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藏族古典文學中的生態書寫籀繹

2023-09-18 03:54:27顧偉成郭中華
西藏藝術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美學生態

顧偉成 郭中華

生態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環境場域中的生存和發展狀態,以及其與環境之間的構序關系。由于18世紀西方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化帶來的后果問題也日趨凸顯,隨著經濟上的粗放發展和技術上的野蠻推進,傳統的以農牧業為主的經濟生產方式遭到破壞,而與之相聯系的整體有機世界的種間聯結關系也被解構異化。隨著20世紀后半葉生物多樣性減少(biodiversity loss)和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等全球性問題的日益突顯,“由此導致安然有序、完整穩定的非人類自然生態、社會人文生態、人之精神生態的共生關系受到嚴峻挑戰,造成了廣泛的人文生態危機和普遍的生態焦慮。”①胡志紅.生態文學講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1.隨著對環境問題的普遍意識和廣泛關注,人類開始以文學的存在樣態,在環境的思考情境中重構一種自我本身的譯境,“通過文學體驗與生態體驗的互滲與交融,表達一種和諧性精神祈望。”②蓋光.生態文學與精神生存[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1.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作為獨特的地理單元在全球生態氣候變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為對高原生態的干預,青藏高原上生物群落種間聯結、高原生態系統服務、物種多樣性、生態位、生物量等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都受到影響和改變。藏民族在悠久的繁衍生息及長期的生產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探索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相互關系,創造在自然、生態、生命有機狀態下獨具高原特色的生存哲學和生態智慧,為高原生態發展和優化人類生存貢獻了經驗,對其生態智慧的歷史性機緣的現代闡釋,有助于為當今生態文明建設和人的生態體驗提供重要的資源和滋養方法。

一、藏族傳統價值觀中蘊含的樸素生態觀

藏民族繁衍生息的青藏高原從晚二疊紀開始,受板塊運動的影響,青藏高原逐漸脫離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海浸而成為陸地,青藏高原古氣候、古環境研究成果表明:“古近紀期間在日土—改則—班戈—丁青以南的藏南地區為潮濕的熱帶雨林,當時應該是準平原,以北地區為干旱的副熱帶高壓氣候,形成山麓剝蝕平原”①施雅鳳,李吉均,李炳元.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與環境變化[M].廣州:廣州科技出版社,1998:380.,溫濕的氣候給古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條件,并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了高原原始文化。

(一)原始文化中樸素的生態意識

原始信仰是藏族原始文化的構序深層,是藏族先民在原始社會生存時期創生的一套在自然界中人類生存體驗的價值譜系。如在藏族的原始信仰中,對大自然、動物、鬼神、祖先、圖騰、靈物、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原始社會時期,藏族先民在自然界的支配下,對一些自然界中無法掌握或無法解釋的現象的建構,恩格斯說過:“在原始人看來,自然力是某種異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東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經歷的一定階段上,他們用人格化的方法來同化自然力,正是這種人格化的欲望,到處創造了許多神。”②洛桑開珠.藏族文化通論[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6:299.藏族先民的這種“造神”活動,可以說是對自然界中諸多現象的“賦形”過程。如在藏族原始信仰中有“龍”(???)的崇拜,據丹珠昂奔先生解釋,藏族原始信仰中的龍非具象的,而是“泛指地下的動物,諸如魚、蛙、蝌蚪、蛇等。”③丹珠昂奔.丹珠文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148.“龍”作為一種指示符,在藏族原始信仰中被文學觀照及體認為一種水系生存境域及生命體驗場域,水系是“龍”作為“生態、生命”的有機躍動場域,也是藏族原始先民模糊的文學敘述場域。藏族先民對“龍”的崇拜,是對“生態、生命”由身體到心靈、精神的沖撞乃至扭曲,“龍”的境域敘事也投射出藏族先民在人類活動中行為的和諧性活動的適度性。在“龍”崇拜敘事的發生鏈條中,都帶有敘事場境域與生態、生命本身的關涉。

苯教作為一種本土宗教在佛教傳入之前一直流行于青藏高原,其信仰核心為萬物有靈,《舊唐書·吐蕃傳》記載了吐蕃時期的苯教儀式:“令巫者告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④[后晉]劉昫.舊唐書·吐蕃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可見苯教對自然界的崇拜,以及蘊含在其中的對生態、生命的體認。早期苯教是將世界分為3個部分,即“贊”神居住的天、“年”神居住的地和“魯”神居住的地下,就“年”神而言,其是“一種在山嶺溝谷中游蕩,在石縫、森林中安家的神…年神也有年病,諸如鼠疫等,它也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⑤丹珠昂奔.丹珠文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154.。“年”神作為自然、生態、生命的另一種表達,蘊含了藏族先民對生態、生命的敬畏和堅守,也昭示了藏族先民將外在自然轉化為內在自然,趨向于一種生態、生命意識的內部存在式回歸。

