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賞
“天下一人”是宋徽宗的個性簽名,足見他對藝術極簡之美的極致追求。宋徽宗的獨特藝術造詣在歷代帝王中首屈一指,但他政治上的昏庸無能斷送了大宋王朝,所以歷史對宋徽宗的評價褒貶不一。探究宋徽宗的藝術人生可謂“極致”使然,無人能及。
近代學者王伯敏在著作《中國繪畫通史》中寫道:“宋代的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標志著我國中古時期繪畫高峰的出現。”宋代繪畫的輝煌與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密不可分。大環境下,“重文輕武”是宋朝的基本國策,文人參政現象極為普遍,“治國平天下”成為文人的信念和追求。宋代士人集高官、文人、學者三重身份于一體,談文論藝漸成風氣,文人士大夫在宋代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對推動宋代繪畫藝術成就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宋代的生產力水平遠遠超越唐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工商業發達,造就了汴梁、成都、臨安等一批商業城市的崛起,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記載:“仆從先人宦游南北,崇寧未到京師,居于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舉目則青樓畫閣,秀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弛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狈从吵鏊未洕姆睒s之象和發達的城市生活。如今開封的國家5A級景區清明上河園及大型演藝《東京夢華》也完美呈現了大宋王朝的盛世繁華。
以《瑞鶴圖》為例,十八只仙鶴姿態各異,或盤旋高飛,或凝思而立,或振翅欲飛,靈動精妙,呼之欲出。為突出逼真的效果,作畫用生漆點睛,據說與真鶴相似度高達99%。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正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首都汴京(現河南開封)要舉行長達五天五夜的盛大燈會。次日清晨,宣德門城樓上空飛來一群仙鶴,爭鳴和應,文武百官、百姓都視之為祥瑞之兆。宋徽宗極為重視,以寫實的藝術手法將這一盛景呈現于藝術作品之中,即流傳于世的名作《瑞鶴圖》。
《瑞鶴圖》構圖極簡唯美,經營位置極其考究,畫面形象生動,主題祥瑞圣潔,色彩醇厚穩重,大膽地運用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將花鳥與風景相結合,創作了一幅傳世經典畫作。
《芙蓉錦雞圖》一圖設色艷麗,色調秀雅,細致入微,把錦雞羽毛的斑斕華貴盡顯無余;構圖極具藝術感,成三角布局,一只錦雞飛落芙蓉枝頭,打破了寧靜,回首凝望翩翩起舞的蝴蝶,靜中有動,意趣盎然;線條工細沉著,筆力挺拔,整個畫面呈現典雅高貴、形神兼備、妙趣橫生的境界。
如果說唐朝的美是大紅大綠,宋朝的美則是“仙風道骨”。宋朝竟用墨來畫畫,但墨分五彩,墨比彩色還要高,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貴。宋徽宗的作品可分為工筆寫實和墨筆寫意兩種風格?!秾懮淝輬D》是宋徽宗寫生花鳥畫的典范,全幅用水墨勾畫而成,對景寫生,筆調質樸簡逸,所繪一花一鳥、一草一木皆充滿靈性、形神兼備,形成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美感,簡約而不簡單?!秾懮淝輬D》多采用對角式構圖,折枝花卉多在畫面中呈對角式分布,或上重而下輕,或上輕而下重,這種構圖布局廣為流傳,至今沿用。畫中鳥羽,以淡墨出形,以濃墨覆染,再以濃墨點染重點部位,層層勾勒、渲染,層疊描繪,把鳥羽的蓬松質感及花草的稀疏描繪得淋漓盡致。所畫禽鳥眼圈白紋細致分明,點睛效果顯著;羽翼變化用筆高明,輕重緩急張弛有度;竹子均用濃墨繪制,交疊處留白。整幅畫作雖為墨色,卻將禽鳥的顧盼回首描繪得靈動有趣,將花鳥描繪得生趣盎然、大氣簡約、經典權威,流傳千古。
團扇起源于秦漢,至唐宋時期大為盛行。團扇上經常飾以書畫,兼具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宋代繪畫中出現了大量的團扇面,畫面以小見大,以局部代替整體,用留白制造意境。雖是小品,創作卻更為靈活,更受畫家青睞。陸游曾作詩“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可見團扇在宋代極為盛行。
