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娟 王鵬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的更高要求。城市燃氣是集能源供應、保障民生、安全生產于一體的超大城市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實現。北京是第一個實現燃氣管網天然氣化的大型城市,天然氣用氣量居世界各大城市第二,也是全國第一個編制燃氣發展規劃的城市,為燃氣事業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提升燃氣運行管理服務水平,保障首都燃氣安全,是落實“四個中心”“四個服務”戰略定位的基本前提,是“七有五性”保障基本民生的題中之義,更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的重要抓手。
1999年北京市燃氣集團成立之初,北京市天然氣用量僅為7.5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天然氣用量持續上漲,2021年北京市天然氣用量達到217億立方米,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全市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天然氣用量占據了燃氣使用總量的90%左右,其余主要是液化石油氣。“十三五”期末,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約37.2%,比2015年增加11%;天然氣居民用戶約715.6萬戶,比2015年增加126.6萬戶。液化石油氣消費量占比逐漸下降,2020年,全市液化石油氣用戶數約188.06萬戶,年消費量約14.48萬噸,其中,居民用戶數約186.62萬戶,年消費量約10.67萬噸。
在管網布局方面,北京市形成了“一個平臺、三個環路、多條聯絡線”城鎮輸配系統,截至“十三五”期末,已建成城鎮天然氣管線約3萬千米,覆蓋中心城區、郊區,基本實現了全市管道天然氣“區區通”,以及平原地區管道天然氣“鎮鎮通”。通過大規模的“煤改氣”工程,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在能源供應方面,由于北京市自身沒有氣源,需要依靠外部輸入。目前,北京市已經構建了國產氣與進口氣、海上氣與內陸氣、常規氣與非常規氣并存的供氣模式,基本形成了“三種氣源、七大通道、10兆帕大環”的供氣格局,供氣能力進一步提升,達2.08億立方米/日;并通過建成唐山曹妃甸LNG應急儲備項目、開工建設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等,進一步提升城市應急供氣能力。
1987年,北京市政府特別成立北京市天然氣公司和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負責北京市燃氣經營,以滿足天然氣、液化氣的推廣和專業化管理需求。1999年,成立國有獨資的北京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燃氣集團”),承擔全市人工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供應、服務等工作。2005年,成立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燃氣集團成為其直屬企業。2006年,原燃氣集團管道天然氣業務與非管道天然氣業務分離,燃氣集團成為專門從事城市管道天然氣業務的公司。2007年,燃氣集團依托海外上市公司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成為北京市第一個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公用事業企業。近年來,北京市燃氣市場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其中,燃氣集團成長為中國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城市燃氣企業,躋身全球能源企業的第一梯隊,成為中國城市燃氣行業唯一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燃氣運行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在政策法規方面,2007年制定《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并于2020年進行了修訂。市級燃氣行業主管部門會同各相關部門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配套文件,包括《居民和非居民燃氣供用氣合同》《燃氣供應企業對用戶安全巡檢的管理辦法》《瓶裝液化石油氣實名制購買和配送管理辦法》等。在標準化建設方面,《農村家庭用戶天然氣管道工程技術規范》《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供應站安全運行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為規范燃氣運行管理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職責分工方面,《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明確了市(區)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門、應急管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消防救援機構、燃氣供應企業、燃氣用戶等相關主體責任。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十三五”時期,實現城市燃氣管網次高壓以上調壓站(箱)運行工況遠程監測全覆蓋。
共同富裕的第一層含義是“富裕”,在燃氣管理上的核心要求為燃氣能源供應充足與儲運保障有力。然而,一方面北京市的燃氣主要靠外部輸入,進口管道氣及液化天然氣(LNG)受復雜國際形勢影響,存在減供、斷供以及氣質不穩的風險。另一方面,北京市自有應急氣儲備能力不足,應急供氣需求主要依靠唐山LNG接收站的應急儲備,以及上游企業的資源調配。此外,全市天然氣消費結構中采暖和發電用氣已占到85%左右,夏季、冬季容易出現用氣“雙峰”的能源緊張局面。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重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城市燃氣發展則要實現基礎設施均衡布局,促進不同地區和城鄉居民均等享受燃氣服務。但是,北京的天然氣輸配系統網尚未覆蓋全部鄉鎮,六環路高壓A管線未能成環,西部地區城市管網調配能力薄弱;平谷門站和密云門站尚未建成,區域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同時,還存在“老樓通氣”的歷史遺留問題。例如:東城、西城核心區文物保護單位和平房院落較多,有些房屋為木質結構,通氣條件不足;有的老舊樓房權屬關系復雜,缺少牽頭人和牽頭單位,再加之缺乏用戶支持和理解,通氣改造工作難落實。此外,燃氣設備、儲罐、長輸管道等老化問題突出,部分燃氣管道設施老化需更新,但更新改造工程前期手續辦理煩瑣冗長,影響改造成效。
