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月彩 羅春清 梁貽瓊 梁金梅 李瑤寧



【摘要】? 目的? ? 自制扁桃體手術專用冰敷裝置并探討其應用效果。方法? ? 設計由帶體、冰敷片、帶孔彈力帶及衣扣組成的扁桃體手術專用冰敷裝置。將82例扁桃體手術患者按冰敷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術后頸部冰敷采用常規冰敷材料,觀察組采用專用冰敷裝置冰敷,應用24 h,對比冰敷24 h后2組患者術口疼痛程度、應用止痛藥比例及患者對冰敷效果的舒適度、滿意度情況。結果? ? 觀察組患者12 h內疼痛程度、24 h內應用止痛藥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患者冰敷效果的舒適度、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 ? 扁桃體術后患者采用專用冰敷裝置冰敷可提高冰敷效果,有效緩解患者術后切口疼痛,增進患者舒適度,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扁桃體手術; 冰敷裝置; 冰敷
中圖分類號:R473.7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4-011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4.036
扁桃體手術后患者多采用頸部冰敷的方式收縮局部血管,降低神經末梢敏感性以達到止血止痛的目的[1-2]。傳統的冰敷材料多采用長方形冰塊或向輸液空瓶內注水冰凍后制作而成,因材料較硬,無法塑形,體積龐大、質量大,致使冰塊無法準確、充分接觸患者皮膚,影響冰敷的效果,且不易固定,長時間使用會讓患者有壓迫感,影響患者吞咽及呼吸,增加患者不適感[3]。為此,本研究團隊自行設計一種扁桃體術后冰敷裝置(專利號CN201920099428.4),臨床應用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 冰敷裝置的設計
1.1? ? 冰敷裝置的設計圖? ? 冰敷裝置由帶體、冰敷片、彈力帶組成,帶體用柔軟棉質布料制作,在帶體左右設計2個冰袋,冰袋口在上方,通過鉤貼面、鉤貼頭固定或打開放入冰敷片,左右冰袋之間設有空隙,帶體兩端分別連接彈力帶。冰敷片使用聚氯乙烯(PVC)薄膜制作,內部填充抗凍凝膠后封口制作而成[4]。兩端的彈力帶設有配置尼龍搭扣的絨面及鉤貼面,該裝置帶體長20~22 cm,寬、高各7 cm,左右冰袋各長6.5 cm,深6 cm,冰袋之間的空隙為2 cm,末端彈力帶約60 cm,冰敷片長6 cm,寬5 cm,厚度為0.5 cm。見圖1—圖3。
1.2? ? 冰敷裝置的設計理念? ? 新型冰敷裝置針對手術部位、患者術后疼痛點、疼痛范圍及頸部局部解剖位置特點進行設計,帶體上設計左右2個冰袋,使用時將冰敷片放入冰袋內,將冰敷裝置置于患者頸部,通過彈力帶進行固定,冰袋則緊貼術口對應的皮膚表面,做到精準冰敷;冰敷片使用PVC薄膜,內部填充抗凍凝膠后封口制作而成,抗凍凝膠可聚冷,冰凍后不會凝固,柔軟可塑形,能較好地與皮膚充分接觸;冰袋之間設有約2 cm空隙,避免冰袋對頸部造成壓迫 ,利于患者吞咽及呼吸;帶體一端連接帶孔彈力帶,另一端縫有衣扣,帶孔彈力帶系住衣扣固定于患者頭頂,彈力帶上設有多孔,患者可根據需要隨意調節長度。利用聚冷凝膠制作冰片,冰凍后的冰片柔軟能塑形,利用冰敷帶可將冰敷片輕松固定至頸部,解決頸部頜下皮膚不平整,傳統冰塊與皮膚接觸不充分,冰塊對頸部壓迫且無法固定的臨床問題(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將固定方法進行改進,改用帶孔的彈力帶和衣扣)。
1.3? ? 臨床應用的扁桃體冰敷裝置實體? ? 具體見圖4—圖5。
2? ? 應用效果評價
2.1? ? 臨床資料? ?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扁桃體手術患者參與臨床應用對比研究,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1例。2組患者在年齡、麻醉方式、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扁桃體術后患者;對研究知情,愿意參與臨床研究。排除標準:寒戰及不配合冰敷患者。
2.2? ? 應用方法? ? 對照組采用常規冰敷法,即用傳統的冰敷材料長方形冰袋或向輸液空瓶注水冰凍后,使用毛巾包裹放在頸部兩側進行冰敷。觀察組采用新型專用冰敷裝置冰敷法,將冰凍好的冰敷片裝入冰袋內,再將冰敷帶圍于頸部,左右兩側冰袋貼在扁桃體對應的體表位置,通過彈力帶繞過患者頭頂進行固定。2組患者均在術后返回病房時進行首次疼痛評估后開始實施頸部持續冰敷24 h(其間根據患者的感受及耐受情況更換冰敷片,并觀察局部皮膚情況),術后12 h內每小時進行疼痛評估1次,12 h后每隔
2 h評估1次,持續24 h,并做好記錄。
