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贛州同創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江西 贛州 341000
目前,中國部分地區的地下水富含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如果污染濃度超過人類可接受的限度,人體吸收廢水后,廢水中的有毒和有害元素會轉移到肝臟、腎臟、骨組織和腦組織中,這些有害元素不能被身體代謝和排出,從而導致重大損害。此外,一些地區盲目使用地下水導致當地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沉降等災害。因此,有必要積極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估,確定該地區地下水的質量和數量,促進地下水的科學開發和利用。
1.1.1 地下水質量
在評估地下水對環境的影響時,專家不僅要評估地下水的質量,還要分析地下水的污染狀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貌特征,評估人員應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來測量該地區的地下水質量。地下水環境影響評估應以國家指南為基礎,以監測不同地區的水質并確定當地地下水的質量。重金屬濃度過高的地下水是有毒的,其中最有毒的毒素是水銀,因此,必須注意水的凈化和處理。
1.1.2 地下水資源量
地下水資源量評估是評估地下水環境影響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確定地下水的儲存和排放量。地下水資源量評估不僅應采用數學評估方法,還應采用水文分析試驗方法。在此期間,必須掌握評估區域的地質條件,科學選擇評估方法,保證地下水評估質量。地下水量是水資源環境影響評價的最重要指標。一些工程項目需要抽取地下水,導致水資源過度使用,并嚴重影響地下水資源量平衡。隨著地下水位繼續下降,導地基沉降、裂縫和塌陷等災害,造成水資源損失,導致水資源流失過度,不僅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水質不斷惡化。
1.2.1 水質評價
要了解地下水對環境的具體影響,責任人首先要了解水環境,做出合理的評價。為確保評估的有效性,員工可以使用適合實際情況的評估方法。目前,最常見的評價方法之一是水質評價。使用這種方法時,員工必須掌握使用這種方法的程序,并嚴格按照程序進行評估,同時,員工應在以下領域進行相關評估::
(1)采用這種評價方法,應通過確定適當的指標,改進對其他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的分析,并確保信息符合預期要求,從而促進評價結果的分類和匯總。
(2)評價人員應不斷進行教育培訓,定期接受單位組織的培訓活動;提高教育過程中的專業技能,快速準確地理解水質問題。此外,不同地區的環境對水質的影響可以及時得到補償,使評估結果更加準確。
(3)選擇科學方法評價水質發育深度。水質評價必須具體,以確定影響水質的環境因素。
1.2.2 預測評價
在水質評估的背景下,管理人員必須明確其評估的目的,并基于具體原因進行評估。只有嚴格遵守評估要求,才能注意地下水質量,并提前進行相應的防治,水污染才能得到積極控制。
1.3.1 開采地下水沒有限制
我國地下水資源開采時,往往集中在某些地區,導致相關管道集中在一個地方。由于中國早期地下水利用缺乏明確的限制和約束,目前地下水利用盲目,地下水分布不均,一些地區容易受到地下水開采的影響。根據我國地下水含量的全國分布情況,近年來地下水含量進一步下降,出現地表沉降,對我國土壤資源造成了巨大破壞,阻礙了中國現代城市建設的發展,不利于經濟建設,不利于生態恢復,對中國地下水資源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1]。
1.3.2 湖泊面積急劇減少
由于地下水盲用問題,地下水在恢復過程中明顯減少,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濕地等地表水位下降,直接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此外,地下水的迅速枯竭導致一些干旱地區的土地大規模荒漠化。
1.3.3 地下水變成海水
在中國沿海地區,地下水與海水直接相連,在正常情況下,含水層相對較高,有效地防止了海水的滲入。然而,大量使用地下水破壞了海水和地下水之間的狀態,海水向相反的方向流動,導致地下水鹽度增加。隨著地下水利用的惡化,沿海地區大部分海水進入地下水,導致整個水資源系統失衡,土壤鹽堿化嚴重,對土地資源利用產生直接影響,對沿海地區農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3.4 地下水污染程度加劇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此同時,生態系統保護尚未實現,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地下水污染也很明顯。在水資源開發過程中,工廠不會凈化廢水以節省生產成本,而是將其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由于無法檢測到地下水污染,因此如果不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就很難確定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這就可能導致有害的地下水進入人體并影響人體健康。此外,由于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需要,水污染減少了可重復使用的水量。與此同時,水資源的枯竭破壞了水土平衡,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如土地荒漠化。
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發展和建設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手段。因此,開發和建設應該是人類對環境影響的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形式。從本質上講,環境問題伴隨著發展和建設,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地下水,對地下水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1.4.1 建設項目大規模開采
地下水的廣泛使用可能導致該地區水量減少,水資源枯竭和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以及其他公共危害。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對開發區水文地質和水資源的認識不夠,地下水的長期過度使用以及人為因素引起的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可能會導致水環境變化。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是環境中不同成分的混合,含水層水動力學條件的變化對地下水質量的影響。
1.4.2 工業生產
工業生產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業生產廢物,包括工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的排放以及事故造成的。最嚴重的污染源是泄漏,這為污水滲入土壤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1.4.3 農業活動
第一,農業灌溉對地下水動態平衡的影響。由于水文地質和灌溉條件的差異,排水條件好的地區會增加地下水位的波動,而排水條件差的地區會導致地下水位的上升,水位的動態變化會導致土壤鹽化。第二,人類農業活動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大量的廢物和地下水溶解,地下水的質量發生變化,這與廣泛的耕地、化肥和灌溉以及殺蟲劑的使用密切相關,農藥、除草劑和農藥會造成地下水污染[2]。
1.4.4 礦山開采
礦山開采顯著改變了地表結構,增加了地下水在含水層中的滲透性。露天采礦不僅需要釋放含水層,還需要顯著降低下方的含水層壓力,這種挖掘方法改變了地下水結構。礦物落下會改變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導致巖石變形,地基破壞和沉降,對地面建筑物的不可預測的破壞。
