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思想融合,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標準和要求不斷提高,在重視智育成果的基礎上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知識、思想、技能等多個層面塑造復合型人才。面對這種需求,教育部門提出了核心素養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科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核心素養教育這一角度出發,將整本書閱讀教學滲透在中年級教學過程中,研究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本文簡單介紹了目前小學語文中年級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情況,闡述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上述兩個內容為切入點,分析并研究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提高小學語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和方法,希望可以為教育行業的相關人士提供幫助,以加強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年級教學中的落實,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情況
整本書閱讀教學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與常規性較為簡單的閱讀教學相比,突出了閱讀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新課標提出在中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手段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中年級學生明確閱讀書籍的體系設置和主體脈絡,掌握書籍思想情感。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方法的幫助下,中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閱讀視野將更加開闊,知識體系將更加健全和完善。另外,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使中年級學生掌握了更加多樣的寫作技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延伸具有促進作用。
二、小學語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教師方面而言,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書籍內容與課程教學存在偏差,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作用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實踐活動占比較低,使得課堂氛圍與教學過程較為死板僵硬,不利于學生吸收并理解語文知識;部分教師忽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和塑造,閱讀教學與技能訓練的結合程度較差。在學生方面而言,中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閱讀興趣普遍較低,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另外,課程評價體系的缺失導致教師未能全面掌握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學工作的調整和優化不足。
三、提高小學語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科學選擇閱讀書籍
1.契合教材內容。
教師在開展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當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從教材的體系設置出發,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與課程教學聯系起來。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下簡稱“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三首》教學為例,該章節向學生介紹了《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三首唐詩。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小學語文知識體系中占有較大比重。面對這一學科特點,教師可以將唐詩解讀賞析類型的書籍作為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對象,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之外的唐詩,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知識,從唐詩出發,了解中國古代的發展背景、人文風俗、社會風尚等。在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別具風格的唐詩,可以掌握唐詩的學習和分析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培養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理念是目前較為重要的教學理念之一,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重視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素養的塑造,將核心素養培養這一教育目標融入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
以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文言文兩則》教學為例,這一課程展示了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兩則文言文故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古人勤奮刻苦、不知疲倦的學習精神,認識到持之以恒這一精神品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這兩篇文言文向學生傳達了優良的精神品質和思想認識。在此基礎上開展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論語》作為閱讀書籍,在學習文言文知識的同時向學生傳達人生哲理和為人處世的方法。
(二)增強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育活動中重要的主體之一,在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轉變自身的主導性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學習交換給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使其在學習中的參與感、體驗感和獲得感更強,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支撐條件。
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向學生展示了琥珀、恐龍、納米技術等多個層面的知識。教師在開展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可以詢問學生的意見和想法,讓學生從三個課程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在統計學生的意見之后選擇意向程度最高的內容,將其作為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比如,教師在統計學生意見之后,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恐龍相關知識比較感興趣,則可以在組織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將恐龍作為教學中心,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與恐龍知識相關的書籍引入整本書閱讀教學。
此外,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古詩三首》描述了中國古代除夕、清明、重陽這三個傳統節日的基本情況。教師可以將中國傳統節日作為切入點,將其定為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調,由學生決定具體的閱讀方向,如節日由來、習俗、演變、古今差異等,細化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與民俗相關的內容引入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豐富閱讀教學的層次和深意。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比于其他學科,語文學科的相關知識和學習過程更加浪漫,涵蓋了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多個方面。在中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接受新知識。教師可以從教材設置入手,發掘教材內容中存在的興趣點并將其放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其閱讀活力。