2.3? ? 評價方法? ? 從3個方面進行評價。(1)2組患者術后24? h內術口疼痛程度比較。采用NRS(numerical rating scale)疼痛數字評價量表 ,評分為0~10分,數字越大代表疼痛程度越嚴重。 其中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斷),10分為劇痛[5]。(2)2組患者止痛藥的應用情況比較。記錄2組患者術后24 h內止痛藥應用情況。(3)2組患者對冰敷方法的舒適度及滿意度比較。冰敷24 h后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患者對冰敷方法的舒適度及滿意度。舒適度分為非常舒適、舒適、一般和不舒適。非常舒適:冰敷塊能緊貼術口對應的體表皮膚,固定良好;頸部活動不受影響;頸部無壓迫感,對吞咽及呼吸無影響;術口疼痛明顯緩解(無痛或輕度疼痛)。舒適:冰敷塊與術口對應的體表皮膚能充分接觸,固定良好;頸部活動不受影響;頸部有輕微壓迫感,對吞咽及呼吸無影響;能緩解術口疼痛(輕度疼痛)。一般:冰塊無法固定,冰敷范圍不準確;頸部有壓迫感,對吞咽及呼吸有影響,可忍受;疼痛稍有緩解,但效果不明顯(中度疼痛)。不舒適:冰塊無法固定,與術口對應體表皮膚未能充分接觸,冰敷范圍不準確;頸部有明顯壓迫感,患者自感吞咽及呼吸不暢;疼痛無緩解(重度疼痛)。滿意度由患者根據自身感受及舒適度對冰敷方法及效果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滿意:患者感覺非常舒適,冰敷后術口疼痛明顯緩解(無痛或輕度疼痛)。滿意:患者感覺舒適,冰敷后術口輕度疼痛。一般:患者舒適度一般,冰敷后術口疼痛稍有緩解,但仍中度疼痛。不滿意:患者冰敷后仍感覺不舒適術口疼痛無緩解(重度疼痛)。
2.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秩和檢驗、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 結果
3.1? ? 2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 術后12 h內疼痛程度比較,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術后13~24 h內疼痛程度比較,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3.2? ? 2組患者術后24 h內應用止痛藥比較? ? 觀察組術后24 h內應用止痛藥患者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見表2。
3.3? ? 2組患者對冰敷方法的舒適度比較? ? 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3.4? ? 2組患者對冰敷方法的滿意度比較? ?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4。
4? ? 討論
4.1? ? 應用新型冰敷裝置能有效緩解扁桃體術后患者切口疼痛? ? 傳統的冰敷材料多為長方形或輸液空瓶制作而成,冰塊體積大,硬度大,無法塑形。由于扁桃體手術部位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冰塊只能冰敷到切口周邊皮膚,無法準確、充分與術口對應的體表皮膚接觸,未能充分發揮冰敷的效果。新型冰敷裝置的帶體左右冰袋體積小,冰敷片內填充的抗凍凝膠聚冷,長時間冰凍后也不會凝固,柔軟可塑形,能較好與術口對應的體表皮膚充分接觸,提高冰敷效果,有效緩解患者術口疼痛。傳統冰塊無法固定,冰塊與皮膚的接觸面、接觸位置會隨著體位的改變而改變,從而影響冰敷效果,患者的活動因冰敷受到一定限制。新型冰敷裝置冰袋易固定,易解除,不影響患者頸部活動,患者可根據自身需要隨意翻身,冰敷效果不因為體位改變而改變。
4.2? ? 應用新型冰敷裝置能有效提高扁桃體術后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 ? ?傳統的冰敷材料體積大、質量大,長時間使用使患者產生壓迫感,影響患者吞咽及呼吸,增加患者不適感。新型冰敷裝置的冰袋體積小,質量小,冰敷片柔軟可塑形,對頸部無壓迫感,冰袋間的空隙可減少對頸部的壓迫,既利于護士觀察術口情況,也利于患者吞咽,增進患者舒適感;冰袋的設計還可根據患者是雙側還是單側扁桃體手術靈活放置冰敷片,實行雙側或單側冰敷,做到準確冰敷,達到最佳的止血止痛效果,避免不必要的冰敷。冰敷帶結構簡單,容易固定,使用方便,患者穿戴安全、舒適,滿意度高。
5? ? 小結
新型扁桃體術后專用冰敷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應用靈活,冰敷片柔軟可塑形,能輕松固定,并能準確冰敷至扁桃體切口對應的體表位置,冰敷精準且效果好,可有效緩解患者術口疼痛,增加患者舒適感,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趙德娟,張標新,虞銀香,等.鼻部冷敷吸滲面罩在鼻部術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3):371-373.
[2] 張標新,李倫蘭,朱子秀,等.兒童扁桃體切除術后疼痛的非藥物性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6,31(14):21-23.
[3] 張敏,聶雷霞,李威,等.甲狀腺專用冰袋的制作與應用[J].護理學報,2014,21(16):77-78.
[4] 藍曉娜,王云霞,郭戰.新型鼻部改良冰袋與傳統冰袋在鼻內鏡術后的應用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3):265-267.
[5] 嚴廣斌.NRS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3):410.
(收稿日期: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