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香
歌舞表演作為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幼兒歌唱和舞蹈的綜合體,能使幼兒得到美的藝術的感染。同時,歌舞表演的形式生動、活躍,正符合學前兒童好動、好模仿的心理特征。因此,歌舞表演是激發學前兒童想象力、培養學前兒童審美情趣、豐富學前兒童情感的重要的途徑。然而,當下幼兒園的歌舞表演活動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有效開展歌舞表演活動的策略是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學前兒童歌舞表演的意義
學前兒童歌舞表演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它將動作表演和歌曲演唱融為一體、互相補充,且動作較為簡單、清楚直觀,幼兒容易學習,比較能記得住,這正符合了幼兒的身心發育特征。學前兒童歌舞表演形象鮮明,表達了一定的主題或情緒,結構簡單明了,動作圍繞主題的發展逐漸發生變化,且歌唱和舞蹈相互交融,也能夠營造出一種畫面感。
(一)歌舞表演對學前兒童體育的影響
歌舞表演對學前兒童的身體健康發育成長有積極影響,它能夠使幼兒的情緒變得更加歡樂、振奮,因為時常能夠看到幼兒伴隨著音樂聲做出一些動作,并且能表現出一些開心的情緒來。經生理學家、醫學家等專家研究表明,音樂在促進幼兒血液流通方面扮演了積極的角色,能讓幼兒呼吸更加順暢,而舞蹈則在改善幼兒的身體姿勢、促進幼兒肢體協調和肢體平衡方面、完善整體運動質量等方面扮演了另一重要的角色。另外,唱歌時,面部的五官能夠進行協調活動,促進大腦的整體運轉。
(二)歌舞表演對學前兒童智育的影響
歌舞表演有效地將歌唱和舞蹈進行了融合,自然兼備歌唱活動和舞蹈活動的特點。
第一,歌舞表演較好地起到了促進幼兒聽覺和感知覺發展的積極作用。在歌舞表演活動中,音樂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在歌舞表演中通過學習分辨歌曲音調的高低,辨別音符的時值長短、音樂節拍的強弱和音色的不同特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聽覺進行了訓練,因此,其聽覺的敏銳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而幼兒通過音樂感受到其氛圍和整體音樂作品的感情,這能促進自身感知覺的發展。
第二,歌舞表演能夠對幼兒思維活動的發展起到積極影響。幼兒需得在歌舞活動中仔細聆聽音樂并且認真記憶音樂的內容,細心地觀察指導老師的面部表情和示范動作,并通過自己的想象對作品做出得當的理解。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以及觀察能力的發展,因此,得益于多次的表演活動,幼兒諸多方面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歌舞表演對學前兒童德育的影響
歌舞表演有著表達情感的作用。幼兒園都會選擇一些內容健康且積極向上的作品讓幼兒表演,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幼兒良好道德情操的培養,畢竟幼兒在進行歌舞表演活動中個性被一些好的表達思想潛移默化了,自然會逐漸培養起自己更加善良的好品質。集體歌舞表演則是一種規模較大的活動,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合作和互動,這也有利于培養幼兒關愛集體、關心他人、互相幫助、遵紀守法的優良品質。
(四)歌舞表演對學前兒童美育的影響
歌舞表演活動有利于學前兒童的美育發展,具體表現是:第一,歌舞表演活動的整體基調能夠營造一種美的畫面感,這有利于學前兒童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第二,歌舞表演能夠培養學前兒童在音樂和舞蹈方面的才能,這也有利于學前兒童在藝術領域中對于相關審美情趣的培養提升。
二、幼兒園歌舞表演活動存在的問題
如今的社會,部分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在認識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方面是較為盲目和片面的,更甚的是有些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本身就極不恰當,如沒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流程刻板等,這明顯是不可取的,自然對學前兒童的發展也會產生較多的弊端,甚至危及他們的未來成長。
(一)教師和家長對歌舞表演的認識存在誤區
當前的社會功利化思想和攀比觀念盛行,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地位比算術、語言類的教學低很多,因為算術、語言類的教學是偏重學科知識技能類的教學,與今后要讀的中小學聯系比較密切,家長們普遍認為音樂教育活動只是唱歌跳舞,自娛自樂,沒多大用處,還不如把學科知識類的課程學好,為以后讀小學打好基礎。而一些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成人化”“專業化”的傾向。音樂是藝術的一部分,藝術的核心其實是感受和創造,并不是一味地為了幼兒展示自己的技能。
部分教師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目標和內涵存在著片面的認知和盲目的認識,在歌舞表演的教學中偏重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授課,顯得刻板生硬,忽略了幼兒的內心體驗和審美感受,而在制定音樂教育目標時,也只是很單一的技能目標,比如學會唱怎樣的歌、學會跳什么舞,只要孩子會唱會跳了,教師們就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如果孩子沒學會,老師就會為了讓孩子盡快學會而對他們進行一遍又一遍的訓練,這樣只能給孩子帶來厭煩,而失去了原本歌舞表演的最初樂趣。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師對幼兒音樂教育目標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能力、技能、才能等方面的培養上,還未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幼兒的個性,培養幼兒的才能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這一深度層面上,以及教師們迫于家長具有功利化心理的壓力不得不在音樂活動中做出突出技能訓練的教學行為,而忽視了原本歌舞表演為孩子帶來的自信心和樂趣。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頭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教師壓力,使教師變得對孩子“揠苗助長”,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二)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存在誤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成了很多課堂的“常客”,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師無法正確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其實多媒體僅僅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它只能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媒體。然而現在諸多教師對多媒體的認識較為片面,因此也大都錯誤地運用這一手段,如教師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只使用多媒體,忽視了其他媒體的使用。因此,多媒體工具在課堂上的輔助地位往往成為主體地位,成為“獨媒體”,粉筆、教具等工具也隨之淡化出課堂。盡管多媒體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但是同樣的,其他媒體工具也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和優越性,這也是多媒體工具所無法替代的。這種多媒體應用誤區使得幼兒園教學形式單一,樣式枯燥,違背了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歌舞表演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的促進作用。
(三)教師教學方法不恰當
