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張麗 劉新愛 張娜 閆瑞青 王文娟
【摘要】? 睡眠障礙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理生理性疾病。失眠障礙作為常見的睡眠障礙形態之一,不僅會給患者心身健康、生活質量及幸福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也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沉重負荷。健康管理是目前較為倡導的,以現代健康理念、全新醫學模式以及中醫治未病思想為指導的一種健康管理模式。對基于健康管理理論的失眠障礙的有效干預方法進行綜述,嘗試探索更加科學規范、簡單易行、精煉高效的失眠障礙干預模式,為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提高失眠障礙患者依從性、改善失眠障礙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提供新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對于制定政策措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社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健康管理; 失眠障礙; 心理問題; 精神障礙
中圖分類號:R749?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4-007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4.02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早在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2013〕40號《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健康服務業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目標,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相關服務等。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是深化醫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必然要求。2008年3月14日是第1個世界睡眠日,當時的口號是“Sleep well,live fully(睡好覺,清醒生活)”。睡眠問題在世界范圍內被關注已久。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加,睡眠-覺醒障礙的發生率日益升高。據統計,全球范圍內睡眠-覺醒障礙的發病率為9%~15%,每年因睡眠障礙造成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國外調查顯示,平均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成年人存在睡眠問題?!?015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約有31.2%的人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長期睡眠障礙除了會降低生活質量、影響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外,還會引發一系列軀體和精神疾病,如心血管病、代謝性疾病、癌癥、抑郁癥等[1]。失眠障礙作為睡眠-覺醒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患病率達10%~20%。目前,失眠障礙的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BT)、藥物治療、物理療法、中醫療法等,但由于患者自身重視程度不足、缺乏系統管理等原因,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相對較差,導致治療效果有時并不理想。重視和發展睡眠醫學、改善人群失眠障礙狀況既是保障全民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也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心身健康問題的重要科研課題之一。健康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發展中的學科,其理論和實踐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最早在歐美風行,涉及醫學、人文社會學和管理學三大學科門類的知識和技能,管理過程涵蓋了對個體或群體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制定干預策略等實現患者健康水平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動。已有學者將健康管理理念應用于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的疾病預防、癥狀改善等[2-3],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對基于健康管理理論的失眠障礙干預現狀進行研究,不斷完善構建失眠障礙患者的干預模型,探討基于健康管理理論的失眠障礙干預模型對失眠障礙患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ISI)、睡眠不良行為的自主控制率、睡眠相關知識知曉率患者的影響,對于制定政策措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降低社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1? ? 概念界定
1.1? ? 健康管理? ? 健康管理[4]是指在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以健康概念為核心(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通過采用醫學和管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及影響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評估與干預,科學有效地調動社會資源,實現全人全程全方位的醫學服務,達到以最小成本預防疾病發生、控制疾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獲得最優效益的學科。
1.2? ? 失眠障礙? ? 失眠障礙[5]是指在合適的時機和環境下,仍存在持續的睡眠起始、睡眠連續性或者睡眠質量障礙,且伴隨障礙所引起的日間功能受損,主要表現為在適當的睡眠機會和環境下個體對睡眠質量的不滿、入睡困難和(或)睡眠維持障礙,同時伴隨對日間功能有顯著的影響,其診斷主要依賴于自我匯報。