(二)藏傳佛教中的生態哲學思想

自公元7世紀佛教傳入青藏高原以來,在“化苯為佛”等措施的影響下,形成了流行于青藏高原上千年的藏傳佛教。

就自然、生態、生命而言,藏傳佛教繼承了苯教中敬畏自然的生態、生命觀,在其六道輪回、緣起性空、因果報應等基本義理中均有生命精神的“生態”性體認,信仰藏傳佛教的基本就是要植生六道輪回和因果相續等思想,從而生出怖畏心,即以生態、生命循環為敘事脈絡,書寫和諧、有序的倫理行為,體驗和認同自然、生態、生命的有機關系。藏傳佛教思想中通過輪回的宗教性書寫,將倫理與生態聯姻,將宗教倫理權力的主體由人擴展到所有的生態、生命,使人類自身在向自然立法的過程中,平等地觀照一切生命存在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宗喀巴在《佛教精華緣起理贊》中說道:“從來沒有一樣事物,不是依緣存在之物,所以沒有一樣事物,不是自性空無之物。”⑥宗喀巴大師.佛理精華緣起理贊[M].多識仁波切 譯.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2:93.這種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思想表明,在自然、生態、生命場域中,沒有任何一種生態存在、生態圖景以及生態互動是無序存在的,自然、生態、生命是一個靈動的場域,其中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機的、多樣的,是與萬物相關聯的。生命存在間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在競爭協同的有機運演中,達到自身與彼身和諧的生存發展。藏傳佛教心性論認為心性本來是光明的、清凈的,心性受到外在的“客塵雜染”而成為“習心”,心性與習心的互化就在于受不斷變化的自然、生態、生命的影響,對人類眾生來說,自身雖不能控制無常與無我,但在“有我”的基礎上,可以追求自然、生態、生命的內在有機運行機制和屬性,從而弱化乃至斷裂“習心”的生存鏈,使心性話語的生態圖景愈加清晰和生態互動變得有力。

(三)民間文化中的生態倫理文化

“一個民族的文化生成和發展離不開特定的環境,這一特定的環境綜合了該種文化生成發展所必須的一切要素,它就是該種文化的生態。”①魏美仙.文化生態:民族文化傳承研究的一個視角[J].學術探索,2002(04):106-109.文化是特定環境的產物,藏族傳統的民間文化是受高原地理環境、經濟、社會、政治等影響形成的,是藏民族在長期的生存發展中積累的經驗和晶化的智慧。在藏族民間文化中就蘊含有諸多生態、生命理念,如:(1)在藏族傳統農牧生產方式中非常注重生態量及生態位對自然、生態、生命的影響,在農牧生產方式中就內隱著自覺意義上的生態、生命蘊含,傳統的輪牧趕場式畜牧方式隨季節境域而呈有機的生態節律,使高原生態、生命的種間聯結向總體正聯結方向有機演進。(2)在日常生活中,禁忌殺生的觀念就體現出對自然、生態、生命鏈的維護和保存,“‘死亡’既是身體的隕滅,更是生命有機—過程鏈條的斷裂”②蓋光.生態文學與精神生存[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87.。殺生的“生”在藏族民間文化中是一個符號化的象征,是指一切生態、生命的承載者,既包括鳥獸魚蟲,也包含山林泉水,更包括人的生命機體,禁忌殺生的理念在藏族民間文化中的貫徹,既表明生態、生命環鏈的有機存在,也隱喻地表征生態、生命轉換的演進節律。(3)藏民族將生態、生命意識投射到人的死亡考慮聯系中,人的身體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發生聯系的橋梁和中介,其個體生命消亡的意義在于生命征象與精神活動的停止,但生態性存在的身體仍處在生態境域中,并繼續著軀體的生態體驗。藏民族對死亡人的軀體實施以天葬、水葬、火葬等多種形式的生命、生態轉換,人的軀體的有機變化、轉化不僅是人身體的生生死死,更是生命、生態的交往互動,進而使生命、生態的接續、演進永無止境。

