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阿蓮?趙立杰

隨著城市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夜間景觀已經成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夜間景觀主要通過照明設計進行營造,與白晝景觀有很大的不同。夜間景觀對于提升城市形象、保障城市安全、促進夜間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日本東京作為國際性大都市,其在夜間景觀規劃及控制方面有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原則方針,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照明規劃標準,打造極具特色的夜間景觀,有效提升了城市魅力。
夜間照明包括道路照明、景觀照明、裝飾照明、投影照明等方式,對于營造良好的夜間景觀具有重要作用。夜間照明除了具有保證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外,還涉及光線環境、節能、防止光污染等一系列內容。因此,相關法律法規包括環境基本條例、光污染防治條例、景觀規劃等方面,日本環境省制定了《光污染防治對策》《防止光污染指南》等,還制定了《地域照明環境規劃制定手冊》,為各地方政府制定照明規劃提供指南和參考。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制定了《道路照明基準》《照明基準總則》等日本工業標準(JIS),照明學會制定了《景觀照明指引》等標準文件,為打造良好的照明環境提供了標準規范。
為營造良好的景觀,東京于1997年4月制定了《東京都景觀規劃》,根據各區域的特點明確了景觀形成方針和標準。2018年8月修訂增加了夜間景觀的規劃方針等內容,還制定了《推進形成良好夜間景觀的建筑規劃手冊》,細化了營造良好夜間景觀的相關原則和標準。
為提升景觀照明品質,東京采用以下七點原則。
眩光會給人帶來不適感,還會影響景觀效果,應減少刺眼光照的閃爍、反射等。有些建筑雖然設置了極具魅力的泛光照明,卻由于路燈巨大的強光破壞了整體景觀。可以采用燈罩、百葉簾等控制光線的分布,調整照明的輝度,不讓光照設施整體上輝度分布過于極端。使用高效且具備遮光性能的照明器具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打造無強光的照明環境(圖1)。

圖1 光線柔和且保證照明效果的案例
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色的數值,單位是開爾文(K),數字越小色溫越低,光線就越偏暖色。數值越高色溫越高,光線就越偏冷色。高色溫(白~藍色光)會給人以緊張感和興奮感,低色溫(偏紅色光)則會給人帶來沉著感和安心感,要根據地域特性及周圍環境確定色溫。
住宅區的照明基調通常為較低色溫,為2800~3500K。商業辦公區可根據地域特性、建筑物用途等在較大范圍內設置色溫,通常在6000K以下。
不同的光源會導致顏色出現褪色或看起來與實際顏色不同的情況,因此需要考慮到光源的顯色性特點,以確保在夜間能看到更加豐富的色彩。
為了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夜間景觀,通常使用顯色指數為Ra80或更高的光源,這接近于在自然日光下的效果。一般來說,LED、熒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的顯色性比高壓鈉燈或汞蒸汽燈更好。此外,還要根據用途和目的選擇適宜的顯色性。比如人群聚集的場所可使用能讓肌膚色澤更美的高顯色性光源,要凸顯樹木樹葉的色澤美感時,則可選擇其他不同顯色性的照明(圖2)。

圖2 顯色性良好的照明
照明要避免整體光照過于平均,通過光與影的對比,打造有立體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圖3)。不要單純增加光線的數量,而要根據空間構造等探討真正需要的照明效果,達到既節能又提升照明整體效果的目的。沒有明暗對比時,不僅照明效果不佳,過于平均的亮度還很難營造讓人樂而忘返的夜間景觀。

