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月27 日,恰逢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勝利70 周年紀念日,長征二號丁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系列火箭第480 次發射,創下了連續150 次發射成功的紀錄。

當前,我國空間站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正在有序展開,同時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神舟十六號飛船乘組與地面科研人員密切配合,開展了流體物理實驗、冷原子干涉儀設置等多項在軌實驗。7 月20 日,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神十六”乘組圓滿完成了8 個多小時的出艙任務,開展了艙外3 個全景相機抬升等工作。
7 月13 日,中國與歐空局深度合作的空間科學探測任務——“微笑衛星”通過初樣研制評審,全面轉入正樣研制階段,計劃于2025 年發射。“微笑衛星”全稱為“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將探測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的大尺度結構和基本模式,探索日冕物質拋射事件驅動磁暴的發生和發展等。
7 月中旬,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集團相關人士介紹了一系列無人機方面的新成果,包括探索使用規模越來越大的無人機發射微小衛星,以便高效組網。
近日,長征十號火箭衍生出的無助推構型火箭一子級可重復使用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原理試驗圓滿完成,標志著該型火箭一子級技術驗證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此外,長征十號火箭主發動機繼續進行點火試車,驗證了飛行任務對發動機的全部要求,設計推力達到130 噸級,將用于載人登月。
7 月,航天科工集團發布星載Ka 頻段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填補國際空白。該雷達可全天時多天候對地觀測并獲取高分辨率微波影像,清晰分辨出林木、草地、農田等地貌信息,反演地形等地理信息,為國家基礎地理測繪、“雙碳”戰略、災害預警預報等提供支持。
2024年,嫦娥六號探測器將執行月背采樣返回任務。近期,《自然·天文》雜志發表的論文公布其在月球背面的3 個預選采樣著陸點,都位于直徑約490 千米的阿波羅盆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