二、古典文本中的生態美學意象

生態美學是指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生態、生命審美關系,“生態美學意象就是指特定生態之域或其生態環境中最能升華審美主體情感與訴求的原生態實物或后天人工制品等,是構成生態美學最聚焦、最活躍的因素”③王軍濤.生態美學意象與詮釋:《格薩爾史詩》與《荷馬史詩》之比較[J].貴州民族研究,2021,42(06):135-141.。在藏族古典文本中的生態、生命的美學意象比比皆是,展示了藏民族的生態、生命文學書寫與存在美學,進而激活文學敘事的全部機能,達到一種理智化的可持續目標指向。

(一)生物意象

藏族古典文學的生物書寫是藏民族生態、生命理念的深層思想構境層,生物的文學性敘事是人類生態境域(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及精神生態的多重意義合成)④蓋光.生態文學與精神生存[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39.的地域表達,在苯教著作《黑頭矮子的起源》中有“從露珠中產生一湖,湖中的一個卵一光亮一黑暗的兩只鳥,兩只年相配生了白、黑、花三個卵,從而繁衍出神和人……”⑤丹珠昂奔.丹珠文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214.的描寫,在《靈犀寶卷·朗式家族史》《格薩爾王傳》等著作中,均有類似的“鳥” “卵”的記載,在其他的民間故事中,也可以看到牦牛、馬、狼等與藏民族賴以生存的動物產生于“卵”的說法,“卵”意象在青藏高原的廣泛傳播,是藏民族原始樸素的世界構造觀念和生命觀念,神話書寫“卵”,用以宣揚生命意識、生命精神,將人放歸于自然、生態、生命上,解釋人與自然有機存在的本初關聯性,意在循“本”化“生”,促使自然萬物有機和諧共生。

藏族古典文學中動物書寫也是文學敘事的重要生態存在,對其活靈活現的生命機體及生命精神的書寫,反映了生態、生命的多重關聯,在《斯巴宰牛歌》中的“砍下牛頭放哪里、割下牛尾放哪里、剝下牛皮放哪里……”①佟錦華.藏族民間文學[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4-5.是藏族先民對自然、生態、生命的探索解釋。多仁·丹增班覺在《猴鳥的故事》中描寫了猴鳥發生爭端,在經歷猴鳥兩族多次協商和兔、白松雞等的調停后,猴鳥兩族重歸和諧的生態、生命關系。《格薩爾王傳》中有大量“馬”與“牦牛”的意象,馬與牦牛是青藏高原上常見的生命機體,其與人類悠久的交往歷史表征出的美學精神與美學力量使其成為藏民族重要的審美機體和審美意象。巴珠·烏堅吉美卻吉旺布在《蓮苑歌舞》中描寫了以金蜂玉蜂為典型意象的生命機體在自然、生態、生命面前的無助與渺小,“金蜂”在作為自然、生態、生命境域的“蓮苑”中的頻頻救援挑戰,顯示了個體生命機體在其中的生存精神的凸顯和對生命整體意義的思考。

藏族古典文學中豐富多彩的生物意象是藏民族在長期的文學敘事中對生態、生命的關愛,從而延展了人類與萬物有機交往的詩學書寫,突顯了生態、生命個體的存在價值。

(二)地貌意象

對山水、大地等自然景觀的描繪及生態、生命生境的求解是藏族古典文學的又一重要生態美學意象,在文學敘事中,通過對山水、大地的闡釋、悟解,進而唱誦對自然、生態、生命的詩意渴求及靈魂遁入。在藏民族早期的神話“喜馬拉雅的傳說”中有“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喜馬拉雅所處的地方是無際的海洋……海水退去,東邊有了森林,西邊有了良田,南邊、北邊有了草原……”②何光渝,何昕.原初智慧的年輪——西南少數民族原始宗教信仰與神話的文化闡釋[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323.,海洋是藏族古典文學中的重要生態美學意象,在《柱下遺教》《西藏王統記》《賢者喜宴》《薩迦格言》等文本中,均有關于海洋的書寫。海洋是藏民族早期重要的生態記憶,藏族原始文化中也有關于海洋文化的色彩,海洋意象以自然、生態、生命的海洋物象為生態載體,傳遞了藏族先民共同的生存情感和原生生態心理,海洋意象所具有的時空意義上的開放性、廣闊性及人格意義上的謙虛博大和自在縹緲,都對藏民族品格的塑形有重要的意義。草原意象也是藏族古典生態美學的重要意象之一。草原是藏民族賴以生存的家園,藏民族的英雄神話及傳說故事基本發生在草原上,故而產生大量生態、生命敘述內容的“有關事實”,可見草原意象是藏族文學敘事中自然、生態、生命的有機性呈現和生態性演繹。貢卻嘉措的寓言《牦牛、綿羊、山羊和豬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草原上,草原成為生態、生命的演繹場域,草原也是自然、生態、生命的基礎,是人與自然萬物共敘生態、生命情懷的家園。在《格薩爾王傳》中,講述了15歲的雄獅大王格薩爾在草原賽馬會上一舉奪魁,登上了嶺國國王的寶座;霍爾國在入侵嶺國時,明令所部不準破壞草原、森林……這些敘述情節,草原與生態、生命的所指基本相當,格薩爾作為草原英雄在原發性、地域性的草原上征戰,其代表了藏民族對草原存在及草原意象的崇敬及歡呼,以及在草原存在上孕育的藏民族英雄、豪邁、自由、務實、開拓、頑強的精神。

