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錦玉
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輸入與輸出能力。直觀形象的語言教學能夠培養幼兒輸入語言、積累語言素材的學習能力。將多媒體應用于語言教學中,能夠以視聽結合的雙重刺激激活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和交流欲望,促使幼兒在良好語言的環境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結合以上內容,本文分析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概況及當前幼兒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優化策略。
一、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概況
伴隨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幼兒教育還需落實改革要求與升級目標。因此,促進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將有利于將以往靜態的文本教學內容轉化為動態的視頻教學內容。一方面可以通過動畫視頻的直觀形象性特點,簡化具體的語言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幼兒的形象思維完成抽象意義上的語言積累,降低實際的語言學習難度,提高幼兒對知識內容的認知與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契合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與興趣愛好特征,進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在語言教學中的參與度與活躍度。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推動雙向動態的語言交流與表達發展,還能夠為幼兒綜合性發展提供幫助。此外,幼兒語言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同步革新與落實,也可在后續教學中得到實現。
(一)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適時性原則(輔助性原則)。
在運用多媒體開展具體的幼兒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重視其中的適時性原則(輔助性原則)。具體而言,多媒體教學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幼兒語言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技術,應當處于教學活動中的輔助者地位,即教師不能過度使用多媒體展開具體的幼兒語言教學,繼而避免幼兒過度關注多媒體而忽視了語言教學的內涵,避免后續“顧此失彼”“喧賓奪主”等教學情況。因此,在運用多媒體展開幼兒語言教學時,教師應當依據適時性原則,突出幼兒語言教學內容的根本目標與重要性。
2.趣味性原則(符合幼兒發展規律)。
在運用多媒體開展具體的幼兒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遵循其中的趣味性原則,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帶來的趣味性優勢、生動性優勢,促進幼兒的思維活化與觸發幼兒的靈感表達。這樣的教學能夠推動幼兒積累豐富的語言學習經驗。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性格特征角度分析,該年齡段的幼兒具有較強的想象力,對于語言、表達、思維等認知層面的發展擁有無限的潛能,喜歡趣味性強的事物。因而,教師需要基于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促使幼兒基于興趣引領完成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習,提高幼兒學習效率,推動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3.交互性原則。
分析具體的幼兒語言教學實質與內涵可以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幫助幼兒實踐語言表達,切實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運用多媒體開展具體的幼兒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尊重交互性原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的實時互動性、動態性等特點提高幼兒的參與度與活躍性,借此營造良好的語言輸入氛圍以豐富幼兒的語言基礎積累,構建活躍的語言輸出環境以提高幼兒語言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二)多媒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營造良好的語言輸入氛圍。
將多媒體技術有效應用于幼兒語言教學中,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語言輸入氛圍,通過直觀形象的視覺技術、靈敏動態的聽覺技術優化整體的語言輸入形式,促使幼兒從欣賞與觀察的角度出發落實語言的高效輸入,提高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提升語言感知能力,為幼兒語言應用基礎積累做鋪墊。
2.促進幼兒的語言應用積累。
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技術,有利于促進幼兒語言應用的廣泛積累。首先,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資源優勢,多媒體教學的高效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匯,還能夠提高幼兒的詞匯應用效率。其次,這樣的教學形式還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幼兒在形象的語言積累環境中培養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質疑能力等,突出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為幼兒溝通與表達埋下伏筆。
3.構建活躍的語言表達環境。
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形象性優勢與動態性特點開展語言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激活表達欲望,在上述語言應用基礎積累之上落實語言表達。這樣的教學實踐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還可以為幼兒后續的文本學習、人際交往等帶來積極影響。
二、當前幼兒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待優化
在落后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活動時通常難以明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或無法充分認知自身的引導者作用,繼而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首先,部分教師由于忽視幼兒的主體性而占據實際的教學主導地位,而后根據自身的偏好或感受等落實幼兒語言教學,一方面將導致幼兒認為學習內容過于高深而難以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將導致幼兒的思維能力“跟不上”而打擊學習自信心,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部分教師常常忽視了自身的引導者作用,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忽視對幼兒的科學引領,導致幼兒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的思維較為混亂,難以積累一定的語言詞匯,影響最后的語言交流與表達。
(二)教學形式單一刻板化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部分幼兒教師始終采用較為傳統的語言教學形式,從而難以達到現代化的語言教學效果。比如,在實際開展幼兒語言教學活動時,多數教師往往采用故事教學法、圖片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一方面難以契合當今教育信息化發展,無法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專注度,難以保障幼兒樹立更為積極好奇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還將導致幼兒對語言教學活動產生枯燥乏味、刻板等的學習印象,更加難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無法有效激活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