以防為主”政策需貫穿建筑施工全過程,并且要持續完善安全檢查標準、體系和考核方法。應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健全職工培訓教育機制,加強對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工作,落實安全員崗位職責等措施,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事故防范能力。應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確保施工活動有序開展,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做到隱患零發生。
4.2 成立管理工作組織機構
在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時,為確保安全管理能夠有效落實,除了領導作用,還需要成立組織機構,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安全管理小組,制定對應權責制度,落實責任具體到執行人員。要全局統籌與協調,加大風險程度較高情形的投入力度,協同領域專家建立完善的預防機制。同時,加快建設雙重預防體系平臺,利用先進的云計算等技術,積極引進計算機設備與專業人才,為企業的風險評估等工作提供有利的設備、技術及人才保障。
4.3 進行資料收集
成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后,應做到策劃先行,全程全面覆蓋,為雙重預防機制的構建提供依據。在進行材料收集時,《重慶市指南》4.2.1表明風險評估相關資料主要包括:①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相關文件;②本企業組織機構、崗位、人員、職責設置和各項規章制度;③本企業的企業標準、操作規程、工藝流程;④本企業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設施、物料;⑤工程項目勘察文件、設計文件、合同文件等;⑥工程項目周邊環境資料、現場勘查資料;⑦全國同行業、本市和本企業的歷史事故統計資料;⑧其他相關資料。
隨后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類與總結,進而對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便發現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中所面臨的特定風險,并且對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行科學計算。風險辨識之后,由評估人員對各種風險作詳細評估。領導小組和組織機構,要明確具體的工作思路,確定工作進度計劃、指導思想、工作內容與流程。
4.4 開展專業管理教育
建筑施工企業需要以雙重預防機制為主題進行相關教育和培訓,對負責人及管理人員來說,要求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施工活動時,必須具有安全風控與隱患排查治理能力。管理人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風險分級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等教育培訓,提高其對企業安全施工的認識與管控、治理等能力。對從業人員來說,應強化從業人員的考核,提高素質。在進行職業培訓時需要加強崗位培訓,重視技術培訓,注重理論學習。通過培訓,可使從業人員對本行業及崗位的法規、制度等有一定的認識,并掌握危險的識別、分析、評估和控制、隱患排查和治理方面的知識。從業人員需要熟悉事故案例、典型問題、處置經驗等,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5 雙重預防機制管理內容
5.1 風險分級管控
5.1.1做好風險辨識PDCA循環
建筑施工企業對施工風險的有效分級和管控工作,要以風險辨識PDCA管理循環為基礎。風險辨識PDCA循環是針對品質工作按照規劃→執行→查核行動程度的流程開展的活動,其目的是保證實現目標,并且促使目標的質量不斷提升,它是對產品質量進行過程控制和改進、提高建筑施工企業施工質量的重要方法。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過程以及外部事故案例的搜集和研究,可以將其安全管理中的事故教訓內化為管理經驗,以年度為單位,定期對全員進行風險辨識。對于管理人員,則應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意識,強化安全意識,加強學習,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對于職工,在識別的過程中可加深安全意識,并且對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再認識,并進一步地溫習安全措施。通過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雙向互動,做實、做精、做好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風險識別。
5.1.2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安全投入包含安全設施設備投資、安全教育和培訓費用、勞動防護用品成本、工傷保險費用等。安全投入已經成為影響安全施工工作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若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投入下降,會造成安全防護設施的缺失、安全技術裝備滯后、職工安全技能達不到標準,甚至員工做好自我防范的準備,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為了防止和消除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筑施工企業需要不斷進行高效的安全投入。企業可通過建立安全制度,規范安全操作流程,加強對安全員的管理以及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來保證企業安全投入不斷提高。
5.1.3利用風險評價管控
《重慶市指南》附錄2表明,建筑施工企業可采用風險等級矩陣法(LS)、作業條件風險程度評價(LEC)等方法進行風險評價,保證風險評價精度。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對風險進行分級,風險等級主要分為較低風險、一般風險、較大風險、重大風險4類。在對風險分級進行管控時,要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風險等級越高,帶來的風險后果越嚴重,所以要對其加大預防管理力度[2] 。
5.2 隱患排查治理
5.2.1嚴格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業健全雙重預防機制,落實隱患分級、隱患排查工作。隱患排查需全面仔細。可通過開展“百日攻堅”活動,加強安全檢查,強化整改責任追究,結合全面檢查與分項檢查,做到人人參與。在隱患排查治理中,必須保證有適當的保障和措施,以此建設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
部門應以風險辨識結果為基礎,建立管控措施,制定班組級、部門級隱患排查清單。班組日常應嚴格執行本班組本地區隱患排查任務,各部門可定期排查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并進行風險較低的抽查,一次檢查全覆蓋。對重點單位進行全面安全檢查,有效地將安全風險管控擺到隱患前,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擺在事故前,筑牢事故應急救援的最后防線,有效發揮雙重預防機制作用與結果。
5.2.2做好隱患排查信息記錄
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相關的臺賬信息,及時在企業所在地的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上填報,企業還應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檔案[3]。建筑施工企業需定期對全員通報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情況,加強對重點單位和薄弱環節的檢查整改,強化責任追究機制,切實將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6 結束語
建筑施工企業針對安全隱患實行雙重預防機制,是提高安全施工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施工人員安全與國家財產安全。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并消除各類安全隱患,避免發生重大事故。通過建立健全雙重預防機制并進行有效的管理,能夠減小施工期間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確保項目安全,實現“防患于未然”,進一步促進了建筑工程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建斌.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構建探討[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2(1):169-171.
[2] 仇廣德.建筑施工項目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管理[J].建材發展導向,2022,20(12):85-87.
[3] 姚滿善.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運行的思路和方法[J].世界有色金屬,2020(8):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