藏族古典文學敘事中的又一重要生態意象為“神山圣湖”。青藏高原上山湖眾多、雜然交錯,藏民族的傳統信仰及價值觀賦予了山湖生命和靈性,認為山湖是神靈的化身或是有神靈寄寓其中,從而使信仰者在內在的精神體驗及外在文學觀照中生成了自然、生態、生命觀念。在《格薩爾王傳·賽馬登位》中敘述了在賽馬過程中,觸犯了山神從而導致“天空中布滿綿羊般大小的烏云,然后逐漸擴大,一會兒便電閃雷鳴,天昏地暗,降下了冰雹來。”①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歌謠集成西藏卷編輯委員會 編.中國歌謠集成西藏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5:8.在《岡底斯山海志》《納木湖的傳說》《格薩爾王傳》等文學敘事中,有大量關于圣湖的書寫,圣湖意象也是藏民族生態保護與敬畏生命意識的有機外在體現。藏民族文化中有大量的山湖祝贊詞或在祝贊詞中用神山圣湖的生態美學意象來宣揚自然、生態、生命意識和表達自然風貌的壯美。

(三)人類意象

“生態關注、生態問題的前提是要解決人對自然的態度問題,是認知生命何謂及何為的問題,亦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拷問”②蓋光.生態文學與精神生存[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27.。在生態美學意象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的意象,在藏族古代文學敘事中塑造了許多富含自然、生態、生命精神品格及心靈結構的人的意象,進而實施和衍生人的生態責任意識。在藏族古代文學敘事中,“人”也是其生態美學意象的重要邏輯支撐,塑造“人”也是其文學敘事的基本策略。藏族古典文學敘事中的“人”充滿智慧、膽識過人,是藏民族對理想化人物的精神聚合。在藏族古典的傳記文學、歷史文學、神話傳說及小說中,有大量個性鮮明的“人”的形象,作為在高原生態土壤中植根的文學作品,其人物形象必然蘊含豐厚的自然、生態、生命意識。在《格薩爾王傳》中,塑造了一個英勇智慧的格薩爾王英雄形象,格薩爾王不僅是揚善懲惡、弘揚佛法的曠世英雄,在文學敘事中他更是一個充滿自然、生態、生命意識的“生態英雄”。《格薩爾王》講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青藏高原上妖魔橫行,黎民百姓保受荼毒之苦,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拯救眾生脫離苦海,向阿彌陀佛請求派天神之子推巴噶瓦下界降魔,一代雄主格薩爾王就是推巴噶瓦的化身。從文學的敘事節律來看,作為《格薩爾王傳》伊始的格薩爾王降生就表征了自然、生態、生命的救贖狀態,高原上生態的不和諧導致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緊張,人類也在生態破壞的處境中受到了自然、生態、生命的懲罰,人類因此也陷入了長久的自然、生態、生命的憂患中。格薩爾王的降生是人在對自然、生態、生命問題的反思、批判之后產生的一種文學救助策略,通過對格薩爾“生態英雄”意象的塑造及審美,使人能借助文學敘事的方法將和諧生態的倫理及精神回歸到人與自然的生命有機關系中,從而重現自然、生態、生命的有機性。藏族文學中也有將這一觀念置入文學敘事,進而在文學敘事中探尋三者有機關系的戲劇作品。如《頓月頓珠》中講述了作為同父異母的兩個王子頓月頓珠之間的友愛,弟弟頓月為陪伴出走的哥哥頓珠,寧愿舍棄王位,遠離母親,同哥哥一起受苦以及哥哥頓珠為避免其他生肖為龍的青年受害,而甘愿投湖的故事。頓月頓珠的意象是自然、生態、生命參與文學書寫并不斷強化的結果,在探求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基礎之上,進而使文學成為表達人類生態情懷的重要媒介,頓月對王位和母親的放棄以及頓珠對自己生命的放棄,是將“人”從文學敘事的中心中抽離出來并將其放歸到自然、生態、生命中去,再將文學的敘事中心擴展到整個生態中,賦予自然萬物文學敘事主體的地位,進而實現人與生態的和諧永續共生。

