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腦血管病是神經內科常見的一類疾病,可引起腦組織缺血或出血性損傷。其病因除了腦血栓外,腦血管瘤也不容忽視。尤其是當患者出現頭暈、疲憊、乏力等現象時,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檢查。
什么是腦血管瘤
腦血管瘤一般是指顱內動脈瘤,是腦動脈的局限性異常擴大,以囊性動脈瘤最為常見。腦血管未發生破裂時,一般不會出現任何癥狀,需要通過神經影像學的方式發現,CT和磁共振成像(MRI)能夠很好地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等,還能準確判斷腫瘤的性質。血管瘤分為真性血管瘤和假性血管瘤兩大類。少數患者瘤體較大時,可出現相應的臨床壓迫癥狀,如復視、眼瞼下垂、視力減退等。一旦腦血管瘤破裂出血,病情發展迅速,患者會表現劇烈頭痛、嘔吐,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危及生命。
腦血管瘤的誘因
腦動脈瘤的誘發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或高血壓、感染和創傷等。比如患者受到意外傷害,傷口區域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會激發血管瘤。
腦血管瘤的危害與其類型、生長部位、生長態勢均有一定聯系。如果生長態勢惡劣,會影響機體功能,患者可能出現肢體殘廢、失明、面部癱瘓等問題。少數患者還會出現血管瘤性綜合征,有頻繁出血、貧血的現象。如果病灶面積較小,一般沒有癥狀,但要密切觀察,醫生會根據發展情況,采取手術或保守治療的方式
腦血管瘤鑒別診斷
(1)腫瘤性動脈瘤:瘤體較大,且瘤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常呈分葉狀,強化多不均勻,且與血管壁關系密切,可出現破裂出血,主要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內出血。
(2)海綿狀血管瘤:多數為先天性,表現為海綿狀血管擴張,常呈分葉狀,強化不均勻,主要見于兒童和青少年。
(3)腦內轉移瘤:一般發生在腦實質內或腦組織周圍的轉移性腫瘤,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和體征,如頭痛、嘔吐、視力下降、肢體癱瘓等。
(4)腦膜血管瘤:位于大腦表面,或在大腦半球后外側的腦實質內,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腫塊一般不增大,增強掃描呈明顯強化,無強化區多見于兒童。
腦血管瘤的治療
腦血管瘤的危險程度與腫瘤的大小、位置、數量及患者年齡有關,因此,治療方案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1)對生長緩慢且無癥狀的瘤體,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但應注意觀察變化,防止腫瘤進一步生長。
(2)對體積較大且有癥狀的血管瘤,可通過手術切除,或配合藥物治療。
(3)對體積較小,但癥狀明顯的血管瘤,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腫瘤大小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4)對體積較大,但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者,應定期隨訪,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應及時處理。
如果腦血管瘤已經破裂,或顱內神經出現壓迫感,有明顯的頭痛感覺時,要及時進行治療。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常見的腦部海綿狀血管瘤與海綿狀異常有關,患者表現為腦部多次出血,但出血量較少,可能導致功能性障礙或癲癇癥狀。對于該病,可選擇外科手術的方式盡快將病灶切除,治療效果非常好。在腦部動脈瘤的治療中,要應用神經影像學判斷患者的顱內血管是否有出血的情況,如果再無出血,可中止治療。如果腦動脈瘤存在一定的破裂風險,或引發蛛網膜下腔出血、血腫的情況,醫生會根據腦血管的成像結果和出血量確定治療方式,如選擇介入栓塞或腦動脈瘤開顱夾閉。
放射治療
對中早期(1~3級)血管瘤患者,可以考慮放射治療。如果腫瘤較大或位置較深,周圍有重要的神經結構和血管結構時,不宜進行放射治療。如果腫瘤體積大或位于重要腦功能區,周圍重要神經存在功能障礙時,則不適合接受放射治療。
藥物治療
由于患者個體差異較大,所以并不存在最快、最好、最有效的藥物治療。除常用非處方藥外,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的藥物。相關藥物主要有:(1)降壓藥。目的是為了降低腦血管瘤破裂的風險,可根據醫囑選擇硝苯地平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普利類藥物。(2)甘露醇。主要應用在腦血管瘤破裂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目的是降低患者顱內的壓力,減少血管破裂對腦神經的損傷。(3)急性期用藥治療。急性期腦血管瘤主要以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循環功能為主,可選擇降低高顱壓的藥物,如脫水劑(甘露醇、高滲鹽水、呋塞米),也可適當使用穩定情緒的鎮靜劑。
腦血管瘤的預防
如果血管瘤小于5 mm,可先進行觀察。臨床常見的觀察手段為神經學造影,如核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其中,DSA的觀察效果最好,可以判斷患者血液的流動情況,是腦血管瘤診斷的“金標準”,對確定動脈瘤的位置、形態、大小、數目,以及確定手術方案十分重要。CTA主要對有腦血管瘤家族史的篩查和腦血管瘤患者的隨訪中應用效果較好,也可作為不能行DSA檢查時的替代方法。當前,CTA檢查對腦血管瘤診斷方面的作用明顯提高,其敏感性特異性優于MRA,也有替代DSA的趨勢。
除了定期檢查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1)盡量食用清淡、高蛋白、高熱量、容易消化的食物,以營養神經。(2)多食用粗纖維的果蔬,如菠菜等,保證大便通暢。(3)不要吃生冷、刺激性,尤其是興奮神經的食物,如功能性飲料。(4)在手術前,患者禁食8~10 h,禁水6~8 h;手術麻醉結束后,可食用流質食物;當逐漸恢復自主意識后,推薦食用軟食。(5)戒煙戒酒,避免熬夜,改變不良作息規律。
結束語
腦血管瘤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腫瘤,主要是患者血管壁發育異常,無法應對血管沖擊力,導致血管有膨出的表現。如果膨出情況較小,可以短期觀察,再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清淡飲食、控制“三高”,避免腦血管瘤變大。一旦有頭暈、呼吸困難等情況時,患者要立即就醫,醫生會經影像學檢查,判斷病灶的發生原因和發展態勢,指導患者采取飲食治療、手術治療、運動治療的方式,以消除腦血管中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