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張靜雯 劉洪宇

【摘要】通過遼寧鞍山和杭州良渚的文化交流,讓岫巖玉器產品“走出去”,再將浙江地區的先進企業“引進來”,充分發揮鞍山紅山文化以及杭州良渚文化兩地獨特玉器發展的優勢,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讓優秀文化在交流中煥發出新活力,以文化交流促進兩地的玉石產業協作共贏。
【關鍵詞】岫巖玉石;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6-092-05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科技大學202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基于弘揚鞍山紅山文化的岫巖玉石產品傳播》。
自古以來玉石在國人的心中一直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人愛玉敬玉,對玉石寄托了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玉石文化的歷史之悠久,內涵之精深,如同一盞照明燈,照耀著中國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成為華夏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整體珠寶玉石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新興的國潮文化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讓翡翠和玉石市場迅速發展。根據《2021中國翡翠行業消費白皮書》的數據,25歲至34歲的消費者已經成為線上翡翠消費的主力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一年齡段的消費者更渴望探索新的文化,他們更看重產品的質量,追求的是能夠讓自己的購買行為更加愉悅的體驗。
一、背景介紹
(一)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化之一,它汲取了人類對大自然、對世界的認知、理解、期盼和幻想,反映了人類的美好向往、訴求,于是便形成了玉文化[1]。紅山文化玉器在選料和雕琢工藝上極為講究。聞廣、王時麟等礦物質學家的研究表明,紅山文化的玉料源于遼寧鞍山的岫巖一帶所產的軟玉。紅山玉飾的設計注重精細和對稱,玉豬龍等典型紅山玉器中可見它們具備岫巖玉特點,且很多精品為岫巖玉所雕刻而成。
岫巖玉石,又稱河磨玉,是中國歷史上四大名玉之一,它產自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因產于岫巖而得此名。岫巖玉是中國玉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開采歷史可追溯至古代,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風格,使之成為中國玉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其獨特的特色和魅力,令人嘆為觀止。
岫巖玉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老玉,其中籽料被稱為河磨玉,它的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岫巖碧玉是一種質地堅實、溫潤、細膩、圓融的玉石,其顏色從深綠到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的特點最為珍貴[2]。
岫巖玉在中國玉文化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現標志著紅山文明的興起,并且在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五千多年前,岫巖玉在北方紅山文明時期就已經被廣泛開采和利用,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研究發現,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玉器的數量非常豐富。
(二)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史前文明,它在錢塘江流域廣泛分布,可追溯到大約四五千年前。良渚遺址,作為良渚文化的核心和文化象征,擁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其中心位置坐落于良渚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等文物均被收錄在瓶窯境內,是一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遺址[1]。
良渚文化的玉器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受到紅山文化的影響,但也不完全受其影響。良渚玉器的顏色極其豐富,有粉白色、黃綠色、雞爪白,南瓜黃、淺褐色等,它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地域特色,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兩地文化交流
杭州良渚文化與鞍山紅山文化的發展歷程中,玉器的發展占有很大的比重。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有共同之處,也存在不同之處,比如紅山文化的玉石大多來自遼寧岫巖,而良渚文化則更多地使用了軟玉作為原料。二者的文化交流可以更好地發揚兩地的玉石文化,通過不同文化的吸收借鑒,讓鞍山岫巖的玉石“走出去”,傳承發揚下去。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的交流應尊重雙方的差異,取雙方所長,可借鑒良渚文化的圖案特色,采取紅山文化的技術與岫玉材料,以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互合作、增信釋疑的效果。
二、岫玉文化產品傳播途徑
——“走出去”“引進來”
(一)“走出去”