宋徽宗的團扇畫《枇杷山鳥圖》現為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級藏品”?!惰凌松进B圖》為清淡墨畫,扇面中枇杷枝條以折枝的形式表現,使枇杷的碩果累累和枝繁葉茂顯得更加突出,一只山雀翹首回望鳳蝶,純用水墨勾染,然意境非凡。
現存宋徽宗的一幅草書團扇作品,發揮以少勝多的優勢,用筆婉轉挺拔,章法疏密跌宕,氣息秀氣典雅。趙佶的草書墨跡傳世很少,顯得尤為珍貴。
中國畫“詩書畫印”一體化中,不僅要求繪畫技法嚴謹工整,同時更加重視對書法技巧、篆刻技法的掌握以及文化素養的養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繪畫的綜合評定標準。
“詩書畫印”的發展成熟并流傳至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至宋徽宗時,他將“詩書畫印”完美融合,并使之大放異彩。宋徽宗詩詞秀麗,書法雋美,繪畫工麗,印章獨特,押字奇絕。他的諸多畫作都完美展現了這一繪畫形式,真正做到了“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雖然宋徽宗不是“詩書畫印”一體化的最早提出者和踐行者,但是他將此優秀傳統繪畫形式發揚光大,并對文人畫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工筆畫的獨立分科始于唐朝,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兩宋。宋徽宗的作品風格在吸收黃筌“院體”畫派筆法注重寫實、工整嚴謹、設色明艷的基礎上,融合中期文人畫家崔白等人注重寫生、追求灑脫、向往淡雅野趣的意境,自發創新形成富貴華麗、嚴謹寫實,又兼具追求清新疏朗的風格,達成詩書畫完美結合的藝術新境界。他深受儒、道思想熏陶,加之自身文學素養深厚,為中國畫增添了詩情畫意之境,使當代花鳥畫呈現新穎多變、超凡脫俗的風格,最終形成一種“宣和體”的典雅綺麗風格,深受當代和后代畫家喜愛和追捧。
宋代畫風濃郁,延續百年,加上趙佶積極有力的作為,對整個宋代藝術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已有百年歷史的翰林書畫院更是大放異彩,使北宋院體花鳥畫走向頂峰。
宋代理學思想興盛,畫家受“格物致知”思想的熏陶,非常注重自身學識修養的提高。這種思想體現在宋徽宗的繪畫風格中,便是他對繪畫主題的超高寫實技法和對自然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極致探索。宋徽宗趙佶的審美宗旨不僅注重筆墨效果,更注重寫實寫真、形神兼備,這也是他藝術境界的高明之處。宋徽宗把畫師分為兩種:一種只觀其形,惟妙惟肖;另一種將詩畫結合,形神兼備。
宋徽宗對花鳥題材的繪畫作品尤為喜好,因此花鳥題材作品成為宋代宮廷繪畫主流。他的這種繪畫觀念集中體現在其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中,錄有2786幅花鳥畫軸,為各畫科之冠。畫譜中洋溢著宋徽宗對花鳥的極度熱愛,把花鳥作為天地的精粹,稱贊花鳥有“粉飾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觀眾目,協和氣焉”的特殊功用。他曾評價黃筌作品“凡山水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驚覺”。對黃筌繪畫作品給予極大肯定,可見他對黃筌富貴花鳥畫的喜愛,在他存世作品的《瑞鶴圖》《芙蓉錦雞圖》中皆能發現黃筌畫風的影子。
一次他去德龍宮視察畫師作畫,對作畫者大加贊賞,他解釋說:“月季鮮有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差,故厚賞之。”可見他極其重視寫生,觀察能力細致入微,鉆研至深。
宋徽宗的花鳥寫實主義畫風不僅統治了北宋后期的宮廷畫壇,更影響了后世八百多年的寫實主義手法。
宋徽宗創立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書法——瘦金體。線條爽朗雋美、精致骨感,鋒芒外露,逸趣靈秀。題寫、石刻、立碑,只要能展示書法的地方,全都留下他的字跡。宋徽宗珍視藝術作品,卻不吝賞賜給高官大臣,蔡京、王黼、童貫等都收藏了他大量的書法作品,甚至修建閣樓存放。宋徽宗不僅是一位皇帝,更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在書法史上,宋徽宗的瘦金體對后世影響至深,我們現在所用的仿宋字體就是由瘦金體演變而來。宋徽宗《牡丹詩帖》筆跡細瘦,鋒芒畢露,行云流水,忽突快捷,筆下生花,剛勁酋美溢于帖外。宋徽宗的草書也爐火純青,代表作《草書千字文》,在描金龍云紙上一氣呵成,長達十一米有余,筆法上激情洋溢又不失規整,冰釋泉涌、云奔龍騰的帝王霸氣盡現無疑。