1.5.1 科學選擇地下水水量的評價方法
在評估地下水對環境的影響時,相關人員必須掌握地下水綜合影響評估的內容,這對于地下水的環境評估至關重要。為了正確評估地下水的影響,必須使用最先進的地下水評估方法,由于不同地區的水質不盡相同,在評估地下水量時,有必要仔細研究評估區域的地貌特征,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水量評估方法。最常用的水資源評估方法包括水文分析,在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時,應選擇科學合理、適宜的地下水評價方法,以便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1.5.2 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數據的合理采集
由于地下水環境影響評估的持續時間較短,監測點數量有限,因此難以進行長期和連續的監測。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有必要充分利用該地區收集的歷史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此外,考慮到在項目建設的初始階段,有必要安裝盡可能多的控制點,以便更直觀,立體水位監測。
1.5.3 地下水水質的評價方法
地下水水質評估的具體方法通常定義為標準指數、單指數法和快速評估矩陣法。通過收集或分析受污染地區以外的地下水質量歷史數據,并根據每個歷史時期的地下水質量數據評估污染路線和趨勢。
在進行有效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估時,不同的評估方法對最終結果有不同的影響。由于評價的總體水平直接關系到地下水的環境保護,如果評價的水平不符合標準,工作質量難以提高,水資源的保護就很困難。
2.1.1 評價方法選擇不恰當
如果在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的過程中,主管當局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技術標準要求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不僅會影響評估的總體結果,而且會降低地下水資源環境影響評估的有效性。
2.1.2 受評價方法的影響
不同地區的水環境和地質條件特征不同,原始評價數據中相關記錄的詳細程度也不同。此外,在對地下水進行環境評價時,相關工作人員會受到不同評價方法的影響,導致最終評價結果差異很大。
2.1.3 解決評價方法選擇問題的有效措施
為了提高地下水影響評價的質量,相關人員要結合該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的具體數據,進行了深入研究,以確保所選擇的評價方法的適用性,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此外,主管部門應更多地使用有效的地下水環境評價方法,以提高評價質量,同時確保工作的可靠性,從而滿足地下水環境評價的具體要求。
2.2.1 數值法的使用
利用數值法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主要涉及地下水的利用、管理過程的變化以及水文地質災害的特點。評價人員應充分整合現有數據和資料,劃定合適的評價區域,對評價區域的地質結構進行初步研究,并充分考慮區域外的實際情況。確保所開發的數值模型對評估地下水對環境的影響有適當的實用價值。
2.2.2 水均衡法的使用
為了用水均衡法完成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將水均衡理論納入評價過程,確保各種理論得到科學應用,并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
2.2.3 總體的方法比較
為了確保地下水環境影響工作的質量,并確定實踐中的最佳做法,應比較三種不同的方法。如果理論不能合理應用于地下水環境評價方法的比較過程中,應用過程難以控制,不僅會降低地下水環境評價的整體水平,也不利于無法進一步促進水環境影響評價的成功。
2.3.1 評價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直接影響評價人員的整體素質,質量水平決定評價結果。有關部門在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積極開展培訓活動,根據評價隊伍建設的實際情況,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增強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促進地下水環境評價的順利進行。
2.3.2 監測地下水位的有效性
如果使用不適當的地下水位監測方法來評估地下水的環境影響,或者如果發生錯誤的操作,評價的有效性可能會受到損害。因此,相關部門應提高選擇評價方法的重要性,并采用動態監測方法來確定地下水位含水層,改進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實施。
在不斷研究對地下水影響評價的同時,員工還必須提高職業意識和責任感,在評價中不斷學習和研究相關的評價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在不同環境中使用的評價方法,員工可以積極參與提高評價效率。同時,政府應制定相應的工作要求,使評價人員能夠按照相關的準則和標準工作,并確保評估數據的準確性。為了加強地下水評估,主管當局應定期向其工作人員提供咨詢意見,并不斷提高其評估能力,以便能夠成功進行地下水環境評估[3]。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地下水研究中面臨許多問題。由于我國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相對較少,只是在問題出現后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盡管中國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但現實評價中仍存在許多問題。為了快速解決問題,提高評價效率,中國有關部門提高了評價能力,不斷開發各種評價方法,整合存在的問題,制定全面的評價表框架。此外,良好的監測和評估工作可以使評估結果符合要求。
合理的人員配置是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證,評價人員必須明確其工作的重要性。評估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有關部門根據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定期進行培訓和能力建設。必須全面提高評估人員在地下水影響評價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通過全面加強該區域的綜合評估能力,提高地下水環境評估的整體水平,從而促進地下水環境影響評估的有效開展。
根據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完善相關業務體系,制定健全的立法,為評價的順利進行提供根本保證。主管部門要充分考慮地下水實際情況和評價實施效果,確保法律法規制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嚴格分析評價的執行環節,加強評價各方面的管理,敦促有關部門和公眾積極配合評價和監測工作,進一步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目前,中國地下水短缺,水質惡化,地下水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在問題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有必要掌握地下水動態,并進行分層和有針對性的研究,選擇合理的評估方法。地下水形成條件和方式比較復雜,直接關系到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要詳細研究地下水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地預測其發展,這是防止和減少地下水環境問題造成損害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