2? ?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 國外失眠障礙的干預研究現狀? ? 國外對于失眠障礙的研究較多集中于對失眠障礙的早期篩查。SEOW L S E等[6]認為失眠癥狀在精神障礙患者中非常常見,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簡單準確的失眠障礙早期篩查變得尤為重要;他們對400名精神障礙門診患者進行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失眠嚴重程度指數量表(ISI)、嗜睡量表(ESS)、弗林德斯疲勞量表(FFS)、睡眠問卷(FOSQ)和睡眠信息與態度量表 (DBAS)的功能失調信念與態度的量表調查,來評估這6個睡眠量表在失眠障礙檢查中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陽性和陰性預測值,結果表明,失眠嚴重程度指數量表(ISI)可以作為精神障礙伴潛在失眠障礙的篩查工具。PAOLA L G等[7]認為睡眠問題在雙相情感障礙(BD)中同樣也很常見,他們通過研究證明雅典失眠量表和抑郁癥癥狀快速自評量表適用于BD患者睡眠問題的臨床篩查。在藥物治療方面,HINTZE J P等[8]通過對停止使用催眠藥的策略和支持催眠藥使用的證據進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后指出,失眠患者停止服用催眠藥物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相對于突然停藥,逐漸減量是首選,可以避免失眠反彈和戒斷的發生;提供給患者關于停用藥物的相關信息或進行相關宣教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而通過應用認知行為療法或行為療法等可以進一步改善停藥的效果;臨床上應用輔助藥物來幫助停藥的實證研究仍然非常有限。也有研究證明,睡眠障礙會影響網球運動員的發球準確性,長期的失眠與體育運動量的增加具有相關性[9]。DATTA K等[10]推薦運用非藥理學方法對運動員進行睡眠干預,包括應用睡眠衛生原則、睡眠教育、刺激控制和瑜伽治療等,有針對性地教育干預可能對實現精英運動員的最佳表現及狀態至關重要,但個體化治療在精英運動員中的確切作用需要用更大的樣本量進行研究。可見,國外對于失眠障礙的研究多集中于失眠患者的臨床早期篩查,體現為對各類量表的應用,而關于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的研究主要包括停止使用催眠藥的方案和支持催眠藥應用的證據收集等,也有一些失眠障礙影響因素的研究,如失眠障礙與運動、睡眠教育、瑜伽治療等的相關性研究等,但樣本量不足,需要更大樣本量的臨床實證研究,基于健康管理理論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
2.2? ? 國內失眠障礙的干預研究現狀? ? 目前,國內針對失眠障礙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兩者聯合治療等,但還存在諸多不足。有學者通過對失眠障礙的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綜述,認為對于有明顯生活事件的失眠障礙患者推薦急性期的藥物使用;而對于無明顯誘因的慢性失眠障礙患者則推薦CBT聯合藥物治療,同時在后期逐漸減少藥物用量而以CBT為主。王崇梁等[11]通過研究證明,信息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對不良睡眠健康風險的認知、改善睡眠行為。更多的學者通過研究失眠障礙的影響因素來為失眠障礙的干預提供依據和思路。王玥等[12]通過研究發現,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患者存在睡眠結構改變和睡眠質量下降,經過治療后患者睡眠情況得到改善,說明BPPV對睡眠存在一定影響;還發現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是BPPV發病的一項危險因素。劉倩倩等人[13]的研究則發現醫務人員輪班工作與睡眠障礙的發生存在相關關系,輪班工作是醫務人員發生睡眠障礙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睡眠障礙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發生率極高,影響 60%~98% 的患者。司慧麗等[14]通過對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礙特點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多巴絲肼片等效劑量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表(HAMD)評分的水平升高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而尿酸、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水平升高可能是帕金森病睡眠障礙發生的保護因素。也有人認為人們對睡眠這件事的過度擔憂而產生睡眠焦慮,建議人們睡前不要看時間并注意人類晝夜節律的差異性,并強調調整節律最重要的是固定晨起時間,要根據自身精力安排工作和生活??梢姡瑖鴥饶壳皩τ谑哒系K的干預仍主要集中在治療方面。與國外相比,國內關于失眠障礙的研究同樣集中于藥物治療、信息干預和影響因素等,涉及睡眠問題的預防工作尚未得到全面開展,基于健康管理理論的相關研究尚顯不足。
2.3? ? 健康管理理論在失眠障礙干預中的應用現狀? ? 目前,國家已明確強調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已在一定范圍內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等特定人群開展了健康管理。已有一些學者對老年失眠患者、空勤人員等進行健康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孫萍等[15]將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老年失眠患者并進行效果評定,發現健康管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幸福度。厲海燕等[16]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空勤人員實施健康管理,有效改善了空勤人員的睡眠質量,護理效果顯著。尤曉莉[17]將利用計算機技術相關知識來進行心理暗示的勸導技術應用于睡眠障礙患者的健康管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睡眠改善率和滿意度均明顯提高。有學者通過研究多種防治失眠的方法,提出中醫健康管理,以中醫“治未病”為指導思想,針對失眠開展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等工作,對于減少失眠的發生、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成效顯著。有的研究中,將睡眠障礙的原因歸結為“睡眠阻力”,并將睡眠阻力總結成境(睡眠環境不好)、行(錯誤的睡眠行為)、身(有潛在的睡眠疾?。?、心(精神心理問題)、藥(影響睡眠的藥物)、睡(某些特殊的睡眠障礙,比如嚴重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6個字,并主張人們在發生睡眠障礙時系統地尋找原因,找出“睡眠阻力”并針對性解決。也有學者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導下初步建立了失眠防治模式,包括建立健康檔案,個體化管理如藥物治療和心理調適、睡眠期望調整等非藥物治療,但無實證研究報道,尚不完善。