宋徽宗的才華橫溢不僅表現在他藝術造詣極高,詩詞才情也是有目共睹的。宋徽宗把極富意境的詩詞以雋美的書法融匯到繪畫作品中,提高了書畫的綜合審美水平。宋徽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成就不容小覷,其題畫詩多以五絕或七律居多,以清新脫俗、風格嚴謹出彩?!艾幣_無信托青鶯,一寸芳心思萬端。莫向東風倚修竹,翠衫經得幾多寒?!边@首《題修竹侍女圖》是宋徽宗早年所寫的一首七言題畫詩,在詩詞中儼然一位風度翩翩的多情公子,可見宋徽宗是一位風流文雅、至情至性的帝王。
宋人愛收藏,士大夫與市井百姓皆好收藏。歐陽修、米芾、蘇軾、趙明誠都是當時的收藏大家,而宋徽宗是最大的收藏家。宋徽宗藏品數量巨大,累數至萬余,宣和殿、保和殿、博古閣、尚古閣都用來存放藏品,古玉璽印、彝鼎、法書圖畫等一應俱全,無人能及。在他的積極倡導下,編纂出《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宣和殿博古圖》《宣和睿覽集》《宣和睿覽冊》等藝術專著。宋徽宗收藏的《宣和殿博古圖》共三十三卷,記錄了840件藏品,每一件藏品都配有一幅描摹圖,詳細記載每件藏品的尺寸、銘文、拓片、年代、分類、用途等,成為后世研究歷史藝術成就的重要典籍和極富價值的歷史史料。
宋徽宗極其重視對繪畫人才的培養和重用,他興辦畫學,將繪畫正式列入正規考試范疇,為北宋畫院培養了大批造詣極高的畫家。如氣勢恢宏、爽朗富麗的《千里江山圖》,正是他的學生王希孟的作品,此畫也是中國青綠山水的杰出代表作。張擇端的稀世珍品《清明上河圖》流傳至今,生動呈現了汴京近郊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橋梁、街道、房屋、人物、車馬、船塢等描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宋徽宗欣賞萬分,親自題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擅畫禽鳥的韓若拙,所畫禽鳥從喙至足,筆筆精湛,生動傳神。
宋徽宗崇奉道教,道教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自化、應物變化”,為極簡主義的形成做好了鋪墊。宋瓷工藝復雜,色調優美,細膩柔媚,線條簡練耐看,釉色細致溫潤,胎骨比例和諧,達到了中式美學的巔峰,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宋徽宗對美的極端追求。“返璞歸真”的美是對極簡美學的最好詮釋,造就了宋朝絕美瓷器的問世。宋瓷具備高遠的審美境界,既溫潤高雅又肆意灑脫,古樸耐看,千年不膩,經得起歷史的推敲和考驗,開辟了陶瓷美學的新境界,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的巔峰。
宋朝的極簡主義美學領先世界千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至今仍不過時。用墨繪畫、單色釉燒瓷、詩書畫印完美結合、獨創“瘦金體”、精美絕倫的活字排版印刷等都大放異彩、遙遙領先,后世流傳至今。品茶、熏香、掛畫、插花、弈棋、撫琴、飲酒、詩歌和繪畫等無不傳播著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象的生活樂趣,這是一個時代的美學突破。
站在政治的角度來看,宋徽宗是一位亡國之君;站在中國美術學史的角度來看,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占有一席之地,在宋代“重文”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發達的社會環境下,宋徽宗恰逢其時,在他強勁有力的引領下宋代“宣和體”院體花鳥畫熠熠生輝,遒勁雋美的“瘦金體”在歷代書法中一枝獨秀,“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開啟了藝術審美標準的新篇章,收藏與編纂為后世留下了無價的藝術瑰寶。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價值,值得世人銘記和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