圖3 富有明暗變化的照明
調節進入視野的光照亮度和強度的平衡,可以給人以明快感和舒適感。垂直面是視線直接接觸的截面,提高垂直面的輝度,可在節能的同時打造明亮的夜景空間。為此,可以在保證垂直面輝度的同時,使用各式各樣的照明手法,除了外墻照明、檐頭照明、櫥窗照明、建筑物照明,還可以通過樹木、橋梁欄桿等的光照來保證垂直面的輝度。
在實際應用時,單獨規劃的燈光可能會重疊,導致亮度過高。要考慮到周圍的光線條件,而不是無限度地增加照明來滿足數字標準,以創造一個對人眼友好的光線環境。利用垂直面的輝度,有助于營造節能且舒適的照明空間。
調整照明的表現形式,可以創造千變萬化的照明環境。可以根據四季的變化和節日期間的特殊空間改變光線的亮度、顏色等;還可以根據時間的變化,如黃昏、傍晚和午夜,調整適當的光線,以節約能源。
選用LED燈具等對環境友好的光源,注重以更少的能耗獲得更好的照明效果;選擇能夠保護地球環境的照明設施。
晝夜交替時周邊環境的亮度不同,照明所需的輝度也不同。可以通過設置能夠檢測晝夜光線變化的傳感器,調整照明設備的輝度以達到節能效果;還要避免漏光等引起的光污染現象,做到既節能環保又能打造良好的照明環境。
東京的夜間景觀規劃按照景觀基本軸、景觀形成特別地區、一般地區和大規模建筑區域等四類區域對建(構)筑物的照明進行管理。
一是臨海景觀基本軸。臨海景觀基本軸的夜間景觀規劃標準是用燈光呈現城市夜間的熱鬧繁華,根據周邊情況規劃夜景。首先要展現臨海區域的特色光照,使用呈現區域特性的光照表現繁華、充滿活力和樂趣的地區魅力。其次是活用濱水景觀資源,利用標志性建筑、橋梁、港灣設施等,根據每個設施的構造,設計能夠發揮其特點的照明。
二是隅田川—神田川景觀基本軸。該區域夜間景觀的建設標準是打造沉穩的夜間景觀,避免過度向河川投射光線。沿岸建筑應避免投射過度光照,利用面向河川的建筑群窗內透出的柔和光線串聯起河岸,利用光照展示橋梁等沿岸的景觀資源,讓夜景散發魅力光彩。
三是玉川上水—國分寺崖線—丘陵地帶景觀基本軸。住宅區、田園地區幽靜的街道內應避免過度照明。住宅區的照明應選用有溫暖氛圍的光線,避免強眩光,可為路燈和住宅門前燈設計共通點,打造有一體感的夜景。要時刻考慮到崖線、丘陵地區等周邊的自然環境,采用對環境影響小的照明方式。可以設置遮光板,僅在必要的場所設置照明,防止光線向上方及周邊散射。
文化遺產庭院等特別景觀建設區,被指定為景觀形成特別地區的庭院包括濱離宮恩賜庭園、舊芝離宮恩賜庭園、新宿御苑、小石川后樂園、六義園、小石川植物園、舊巖崎邸庭院、向島百花園、舊安田庭院、清澄庭院、舊古河庭院及殿谷戶庭園。其夜間景觀的建設標準是避免光線過度照射庭院方向。為保護和繼承上述庭院等重要文化遺產,應在庭院周邊形成良好的景觀,保護從庭園向外眺望的風景。建筑物墻面距地面20厘米以上部分的戶外廣告,不允許使用帶照明的廣告設備。
首先,照明應使用與庭院和諧一致的沉靜燈光,不使用彩色光、閃爍的光源等進行照明,同時注意辦公場所不能過度漏光。其次,墻面廣告禁止使用光源,發光型廣告設施可能會引起光污染,從庭院位置能看到的場所,都應禁止使用發光型廣告。
一般地區要根據周邊環境探討夜間景觀的建設。住宅區應采用間接照明,設置柔和的光線。商業區則采用熱鬧有活力的照明,要注意視線高度問題,讓行人有賞心悅目之感。主干道路沿線采用熱鬧且不乏秩序感的照明,注意關注其與道路照明的關系,要讓沿線的照明與道路空間形成有一體感的夜間景觀。
一是光照要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廣場等公共開放空間和人行道的光線應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連接起來,營造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的光線空間,包括周邊道路和其他公共設施。為了創造賞心悅目的夜景,光點應與道路、河流、運河等軸線上的光線相連,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感。
二是提高照明質量。要根據照明的目的和周邊環境特點,使用適當的照度、輝度、色溫、顯色性等提高照明質量。
三是突出展示景觀資源。如果區域內有歷史建筑物或代表性樹木等景觀資源,照明需要凸顯這些景觀資源的特征及魅力。
四是注重光和影的配合。不僅要照亮對象,還要強調陰影的對比度,使夜間景觀更加富有表現力。使用間接照明,可以產生柔和的光線,并增強區域感和邊界感。
五是建筑物高層部分的照明。由于高層建筑從遠處就可以辨認,所以在設置顏色飽和度和亮度時應考慮到周圍的景觀,不應使用過多的閃爍光源或移動的照明。
六是節約能源和防止光污染。為了節約能源,應使用LED照明或環保性能更高的燈具,還應控制辦公室窗戶內側的過度漏光。在窗戶附近安裝照明設備時,要選擇適當的燈具,以免不必要的光線漏到外面。在建筑物外墻等處使用泛光燈時,要確保光線不能散射投向天空。
七是戶外廣告的照明。戶外廣告要根據周圍環境設置適當的亮度,以避免產生令人不快的眩光。設置在建筑物3層以上區域或距地面高度10米以上外墻上的廣告,如果使用光源,應使用白色系,且光源不能閃爍。此外,不能設置使用墻面投射的廣告。
為營造良好的景觀,日本國家層面出臺了《景觀法》,地方政府層面制定景觀規劃,各類協會等出臺了較系統的標準文件,讓夜間景觀建設有法可依,確保了政策的有效執行。我國也制定了《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等標準,但大多注重照明設計,缺少夜間景觀總體規劃相關的文件。
東京對城市景觀進行了統一的規范,同時各區域又有不同的特點,營造了極具魅力的夜景景觀。我國城市中一些建筑單體的燈光照明建設存在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性的問題,夜間景觀沒有層次性,缺乏藝術性和美感。應根據各地的區域環境、歷史文化等進行充分調研,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營造具有統一性和連續性的良好夜景。
東京非常注重光污染對人類、動物、植物等產生的不良影響,要求盡量減少過度照明和眩光等問題。我國城市在夜間景觀規劃過程中,應注重燈具的安裝位置和燈光照射的強度和角度等,減少光污染。
東京的夜景照明推廣使用節能環保的LED燈具,在保證照明效果的同時充分考慮對周邊環境的保護。我國城市在夜間景觀建設過程中,除了注重照明效果外,也應采用既節能又環保的照明燈具,并不斷提高相關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環環境省.光害対策ガイドライン[EB/OL].(2021-03-21)[2023-3-10].https://www.env.go.jp/air/life/hikari_g/.
[2]東京都.東京都における良好な夜間景観形成のための建築計畫の手引[EB/OL].(2021-02-19)[2023-3-16]. https://www.toshiseibi.metro.tokyo.lg.jp/kenchiku/keikan/machinami_01.html.
[3]陳晶亞.現代城市夜間景觀規劃體系初探[J].燈與照明,2003(04):53-56.
(壓題圖片:東京夜景? 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