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強 童達亮

蘭溪是中醫藥文化之鄉,蘭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的建設,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蘭溪市行知小學有幸成為首批蘭溪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基地學校。學校組建了中醫藥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做好頂層設計,分項目、分部門、抓落實。
一、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特色課程建設
為建設學校中草藥研學基地,教師帶領學生興趣小組到本地山區進行中草藥的采集、鑒定和標本制作,借此了解野生中草藥所面臨的環境,探索其保護、利用和開發的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校先后建成了多個研學實踐基地,包括“一園(百草園)”“一墻(中醫藥文化墻)”“一廊(中醫藥文化長廊)”“一坊(百草香藝術坊)”“一屋(蕓香屋)”“一堂(知草堂)”等。此外,相關校本課程已經匯編成冊,各項中醫藥文化學習活動也有序開展,全校師生已初步形成了“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的意識,并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特色課程的建設路徑和措施。
學校在“三全”原則的指導下,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課程建設。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將中醫藥文化有機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生領悟中醫藥文化的內涵,感受中醫藥的魅力。在勞動實踐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長了智慧,促進了身心健康發展,為國家基礎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動力和保障。
(一)全員參與
學校利用中醫藥文化基地,積極推動中醫藥文化知識與勞動精神的傳播,進一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醫國粹,做到全校師生人人參與。學校開設了中醫藥健康文化課程“悠悠百草香”、“多彩石頭畫”課程、“妙手栽盆景”課程。在各種課程活動中,學生們用畫筆描繪出了他們喜歡的中草藥,比如黃芪、玫瑰、荷花、人參、珍珠蘭、靈芝等。
(二)全面滲透
學校編寫了《行知小學基于中醫藥文化的勞動教育課程》,共設五個板塊:趣味識草藥、名中醫在線、動手做一做、大家比一比、生活與健康,每個板塊均體現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全面育人思想。學校將校園、教室、操場等作為“五育”的載體,積極開展科學、多元化的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各項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全域融合
學校利用全域資源開展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融合課程。學校以家庭為據點,激發家庭勞動教育的潛力,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促使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勞動教育方式,讓家長在家庭生活中鼓勵子女投身勞動,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提升勞動能力,并學會運用中醫藥知識提升生活質量。此外,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拓寬學生的眼界,促使他們更多地了解現實生活,養成獨立、自強、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良好品德。
二、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
育人實踐
(一)制定勞動教育清單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為了讓學生在系統學習文化知識外,還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加日常生活、生產和服務性勞動,有機會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學校結合中醫藥特色制定了“行知小學1~6年級勞動清單”,將中醫藥文化根植學生內心,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二)提升師資素養
蘭溪市中醫院和蘭溪市名中醫館的專家團隊為學校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為學校中醫藥文化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學校依托專家資源,加強了對中醫藥課程的教學指導,提高了教師的中醫藥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推進了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的融合。例如,金華市名中醫以及蘭溪市知名專家與學校教師簽訂了師徒結對協議,通過傳幫帶等有效途徑切實推動了學校中醫藥課程授課教師的快速成長。同時,金華市教科所和蘭溪市教科所親臨學校指導,幫助學校挖掘中醫藥課程的亮點與特色,以科研引領學校發展,構建行知文化,打造品質校園。
(三)建設學校勞動實踐基地
結合中醫藥文化資源以及校園的基礎設施,學校完善了四大勞動實踐基地:百草園勞動實踐基地、盆景院勞動實踐基地、蘭我行勞動實踐基地、百草香藝術坊。這些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不僅改變了以往簡單的校園勞動,如打掃衛生、擦窗戶、整理課桌等,還有效彌補了學校和家庭勞動教育的缺陷和不足,擴展了學校的教育空間。
(四)明確學習內容
1.名中醫在線
中華醫學的發展貫穿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因此學習名醫、了解名醫,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他們身上那股敢于擔當、敢于實踐的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能力,勇于面對現實生活的挑戰,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與自然。
2.趣味識草藥
中國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了數千年的中藥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趣味識草藥板塊不僅讓學生學會欣賞中草藥之美,還讓學生感知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艱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養成了踏實肯干、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3.生活與健康
勞動教育的核心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自主生活的技能;二是培養學生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學校通過中醫藥文化的滲透,將勞動教育與中醫養生健身有機結合,將課堂延伸到學習、生活的細微處,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勞動價值。
4.動手做一做
學校開展煮藥膳、泡茶飲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中醫藥的文化魅力和獨特療效。這是對傳統勞動教育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學校勞動教育的豐富與補充。
5.大家比一比
學校通過舉辦多樣化的親子活動和親子競賽,有效激發了家庭對中醫藥學習的興趣,促使家庭自覺地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日常生產勞動中。例如,在12月藝術節的 “護家鄉綠”環節,學校新增了中草藥扇面畫DIY親子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首先展示并介紹中草藥扇面所用的藥材,接著由學生和家長合作,共同完成中草藥扇面畫的制作。手工和中草藥的有趣結合,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堂非常生動的勞動實踐課。
三、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成效
在小學階段,勞動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加強對小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為此,學校基于中醫藥文化的勞動教育校本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校積極向學生滲透中醫思維,讓他們在課程體驗中提升勞動技能。同時,學校還努力將中醫健康的養生觀念從學校擴散到家庭和社區。
經過五學年的校本課程建設,學生和家長對課程效果贊譽有加。學生在課程中獲得了豐富的中醫常識,學會了如何利用食材及常見的中草藥處理日常風寒感冒、扭傷、頭疼等。同時,他們也初步掌握了簡單的中草藥的種植、栽培、管理等相關的勞動技能。豐富多彩的融合教學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習興趣。而在勞動實踐中,學生也鍛煉了身體,增強了成就感。參與課程教學的教師也更新了教學觀念,改進了教學方法,“以人為本,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意識明顯增強,師生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
學校中醫藥文化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校本課程努力在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過程中融入學科知識,貫徹落實“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勞動型和創新型人才,為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強有力的效用。
【金成強,浙江省蘭溪市行知小學校長,高級教師;童達亮,浙江省蘭溪市行知小學副校長,一級教師】
實習編輯︱喬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