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直
Reddit 英雄聯盟社區話題榜第一,半天時間兩個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盡管LPL 的官方推特號發布公告稱在2022 年10 月22 日T1 對陣RNG 的第二局比賽里,解說米勒并沒有對Faker 選手使用不當詞匯。
T1 的CEO Joe Marsh 也表示接受這個調查結果。
但官方的調查結果未能平息由此引發的爭論,甚至反而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目前,在抖音、微博、貼吧等社交媒體上,解說事件仍在不斷發酵。受害者接受了被質疑者第一時間自證清白,旁觀者卻不依不饒。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事件只是導火索,由此引發的爭論由來已久,且對立的雙方不會輕易放棄輸出情緒的機會。
一邊是全球化共識的追隨者對傳統秩序的堅持,另一邊是民族主義的信徒情緒化的表達,這股從2015 年前后出現且愈演愈烈的爭論在音軌重疊引起的誤會下,再一次牢牢占據了電競流量池的最中心。
在社交媒體上隨便點開一條和“解說事件”相關的信息,在評論區都能清晰地看到這兩類群體的對立和沖突。
對前者而言,堅持在國際對抗的舞臺上彼此尊重是一種基本的政治正確。他們非但不認可LPL 給出的調查結果,還認為LPL 解說長久以來對比賽的解讀都有“偏袒性”。對民族主義的信徒來說,他們不否認“大飛”這個詞匯本身的含義,他們會用類似“大飛”、“飛蝗”等詞語抒發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感,用民族論、國籍論回擊前者的言論。
無論是被事件激發,又脫離事件的討論,還是兩種信仰的針鋒相對,亦或是情緒化的輸出,從某一時間點開始,圍繞著全華班、第一賽區等關鍵詞,每逢國際性賽事舉行期間,這種爭吵屢見不鮮。進一步講,這種爭論出現在電子競技的世界里并不奇怪。在中美貿易沖突引發的任何一次討論里,我們早已見過類似的爭論。
換句話說,在關于全球化的共識崩塌,民族主義思想抬頭后,電子競技也未能幸免。而到目前為止,在二者仍顯溫和的對立里,沒必要也沒有意義去評判誰對誰錯。
在傳統的秩序與共識崩壞,新的秩序與共識仍未確立的真空期里,只要不違背法律、道德底線,不與社會的價值觀產生直接沖突,誰都無權干涉個體信奉何種觀念。只要觀念不一致,那么在互聯網賦予的便捷之下,爭論總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誰人多,誰聲音大,誰占優勢。
就像民族主義的信徒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回復一樣,任憑對立的一方如何引用公共事件里的傳統守則抨擊這種行為,他們只做一件事:一個“大飛”不夠,就多打幾個。光有文字不夠,那就加幾個挑釁的表情。至于回復的效力,只看有多少贊能夠將其頂到盡可能靠前的位置。反過來也一樣。任何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你永遠無法強制別人認可你的觀點。就像你堅持買李寧,你的同學一直穿NIKE 一樣。
至于解說米勒是不是真的使用了“大飛”這個詞,這個詞是否真的有侮辱性,所謂的真相其實并不重要。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只要不違法、不觸及道德底線、不觸碰政治等敏感話題,騰競的任務有且只有一個:經營好自己。
為此,它要被迫選擇和哪類觀眾站在一起。是信仰民族主義的觀眾們,還是仍然堅持全球化共識的觀眾們?
如果騰競選擇和前者站在一起,那么只要拳頭不反對,所謂的官方解說們自然不必在任何舞臺上對任何賽區的隊伍表示出最基本的尊重,因為它選擇的受眾們不吃這一套。同樣,如果騰競在LPL 的發展上堅持全球化的策略,選擇和那些維護全球化基本共識的觀眾們站在一起,一切就得反過來。
更關鍵的,可能選項只有兩種,沒有騎墻。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一方都可以理直氣壯地高枕無憂。因為這件事存在著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固然騰競無意代表所有的中國電競受眾,但并不妨礙這件事成為某個宏大敘事的陰謀論里新鮮的素材。恐怕這也是為何參與各方不希望事情發酵,急于解決的原因。至于拳頭一如既往地選擇保持沉默,恐怕也是無奈之舉。
就像前面所說,一旦拳頭發聲,他也被迫需要站邊。
因為爭論與對立本身獨立于事件存在,是信仰與情緒上的針鋒相對,所以一切基于事件本身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就像騰競在第一時間做出了良好的應對,仍未能平息爭論一樣。
這即是唯一的問題:任何想要平息事態的一方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無論是騰競、T1,還是針鋒相對的粉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對峙里,也許都是受害者。
唯一有效的努力可能是不斷延長有輿論風險的關鍵詞列表,但當這個行為被察覺時,其本身將會成為新的眾矢之的。很遺憾,這樣的日子,不會很快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