以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為例,這一童話故事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一系列童話故事中較為著名和典型的篇章。童話故事的趣味性較強,想象力豐富,行文敘事比較夸張,以生動形象的描寫、瑰麗的想象、美妙的故事將社會現實與人生道理傳遞給學生。作為兒童文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童話故事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賣火柴的小女孩》入手,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中的其他章節,如《美人魚》《皇帝的新裝》《豌豆公主》《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具有強烈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至此,教師可以借助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此外,在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閱讀書目的基礎上進一步解讀童話故事,以較為敏銳的視角尋找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教學的切入點。
(四)豐富閱讀教學形式
在新的教育形勢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在應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時,教師應當豐富教學形式,避免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刻板、沉悶的印象,增加語文學習和閱讀教學的層次。
以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向學生介紹了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普羅米修斯等神話故事,涉及中國上古神話與古希臘神話。《山海經》閱讀難度相對較大,學生在理解時存在一定困難。教師可以選擇近現代學者梳理、修訂后的書籍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吸收并理解書籍內容。神話的故事性較強,教師可以在書籍閱讀結束后組織表演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尋找同樣想法的學生共同編排一出舞臺劇。學生需要根據神話內容準備簡單的道具,使整體表演的代入感更強。在籌備以及正式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沉浸式體驗神話內容,對神話中體現的理念和思想產生更加深切的理解,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教師也可以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以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書籍為中心,根據書籍內容和中心思想選擇自主研究主題,充分發掘閱讀書籍的內涵,從更深層次了解書籍內容,并利用某一節自習課讓各個小組展示探究成果,進一步交流閱讀感受。
(五)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學生以較快的速度完成書籍閱讀,并強化書籍內容在學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推遲遺忘時間,提高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的閱讀行為,及時發現學生在讀書時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改正不良習慣,向學生講解更加有效的閱讀方法。
以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教師可以從這一課程出發,選擇愛國主義教學叢書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教學對象,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良好行為習慣的幫助下提高閱讀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閱讀過程中感人至深、富有人生哲理或其他類型較為優秀的語句及段落摘抄下來,作為寫作素材進行積累。摘抄語段時,學生可以備注該段落在書籍中的章節以及頁碼,方便后期快速定位摘抄語段在書籍中的位置,隨時回顧原文內容。在好詞好句摘錄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讀書筆記的寫作和整理方法傳授給學生。另外,學生在閱讀結束后應撰寫讀后感,將閱讀感受和思想感悟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學會抒發個人內心情感和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精讀、略讀、速讀等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
(六)結合語文能力訓練
為了最大限度發揮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作用,教師應當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與其他教學環節聯系起來,提高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關聯性,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本單元最后一個教學章節,前面的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天門山、西湖、洞庭湖、西沙群島、廣東等我國各地的壯美景觀。在這一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游記這一文體形式介紹給學生。游記中記載了作者的旅行和游覽經歷,在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的基礎上引申抒情、議論、科學等多種色彩的游記。教師可以將《徐霞客游記》引入整本書閱讀教學。閱讀《徐霞客游記》的過程中,學生對我國的大好河山有著更加清晰的認知,并從徐霞客的行文中學習語文組織方法和寫作結構設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推進期間或整體教學結束后安排寫作訓練,以景物為寫作中心,從敘事、抒情、議論等多個方面寫作。經過整本書閱讀,學生掌握了許多描寫景物的方法和手段,認識到利用景物可以表達多種思想感情和情感狀態。此時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訓練結合起來,能夠加深學生對書籍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的寫作技巧掌握得更加牢固。
(七)建立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能夠幫助教師以更加全面的視角審視小學語文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情況,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進而研究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方面,教師內部的自省自查。教師應該在單元授課前、期中、期末等關鍵節點回顧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工作,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力提升、思想進步等因素判斷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查缺補漏,開展教學反思活動。另外,教師內部可以加強溝通,建立交流平臺,針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和探討。教師可以分享各自成熟有效的教學方法,推薦教學書籍,在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基礎上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做貢獻。
另一方面,收集學生的課程評價意見。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完善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當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將其中較為科學合理的部分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調整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將核心素養教學融入整本書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全面進步。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中年級階段使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開展課程教學工作時,應該科學選擇閱讀書籍,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需要豐富閱讀教學形式,從多個角度出發開展實踐教學,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與語文能力訓練結合起來,利用課程評價體系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工作,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