在教學過程中,固化的教學觀念也造就了固化的課堂結構,使得其在自我優化方面遇到了瓶頸,尤其是在歌曲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學模式都是一成不變的,即教歌詞——打節拍——學唱歌曲。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幼兒園所采取的是一種“便捷”的,同時也是固化的教學方式進行音樂課程教育,即一堂課的開始復習上一堂課所教授的內容,然后學習新的內容,最后對這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就沒有其他用來充實的內容了,這種死板的教學容易讓模仿力正強、好奇心正盛的幼兒感到厭煩。而在教學內容本身,既沒有生動地帶領學生引入話題,更沒有對教學內容作出評價,使得內容極為空洞,從而導致整場活動下來,整體性缺乏,重點不突出、整體線索零散,而更為重要的是,是活動的隨意造成了它只停留在受傳者表面的感受和身體感知,而很難做到觸及受傳者的思想深處。
三、有效開展歌舞表演活動的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為了使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得到較大的發展,開展有特色的歌舞表演活動,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體驗舞蹈、積極學習、快樂表演,使歌舞表演這一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學前兒童帶來促進發展的積極作用,進而開發幼兒的各種能力,讓幼兒的學習效果變得更好。
(一)教師和家長應正視學前兒童歌舞表演
歌舞表演作為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培養幼兒的表現能力,而是要通過引導幼兒在歌舞中感受跳舞過程中的快樂,享受美感,進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在跳舞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通過審美素養的提升,借助于跳舞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幼兒的內心世界得以豐富,使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得到激發,進而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因此,我們在引導幼兒進行歌舞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引導幼兒掌握某支舞蹈的跳舞技能,或者是掌握某支歌曲的演唱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引導幼兒借助于歌舞表演,獲得自身情感的釋放,在歌舞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展現出自己的歡樂和情感,進而引導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豐富幼兒的情感使幼兒通過歌舞表演獲得全方面的進步與提升。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進行歌舞表演教學時,不僅要引導幼兒通過歌唱和舞蹈掌握到相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幼兒在歌舞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給我所帶來的愉悅性和審美性,注重挖掘相應歌詞或者舞蹈所表現出的情感內涵,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歌舞所帶來的情感體驗,靜兒是幼兒在歌舞表演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身心情感,在唱歌跳舞技能得到提升的過程中自身的情感素質也得到全面提高。
(二)科學應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作為現代化教學的主要方式,在促進教學效率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多媒體技術在應用在歌舞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歌舞教學的基本特色和思想精心的設計多媒體課程,使多媒體在歌舞教學中更有效的發揮作用。此外,要充分結合幼兒學習的基本特點借助于多媒體激發出意外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借助多媒體技術,使幼兒在直觀、生動、具體形象、清楚易懂的課件指導下快速掌握歌舞教學相關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
在挖掘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優勢進行歌舞教學時,還要防止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要將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措施為課堂教學環節的實施提供幫助,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其他教學資源和教學課件的作用,注重通過自身的實踐引導幼兒對歌唱和跳舞技巧進行學習,多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氛圍烘托和情景營造方面的作用,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技術與現階段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在優勢互通、差異互補的情況下實現幼兒各國教學水平的進步與提升。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
在歌舞表演的集體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環節促進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如講故事、玩游戲、學念童謠等。
第一,在進行故事教學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幅動物或人物的卡通畫掛圖,讓孩子模仿其動作,猜測接下來教師會講什么故事,或者可以給幼兒一些言語提示,就像猜謎語活動一樣,讓幼兒猜測老師要講的故事。教師可以通過采用表演游戲或角色對白、獨白的方式來讓幼兒回憶故事,從而讓幼兒對整個故事的印象更深,給幼兒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
第二,孩子的天性是愛玩,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過程中進行表演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如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被游戲中的“老狼”抓到的孩子被要求表演,他們會把表演當做自己是在執行游戲規則,從而進行大膽的表演,展現自己的才藝,表現出自己的自信心。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表演策略。
第三,童謠是一種對于孩子們來說比較親切的教學方式,畢竟很多孩子都是在外婆、奶奶“搖啊搖”的童謠聲中慢慢成長起來的,而且童謠也比較押韻,朗朗上口。教師可以教孩子念童謠,讓幼兒跟著教師邊看掛圖邊一起念出符合掛圖表達的歌詞,跟著童謠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律動之類的,或者是用旋律將它唱出來,這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整體結構,經過教師不斷的培養和幼兒自身不斷的鍛煉,從而進行積極、大膽的表演。
四、結語
在許多教育家的眼里,音樂都是極有魅力的,也是使幼兒能收獲更多的一種教學手段。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要以兒童為主體、以適合兒童的音樂為客體,通過教師設計和組織的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主、客體相互作用,以培養和發展兒童的音樂能力,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過程的教育活動。而歌舞表演是音樂教育活動中一重要部分,也是展示幼兒才能、提高幼兒自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正確對待幼兒因好奇心所問的一切問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歌舞表演集體活動中適當增加一些環節優化課堂結構,使用正確的教學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們堅信,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會因此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