岫玉文化產品傳播的目的是發展遼寧經濟和發揚玉石紅山文化,協同合作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將紅山文化通過岫巖玉器產品走出遼寧地區,與良渚文化進行交流,充分發揮紅山文化以及良渚文化兩地獨特玉器發展的優勢,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
紅山文化是西遼河地區古老文明的杰出典范,它為我們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岫巖玉作為紅山文化玉器的原材料,對紅山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岫巖玉產品的開發與發揚,勢必將促進紅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岫巖玉為媒介,讓紅山文化走出遼寧地區,讓更多的中華兒女感受到紅山文化的魅力,進而帶動遼寧地區的經濟發展。
“走出去”不但增大了文化的傳播領域,提高了文化傳播質量,也使得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充分交流發展,互利共贏、多元平衡,打破地域界限,實現多文化的一體交流。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的交流使得玉器的發展更加充分,兩種文化的交流碰撞必將使得彼此邁向更好的發展,帶動兩地經濟的發展。
目前,岫巖縣的玉石年產量達數千噸,總儲量達三百萬噸以上,占全國玉石用料總量的70%,岫巖的玉雕工藝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大的規模。岫巖玉在“國石”中獲得第一名的成績,這也帶來了它的市場價格的飆升。相信岫巖玉的出現將會給岫巖、鞍山、遼寧乃至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中國的現代工藝美術史注入一抹耀眼的光芒,讓本地企業通過岫巖玉產品的設計開發,帶領玉器產品走出遼寧市場,走向杭州市場。
(二)“引進來”
通過岫巖玉器產品讓紅山文化走出遼寧地區,不僅實現了兩地文化的交流、碰撞與融合,也向浙江地區的人們充分展現了鞍山岫巖玉器以及紅山文化的特色,讓優秀文化在交流中煥發新活力、新生機,以文化交流促進兩地協作共贏,讓浙江地區的企業了解岫巖玉石產品,將浙江有實力的企業引進鞍山岫巖地區,帶動遼寧地區經濟發展。
文化之間的溝通和對話,是文化永葆活力的訣竅之一,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優秀文化“引進來”與“走出去”,將會更加推動中華文化的復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區域協同發展是一個既包括物質層面,也包括人文層面的過程。在物質層面上,區域之間需要緊密協調,包括資源、財政、技術等各方面的合作和共享。而在人文層面上,區域間的文化和民俗可以通過交流與合作得以發揚光大,從而構建出更為健康、進步、共同繁榮的區域文化。
以鞍山岫巖玉石為代表的紅山文化與浙江地區的良渚文化均有玉器發展歷史,因此通過對岫巖玉石的開發利用,可以吸引浙江地區的相關企業來參與投資開發,實現兩地文化的交流融合。
三、岫巖玉石產品開發與創新
(一)智能產品玉石類裝飾產品開發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以前統一簡陋的智能產品形象逐漸被市場拋棄,時尚、品質、個性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標簽。將科技與產品進行結合,利用科技解決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當智能產品被賦予非常規的設計時,必然會引領時尚風向,成為經典。
因此,為了開發新的玉石產品,也可以在智能產品的外觀設計上融入玉石元素,將岫巖玉石作為點綴,突出產品的地域文化特色,讓紅山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與推廣。
(二)基于成語及典故的創意類玉石產品
古代玉器不僅只是材質美,其文化內涵之美更是吸引國人傳承玉文化至今的原因。在古代,有玉是神靈所賜予的神物的說法,佩玉去災的觀念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不僅如此,玉器還蘊含著道德和倫理,比如“真君子”就應該佩玉,這也是品德高尚的表現。
在物質層面,玉器還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美玉無價,產量稀少,而且玉器的質地、尺寸、紋飾、色澤、數量也是衡量古人身份的標志。一般人家很少有精美的玉器,只有貴族才有機會擁有這樣的珍寶,比如王侯將相。
此外,玉器被認為是古代人們對完美的想象的象征,許多玉雕作品都蘊含著對幸福、平安和財富的渴望。“連年有余”“五子登科”“松鶴延年”等傳統玉器象征著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幸運的向往。這些成語或典故均暗含著玉器之美,也體現了國人尊玉、愛玉的傳統觀念[2]。
在岫巖玉石產品的開發設計中,結合諸如此類的文化和典故,將吉祥、幸福的寓意賦予在玉石產品中,這種形式的開發設計會更加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而且,結合了傳統文化以及地域特色打造出的玉石產品,不僅充分發揚了兩地的文化特色,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消費形式[3]。
(三)文創產品研發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僅注重生活質量,還注重自身修養,藝術也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一種新興的行業,它鼓勵個體(團隊)利用科學、藝術、工藝、商業模式等手段,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產權,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創意群體包括廣播、電影、TV、動畫、視頻、媒體、工藝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領域,如今在藝術經濟網站、淘寶網、旅游景點禮品店等平臺看到的龍貓杯、小風扇、書簽等商品,都屬于文化創意產品。簡單地說,文化創意產品是藝術和文化的延伸。
四、鞍山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交流模型研究
(一)商業模型研究分析
