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偉 王晶 | 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山星城幼兒園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更是做好幼小銜接、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場所。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山星城幼兒園依托園內資源和專家資源,根據不同年齡幼兒家庭教育的重點和不同家長的需求,建立家園協(xié)同共育的有效機制,為家庭提供點面結合的立體式家長培訓,幫助家長轉變幼小銜接教育觀念和行為。
立足實際,調查“真問題”,明確培訓目標。在開展家長培訓之前,我園向全園家長發(fā)放了調查問卷,了解不同年齡班家長開展幼小銜接教育的基本情況。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班家長的幼小銜接觀念和做法存在差異:大部分小班家長尚未考慮幼小銜接問題,部分中班家長著手為幼兒安排幼小銜接課程,幾乎全部大班家長已經投入幼小銜接家庭教育。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之間存在偏差,觀念上認為“學習習慣”更重要,但行為上教授“小學知識”更多;第二,家長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幼小銜接焦慮情緒,這種焦慮大多來自同齡人的“內卷”和“過來人”的“建議”;第三,家長對幼小銜接政策了解較少,科學有效銜接觀念尚未樹立。
基于此,我園制定了幼小銜接家長培訓的階梯目標——小班家長能夠在家庭中做好入園準備,初步樹立科學育兒觀念;中班家長能夠在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做事的良好習慣;大班家長了解幼小銜接“四個準備”,全面助力幼小科學銜接。
因地制宜,搭建“三階梯”,推進培訓實施。第一階:家園初相識——樹立觀念學“放手”。幼小銜接家長培訓的第一階段是小班階段。小班是從家庭轉向社會的特殊時期,此時幼兒更需要情感呵護和依戀。每年招生后,我園召開新生家長會,圍繞“如何幫助幼兒邁好入園第一步”向家長傳遞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的家庭教育指導要點,還組織園內有經驗的教師編寫了《星城幼兒園入園準備家庭指導建議》手冊作為家長培訓的資料。《指導建議》從與家長共情談論“您擔心的幾件事”到向家長建議“開學初您需要做的三件事”,從家長視角出發(fā),鼓勵家長把幼兒看作獨立且有能力的個體,大膽放手,讓幼兒勇敢地走出家庭。
第二階:家園慢相處——強化責任養(yǎng)育習慣。幼小銜接家長培訓的第二階段是中班階段。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對規(guī)則感興趣,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因此,中班是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學期初,我園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從如何實現有效陪伴的角度引導家長理解“言傳身教”“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以貫之”是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前提;學期中,幼兒園定期組織線上家長沙龍活動,家長結合自己的養(yǎng)育方法,交流正面管教的經驗和困惑。另外,幼兒園也給予家庭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和支持,用生動的案例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習慣培養(yǎng),用尊重個體差異的方式使家長找到家庭教育的可行之法。
第三階:家園齊發(fā)力——提升認識做準備。幼小銜接家長培訓的第三階段是大班階段,這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一方面,幼兒園開展了不同視角下的家長培訓活動,如業(yè)務副園長講授“幼兒園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做好銜接教育”、家庭教育專家講授“在幼兒園大班做好升級準備”、小學骨干教師講授“如何做好入小學的準備”等。多視角下的家長培訓緩解了家長對銜接的焦慮,幫助他們明確了銜接目標和具體做法。另一方面,幼兒園通過積極開展家園共育下的幼小銜接課程,引導家長深化對幼小銜接的認識,與園所一同為科學銜接做準備。
攜手同行,總結“經驗”,深化培訓內涵。我園幼小銜接下的家長培訓從聚焦大班一年到關注幼兒園三年,從面向全體到點面結合,從向家長講授到家長主動溝通,從強調讓幼兒準備什么到發(fā)現幼兒需要準備什么,實現了培訓內容的階梯式推進,家長的幼小銜接觀念和行為也發(fā)生了變化。家園之間逐漸發(fā)展為教育共同體,家園之間的幼小銜接教育生態(tài)也走向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