三、文學書寫與精神生存

在自然、生態、生命的有機、和諧、智慧的交往中,不同的生命存在物在自然而然的各行其是的過程中與其他物種形成物質轉換、能量交換的種間連結,從而使自然、生態、生命信息傳遞作用不斷顯現,使其生命活力在這一鏈條中不斷呈現。人是自然、生態、生命鏈上重要的一環,人通過文學書寫中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文字、優美的語言來描繪在與自然交往過程中人的精神狀況和心理活動,從而推動人多形態參與自然、生態、生命的有機鏈接。

(一)中華美學精神

藏族古典文學中蘊含的自然、生態、生命意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藏族古典文學中顯現的生態美學意象則是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的內在審美體現。藏族古典文學中的自然、生態、生命”思想是藏民族獨特的理解自然、體驗自然和對自然審美的結晶,是塑形中華美學精神的可操作美學命題。

“中華美學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重大命題,是指“在文學藝術領域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中的,從而開創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學藝術的新生面。”①張晶,解英華.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追求結合的重要命題[J].中國文藝評論,2022(05):39-49.建構中華美學精神就是要在中國傳統文藝的土壤中汲取營養智慧。藏族古典文學中蘊含著其千百年來積累的豐富的生存生活智慧,其中就有著對自然、生態、生命獨特這一價值鏈條的獨特認識,為中華美學精神的創生提供了基礎和支撐。

從思維方式層面來講,藏族古典文學是藏民族認識自然、生態、生命的間接反映,是藏民族通過思維“來掌握具體并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②慎明.馬克思主義國際問題基本原理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04.,蘊含在藏族古典文學敘事中的生態思維是辯證的、抽象的,是對對立統一的自然、生態、生命本源及其規律的探討,是其和諧有機發展的本體洞悉,蘊含著由生態思維到美學精神的內在理路。

從認識方式的層面來講,藏族古典文學中書寫了自然、生態、生命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涌現的生態問題、生態意識、生態現象以及生態矛盾,是認知主體在發現三者對自我的作用之后,有目的、有意識地去收集自然、生態、生命的屬性和既定知識,探索主體在認知三者過程中的認識意向、認識方案、認識路線、認識法則。在藏族古典文學中,不僅人是認知的主體,自然、生態、生命中的一切存在物也都是認知主體的一員,從而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達到對三者有機的審美認知。

從實踐方式層面來說,藏族古典文學突顯了鮮明的實踐向度,藏族古典文學中有關自然、生態、生命的敘述并非是純粹的知識敘事,而是從人文學體驗與生態體驗的交滲中探索而來,蘊含著對三者的和諧性的祈望和有機性思考。在與美學的關聯上,生態體驗中鮮明的實踐向度是與人的精神情懷、倫理價值、詩性審美聯系在一起的,“使得創美審美的美學實踐活動直接成為生命和生活的自覺踐行”③金雅.中國現代美學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發展[J].學術月刊,2018(02):114-122.。

(二)社會生態文明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對人類在自然、生態、生命的可持續生存以及在歷史維度中的自我定位,是文學的應有之義。通過對藏族古典文學中生態意識的挖掘,有助于推動文學擔當生態使命,助推生態文明意識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生態理念領域對大眾進行引領。

首先,從文學的功用來看,文學是時代意志的反映。“馬克思主義把文學看成是對社會生活的審美反映,是審美的社會意識形態”④蕭君和.文學引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版社,1999:1.,藏族古典文學是通過對自然、生態、生命藝術化的描寫,創生出了鮮明豐富的自然、生態、生命意象,通過諸多相關意象,表達藏民族對自然、生態、生命的智慧和情感。藏族古典文學中關于自然、生態、生命的描寫、生態精神的感召以及對生態美的宣揚深深感染著讀者,使讀者在文學藝術的享受中不知不覺的接受對自然、生態、生命的審美評價與倫理調控。