“公平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則之一。盡管北京市燃氣市場化改革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效,但是在市場定價方面還存在不同群體標準不同的不均衡現象,與共同富裕目標要求有所偏離。目前,在北京區域內并存平價氣、惠民氣、市場氣等三種液化氣價格體系,平價氣價格常年保持在40元/瓶,而市場價則達到145元/瓶,是平價氣價格的3.6倍。不同群體享受不同定價標準,市場定價不均衡、不平等問題亟須解決。同時,存在用氣優惠證“人戶分離”問題。原本用于保障居民炊事用氣的優惠證制度,由于種種原因多年來未持續優化,部分居民將房屋出租出售,優惠證件未能及時回收或更新信息,繼續由承租人、購房人使用,存在氣瓶管理、追溯難等安全監管漏洞和政策套利空間。
燃氣安全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及重要基礎,全力保障群眾燃氣使用安全,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然而,北京市燃氣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成為共同富裕的制約因素。燃氣用戶的安全意識、知識儲備、技術水平等都是燃氣安全的影響因素。目前,北京市燃氣非居民用戶存在用氣場所、燃氣設施、用氣設備安全等問題;燃氣居民用戶的戶內設施安全技術水平不高,使用的普通灶具連接軟管壽命短且長期不更換,未普及安全型配件等問題;液化石油氣用戶存在氣瓶間設置不合格、使用非專用連接軟管、無熄火保護灶具等問題,且部分用戶未安裝、未正常使用燃氣泄漏報警裝置等。
燃氣管理與服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協調管理不暢則會影響共同富裕的實現進程,北京燃氣協調管理能力仍有提升空間。一是縱向機構設置不統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城市管理委”)設有燃氣管理辦公室,但部分區的城市管理部門未設置專門的燃氣管理部門,主要職能由供熱燃氣科、能源科或事業單位承擔,專業管理人員力量不足。二是部門間統籌協調力度不夠。“北京市能源與經濟運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而北京市煤、電、油、氣等能源的日常運行監測、調度、協調和供應保障工作則是市城市管理委的職責。《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就相關部門對各自行業、領域燃氣使用安全的監督管理作了規定,但仍有部門認為燃氣管理專業性強、管理風險大,不能主動落實責任的問題。三是京津冀區域間協同不足。京津冀區域在燃氣供需管理、燃氣定價、市場執法手段與力度方面存在差異,三地間市場建設和市場秩序不能協同發展,帶來一定的發展不均衡及燃氣安全隱患問題。四是燃氣管理的數字化水平仍需提升。北京市主要燃氣企業仍采用國外管理信息系統,不能實現遠程系統控制和數據實時傳輸,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隱患。
一方面,提升燃氣應急儲備能力。加快區域及周邊燃氣儲備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盡快完成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建設并發揮其儲備能力,并繼續保持必要的應急備用燃煤熱電機組,全方位提高全市天然氣供應系統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增強氣源調控能力。加強與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溝通,協調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等供氣企業支持北京市燃氣儲備和用氣需求,提升央地間協調能力。建立健全本市熱電氣常態化聯調聯供機制,特別是在夏季、冬季用氣高峰期,加強部門間、區域間溝通協調,提升保障能力和能源使用效率。
盡快實現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等遠郊區的“雙氣源”保障,提高區域保障能力,促進燃氣基礎設施均衡布局。加快六環路高壓A管線閉環建設,提升西部地區城市管網調配能力。加強長輸管道老舊管網的檢查、維修和更換工作,建立專項維修基金,優化財政保障機制。促進城中心老舊小區“老樓通氣”工程進度,調研摸清底數和難點痛點,針對性制定政策與方案,盡快實現全市“老樓通氣”,提升百姓生活便捷性、滿意度和獲得感。
一方面,促進價格并軌,保障定價公平。建立以市場為主導、與上游氣源價格和社會物價變化聯動的價格機制,將三種價格體系實行全面并軌,針對低保、低收入、特困等特殊群體,在充分研究論證基礎上,優化保障方式。充分動員街道、社區定期核查現有氣價優惠保障群體的現居住地址、家庭收入,定期對其進行資質審核,盡快實現證件人戶統一。另一方面,完善天然氣價格浮動機制。建立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將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與燃氣企業的購氣價格聯動,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隨上游天然氣門站價格漲跌做相應同方向調整。
一方面,加大燃氣安全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社區網格員排查居民、企業用氣的隱患,擰緊燃氣“安全閥”;充分利用多元新媒體平臺,重點針對轄區商戶、樓宇開展燃氣安全宣傳,普及燃氣安全使用常識,及時消除各類隱患。另一方面,針對中心城區、集中連片老舊小區、平房和城鄉接合部等特定區域,建設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機制。強化基層聯動,充分利用“吹哨報到”機制,實現社區、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齊上陣,配合燃氣主管部門抓好燃氣管理。針對特定區域和薄弱環節,充分動員社區黨員、群眾加入燃氣安全群防群控隊伍,建立多級響應機制,加強日常化管理、巡查和督促整改工作。
一是理順燃氣管理體系。優化北京市能源與經濟運行領導小組內部分工,其中的能源協調與管理工作調整由市城市管理委負責,提升全鏈條管理效能。各區根據實際設置燃氣管理專職部門進行專項管理,加強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二是切實落實《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中的部門分工,用好燃氣安全管理部門會商機制。市城市管理委發揮牽頭作用,加強部門會商和決策論證的科學性、有效性,推動燃氣安全管理的各部門職責有效落實。三是推動燃氣管理數字化平臺盡快國產化。實施“智慧燃氣”國產化工程,充分利用自主可控的物聯網標識代碼體系、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優化提升燃氣管理系統,實現可視化檢測、智能診斷和智能應急決策,提前預判管網故障,從源頭規避風險,并總體提升燃氣管理的數智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松.首都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蔣志輝.嚴格安全管理規范,確保燃氣管理安全——《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2020版)解讀[J].城市管理與科技,2021,22(02):54-56.
(責任編輯:榮榮)
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2022年度首都高端智庫重大課題“共同富裕奮斗目標下的北京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均等化研究”(課題編號:BZK-2022ZD-0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