3? ? 文獻述評
綜上所述,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目前對于失眠障礙的干預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療方面,預防工作的開展尚不全面,且治療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西藥治療雖見效快、催眠效果明顯,但長期服用易產生認知功能損害、藥物殘留等不良反應。中醫治療雖具有療效明確、穩定等優勢,且對失眠癥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弱化了患者體質、個性特征的影響作用。對心因性失眠具有較好治療作用的認知行為療法、電/磁療法等,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但目前僅見一些小樣本量報道,大樣本實證研究較為缺乏,治療效果可信度不強。雖然有學者在健康管理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些關于失眠防治模式的理論研究,但尚未發現來自臨床的實證研究相關報道。結合現有各種失眠障礙的有效干預方法和健康管理實施經驗,從制度、流程、標準上完善現有的失眠障礙干預模式,基于健康管理理論構建一個更加科學規范、簡單易行、精煉高效的失眠障礙綜合干預模型,可以為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提高失眠障礙患者依從性、改善失眠障礙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提供新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有助于對失眠障礙患者實施更加科學、規范、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師樂,陸林.我國睡眠醫學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50(1):5-7.
[2] 葉明明,周蘭姝.腦卒中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6):62-64.
[3] 田海艷,冮航宇,張容,等.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1,48(5):893-896.
[4] 李曉淳.健康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
[5]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573-574.
[6] SEOW L S E,ABDIN E,CHANG S A,et al.Identifying the best sleep measure to screen clinical insomnia in a psychiatric population[J].Sleep Med,2018,41:86-93.
[7] PAOLA L G,BOURGUIGNON C,CRESCENZI O,at al.Inactograms and objective sleep measures as means to capture subjective sleep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a bipolar disorder[J].Bipolar Disord,2020,22(7):722-730.
[8] HINTZE J P,EDINGER J D.Edinger hypnotic discontinuation in chronic insomnia[J].Sleep Mad Clin,2020,15(2):147-154.
[9] REYNER L A,HORNE J A.Sleep restriction and serving accuracy in performance tennis players, and effects of caffeine[J].Physiol Behav,2013,120:93-96.
[10] DATTA K,KURAR A,SEKAR C.Enhancement of performance?in an elite archer after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sleep[J].Med J Armed Forces India,2020,76(3):338-341.
[11] 王崇梁,曹錦丹,朱冬亮.信息介導的干預模式對睡眠認知與行為的影響:醫學生健康教育實證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12):50-51.
[12] 王玥,張東東,雷敏,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與睡眠障礙關系的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21,35(1):62-65.
[13] 劉倩倩,江麗麗,葉佳欣,等.三甲醫院醫務人員輪班工作與睡眠障礙的相關性[J].環境與職業醫學,2021,38(1):76-82.
[14] 司慧麗,紀別克,趙鴻雁,等.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礙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20,41(1):61-65.
[15] 孫萍,韓英,丁昊.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老年失眠患者的效果評定[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29):124-126.
[16] 厲海燕,許秀娟.健康管理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空勤人員睡眠及療養滿意率的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4):61.
[17] 尤曉莉.勸導技術在睡眠障礙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5):10-11,109.
(收稿日期: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