其次,文學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藏族古典文學中的自然、生態、生命書寫是在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有機聯系。生態文明的建設除了需要國家的支持之外,還要落實到每一個人的頭上,使個人從純粹的生態存在物轉變為飽含生態責任意識的“生態人”,藏族古典文學中有大量涉及自然、生態、生命觀念的文學樣式,其中既包括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神話傳說,也包括說理深刻、發人醒省的戲劇小說等,這些文學作品喚醒了人們的“生態良心”,使處在現代文明生存鏈上的人們停下急促的腳步來重新思考人與自然和諧有機的關系。

最后,藏族古典文學中有對自然、生態、生命的“未來性”的情境預設。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指導與藍圖,藏族古典文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未來性與理想性,無論是米拉日巴道歌中一年三景的吉祥長壽仙女峰,還是倉央嘉措詩歌中極富浪漫主義的理塘等,都是表達了人們對優化生存境域的祈望,這種帶有空想色彩的理想化生境給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一種原初性的鏡像參考,縱使其無法實現,但也為現代人構造起一種理想的自然、生態、生命的情境預設。

(三)個人精神生態

文學與生態的“聯姻”使生態觀念走向一個精神化的向度。而在文學與生態“聯姻”后的諸多關系構式中,人始終處于自然、生態、生命的核心,因此,人對自然的生態性體認的前提就是要關注自身內在的精神層面,只有作為精神性存在主體的人在與其生存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之間達到一種和諧有序的關系時,才能實現精神性主體與生態系統的平穩演進。藏族古典文學中有關自然、生態、生命的思想,一方面關涉到精神性主體在生態境域中的健康成長——人類是連接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的中介和橋梁,其與外在有機世界的交往過程中,要把握住有機性交往的生態平衡,這種生態平衡既指自然環境的外在平衡,也指精神生態的內在平衡,后者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前者,在《格薩爾王傳》中,幼年的格薩爾有抓野馬、捕黃羊、打鹿等“不符合”生態原則的行為,故而得罪了嶺神,被放逐到了黃河腹地。幼年格薩爾遭到嶺神放逐的原因就是其內在精神的失衡導致生態演進節律及生物種群間和諧有機的關系遭到破壞。由此可見,精神生態的內在平衡既要求精神存在主體節制欲望、平衡生態機能,使身體與精神在與外界發生關系時,保持一種和諧、有機、健康的狀態。另一方面,關涉到在精神的和諧穩定下生態系統得以有序和諧的演進。人是生態鏈上最重要的一環,人的和諧的倫理生態有助于體驗和認同自然、生態、生命的有機關聯。同樣是在《格薩爾王傳》中,在經歷過山神懲罰之后的格薩爾重新實現了“生態意識”的美學救贖,在后來的征戰中更是將生態意識拓展到青藏高原上的鳥獸魚蟲中,進而通過個體生態精神的表達來促使人們真正去悟解生態之“真”與生態之“美”,使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精神生態實現安然有序、完整穩定的演進。

四、結語

藏族古典文學中蘊含的自然、生態、生命思想是藏民族幾千年在高原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下探索出來的生存智慧,在藏族古典文學中這一意識始終貫穿,直接促使自然、生態、生命意識滲入藏民族的價值標準和信仰構成中,深刻地塑造了藏民族的生態文化基因。生態是文學書寫不盡的主角,在藏族古典文學的不同樣式表達中,處處都透露著對自然、生態、生命的敬畏與親和,塑造了大量的有關意象,是藏民族對生態文化的文學性表達。藏族古典文學中蘊含的自然、生態、生命思想是藏民族幾千年在高原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下探索出來的生存智慧,這一思想從境界上提升人的生態意識與生態智慧,為當今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資源與文化的續接,進而指涉人類當下及未來生存。

猜你喜歡
美學生態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生活美學館
現代裝飾(2019年7期)2019-07-25 07:42:08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一级全黄毛片|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91亚洲精选| 色婷婷丁香|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99视频全部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强伦|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亚洲天堂成人| 干中文字幕| 色噜噜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少妇精品网站|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高清| 欧美一级在线|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最新地址|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无限乱码|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夜夜拍夜夜爽| 伊人蕉久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 成人第一页|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99激情网|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二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日韩天堂视频|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欧美亚洲香蕉|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av色站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