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河北保定、湖北黃石等地先后爆發電動公交車停運,將新能源公交車推上風口浪尖。數據顯示,中國公交新能源滲透率已經從2012年的10.8%增加到2022年的98.8%,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如今,由于缺乏補貼、車損車耗嚴重、公司虧損等原因,部分公交公司面臨運營困難等問題,甚至影響到公共出行。這甚至讓不少人產生疑問:新能源公交車,到底行不行?
現實困境:多重原因所致
今年8月,湖北黃石鴻泰公共巴士有限公司陷停運困境。根據公開信息,黃石鴻泰2016年~2017年分兩批共向亞星客車購買的142輛純電動公交車,已有46臺完全不能用,加上電池有問題影響使用的車輛,運營困難的車大概有70輛。
據第一財經統計發現,近三年來,全國已經先后出現過近20起公交“停運”事件。
公交企業面臨的困境是客觀存在的。首先,客流的減少是客觀事實。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量為781.88億人次,到2019年已減少至691.76億人次,每年同比降幅在0.8%~3.6%不等,客運量下滑明顯。同時,公交公司的運營成本則在不斷增加。在人工成本不斷提高的同時,在智能化的背景下,能耗、保險修理以及償債等費用成本不僅難以大幅度下降,甚至還要不斷加大信息化的投入。而很多公交公司的票價,十多年來大多都是1元、2元、3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即便如此,客運量仍不斷下降,從而導致運營收入難以實現增長。另外,地方財政收入也發生了變化,對于公交領域的支持力度也在發生偏移。
不可否認行業成就
事實上,2014年~2017年新能源發展起步階段確實有部分品牌車輛嚴重影響客戶運營,但主流企業及行業整體車輛運營情況較樂觀。
數據顯示,十年來,中國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達54.26萬輛。2022年,中國新能源客車產銷量第一,占全球份額超95%;新能源客車出口量第一:出口量超過7000輛,同比增長超過140%;中國公交新能源滲透率第一:滲透率從10.8%全面提升至98.8%。
宇通客車國內公交車產品管理部部長張同秋提供了一組數據:“根據行業測算,截至2022年底,行業2014~2016年上線的純電動公交整體仍在用的比例為94.5%,主流一、二線品牌運營比例超過80%,其中宇通運營比例達到98.5%,優于行業表現?!?/p>
據介紹,2013年最早采購宇通純電公交的客戶,包括鄭州交運、天津公交,目前該批車輛仍在正常使用;超5000臺宇通純電客車穩定運營8年以上。2015年惠州公交采購宇通純電公交,目前該批車輛單車運營里程最長的已超87萬公里,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宇通已在全球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超17萬輛,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全球第一。
應對新變化、新形勢
城市公交如何走出運營困境?
浙江省臺州市公交巴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克華介紹了多元化經營反哺公交主業。韓克華表示,臺州公交在公交場站建設模式上,積極倡導TOD綜合開發模式,即融合公交停車、換乘樞紐、社會停車、商貿物流、居住辦公等多功能一體開發。目前,臺州公交的公益性事業市場化轉型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公交分擔率突破25%,城市公共交通滿意度以97.4%居浙江全省第一,定制公交、定制校車、網約公交等新型公交出行方式大受歡迎。
與此同時,伴隨社會環境的變化,公交車也將面臨新的變化。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向龍表示,未來,公交車服務的對象也會出現“老齡化”的特征,需積極推進適老化與無障礙化建設。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震坡則認為,在強化新能源公交政策體系建設的同時,從技術層面,應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并通過大數據賦能,解決公交企業運營痛點。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