杭州玉石良渚文化和鞍山岫玉紅山文化的交流,商業模型研究主要包括業務發展模式、原型定位、個性價值管理、完善設計與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設計與整合幾個部分,交流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項目的合作與延伸,具體如圖1。
(二)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交流 swot分析
swot分析如圖2所示,杭州玉石良渚文化和鞍山岫玉紅山文化的未來市場發展,需要揚長避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合作,開發與創新文創類產品,主動走進新領域,牽引玉石產品市場的良性前進方向。
五、“玉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一)文化交流與旅游融合
旅游業的發展在文化層面上,與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發展旅游經濟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具有深遠意義。旅游的本質是一種精神文明活動,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增強人們的參與度以及體驗感。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中的見聞、思考和感受,為文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例如《詩經》中的很多內容就來源于民間活動,還有很多唐詩宋詞也都來源于山水之間的游歷。
發展鞍山紅山文化旅游業,能推動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就像古老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繁忙的貿易通道,更是一條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商業旅行無疑有助于推廣和傳播我們的文化。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并建立起一座連接彼此的橋梁,以促進彼此的文明和友誼。
(二)“玉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與發展
隨著如今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變大,無暇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很多人都渴望有一段空閑的時間來旅游,一方面放松身心,一方面慢慢感受文化。玉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它也是一種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不僅能夠豐富當地的文化底蘊,還能夠激勵游客去探索、體驗當地的文化風情。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將玉文化與旅游結合,能讓玉文化不僅局限于當地,還能夠被傳播到全國甚至全世界,讓玉文化的價值被認可,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我們致力于推動玉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玉文化+旅游”的產業融合,并以“玉文化+旅游+美食”為核心,通過“玉文化”的吸引力、“美玉”的聚集力和“美食”的持續保持力,來實現玉文化的更好發展。屆時開展岫巖玉石文化旅游節,集中展示岫玉特色產品,進行岫玉在線交易、岫玉主題宣傳節目、岫玉選評、岫玉作品拍賣等系列特色活動,集中展示紅山文化的神秘、魅力、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在紅山旅游的開發進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傳統文化,努力推廣紅山文化,讓更多的人受益①。紅山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它與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研究紅山文化,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遠古時期紅山先民的文化觀念。如今,我們持續努力推廣紅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它的形成和發展歷程,從而實現傳播文化的目標。
六、 小結
通過遼寧鞍山玉文化和杭州良渚玉文化交流,兩地可以通過玉石產品的創新與傳播,結合文化特色,充分發揮鞍山紅山文化以及杭州良渚文化兩地玉器發展的優勢,將文化內涵蘊含在玉石產品中,通過玉石文化傳播以及玉石產品傳播,讓優秀文化在交流中煥發出新活力,合作共贏,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讓兩地玉石文化在創新中傳承,發揚光大。
注釋:
①參考自中央電視臺電視節目《探索·發現》中的“中國四大名玉:岫巖玉、藍田玉、獨山玉、和田玉”部分。
參考文獻:
[1]智喜君.紅山文化證明東北是玉文化的發祥地——兼談岫玉對玉文化的貢獻[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04):30-34.
[2]涂懷奎,周濤.中國紅山文化的岫玉飾品[J].中國寶玉石,2001(01):70-72.
[3]王瑛.中國吉祥圖案實用大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4]許倬云,張忠培,主編.新世紀的考古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5]鄧淑蘋.談談紅山系玉器[J].故宮文物月刊,1998,16(9).
作者簡介:
劉美,遼寧阜新人,遼寧科技大學本科在讀,工業設計專業,研究方向:二維設計,三維設計。
張靖雯,遼寧沈陽人,遼寧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研究方向:三維軟件建模。
劉洪宇,男,博士,遼寧科技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