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帥
隨著2023年城市更新的不斷改造,青島市區內的各個道路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順利完工。曾經的老街老巷,煥發出時代嶄新韻味。
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主橋通車
經過加緊建設,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主橋部分正式通車,這一節點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兩個月。銀川東路東西方向車輛,可以從銀川東路山東頭路路口或深圳路銀川東路路口附近上橋,直接跨越海爾路,避開海爾路銀川東路青醫附院擁堵點,更加便捷地到達目的地。
據悉,海銀立交工程是青島市首座上部結構均為鋼箱梁橋體且總重量超萬噸的立體交通樞紐,主線鋼箱梁長405米,共分為274個安裝梁段。
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工程匯集膠州灣大橋、青銀高速等多條對外輻射通道,是青島東岸城區對外交通的門戶節點。結合周邊青大附院等停車需求,工程還創新性地使用立交橋區地下空間,整體地下一層,局部地下三層,總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設置停車泊位1673個,形成集地下環路、公共停車、地下人行道及公共服務系統一體化的交通中心。地下停車場通過井字形地下環路快速連通,實現就醫車輛全地下通行及停放,同時在各個方向設置出入口與市政道路直接連通,實現與軌道交通站點、醫院地下空間的無縫銜接。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個立交橋區地下交通中心。
作為青島市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重點項目,海銀立交項目主線橋通車后能夠實現快速路網的銜接,完善城市快速路網,同時將有效緩解青大附院、國信體育場及周邊居民區的行車壓力,極大緩解沿線交通擁堵問題,提高區域交通品質,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膠州路道路改造提升
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膠州路如今“彩妝”亮相,正式恢復通車。改造后的膠州路車行道由原雙向五車道變為四車道,人行道拓寬,其中兩條車行道鋪設顏色瀝青。在膠州路兩側,工人們正在加緊景觀提升工程作業。
膠州路道路改造西起中山路,東至聊城路,全長約460米。該工程按照城市縫合理念,創新性地提出車行路面與人行路面無高差銜接的設計方案,通過抬高路面、花箱移動、分時管控等措施,實現人行界面寬度的彈性變化,構建“多樣化道路”空間,可以在拓寬人行空間的同時,承載風味美食、動漫文創等商業活動,有效銜接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南北片區。
廣興里周邊區域是青島里院建筑的聚集區,共有十余處歷史風貌建筑,是老青島市井文化的集中體現地。為了將這些歷經滄桑的里院重新煥發光彩,膠州路項目團隊秉承著“恢復性修繕”的理念,采取修舊如舊的原則,用“繡花”功夫還原老建筑的風采,參照德國傳統街道鋪裝方式,鋪設了1.5萬平方米的道路。
膠州路實現了城市景觀、城市家具、公共藝術、多媒體效應等多專業協同設計和風格統一,使老舊城區的周邊市政配套和環境品質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并將五車道改為四車道,增加人行道寬度,使行人有更多的休閑空間,駐足欣賞老城區的更新之美。項目創新采用彩色瀝青及藝術字體標線,分割公交車道,形成特色鮮明的交通環境,完美過渡大鮑島南北片區。
道路兩側增設藝術花箱100余組,保留原有古樹并安裝藝術連體座椅,為行人提供休憩空間,打造了多面魔方、精神堡壘,全息影像等藝術裝置以及全新智能公交站臺,讓街道有特色、有品質、有故事,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目標。同時結合兩側建筑的立面改造及亮化提升,秉承“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步、文化可傳承、城市可記憶”的理念,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打造“新派里院風情街”和城市休閑微度假目的地。

勁松五路貫通,“一路向北”
勁松五路貫通工程是東岸城區中部的重要南北向主干路,滁州路至黑龍江路段長度約1.2公里,規劃雙向六車道,該項目于去年5月開工建設,現在僅用7個月的時間提前實現通車。
規劃勁松五路南起銀川路北至黑龍江路,繼續向北連接開平路,是東岸城區中部重要的南北向干路。此前,銀川路至滁州路段已打通,未貫通的滁州路至黑龍江路段影響了整個路網的連貫性和沿線居民通行效率。2022年5月,勁松五路打通工程開工建設,2022年12月26日,項目建成通車。至此,南起銀川路,北至黑龍江路接開平路的勁松五路全線約4公里實現了貫通。
作為串聯市北、嶗山兩區的城市主干路,勁松五路打通后實現了勁松五路和黑龍江路聯通,市民可驅車沿開平路繼續“一路向北”,進一步加強了市北與嶗山北部區域之間的交通聯系。
該路啟用后,對于疏導周邊區域交通擁堵有著重要作用,將大大緩解海爾路、合肥路、勁松七路等周邊道路交通壓力,進一步加強市北與嶗山的交通聯系,完善區域骨干路網體系,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和便捷度,提升區域城市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