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杰 張賽
湖北省武漢市的楊女士沒想到,自己在組織了一場廣場舞之后, 竟然成了被告。
2022 年1 月的一天,楊女士在微信群中發布消息, 組織群中部分人員參與第二天的舞龍表演排練。次日,張先生自發主動前往參加練習。中場休息時,張先生突然倒地陷入昏迷, 后經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源性猝死。
事發兩個月后, 張先生家屬認為楊女士作為舞龍活動組織者對張先生的死亡負有責任, 向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要求楊女士支付賠償金等費用共計60 余萬元。
法院綜合案件事實和醫療機構認定, 確認張先生的死亡系自身疾病導致,而非他人過錯。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張先生自愿參加楊女士組織的舞龍活動而發生意外,在沒有證據證明楊女士存在過錯的情況下, 楊女士不應當對損害后果承擔責任。
最終, 武漢市硚口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案件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上訴。
承辦法官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 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 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
本案中, 楊女士將一些群眾性文娛活動愛好者組織起來形成了一個松散型團體, 這種行為和團體在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 群主通過微信群召集群內人員在自愿的基礎上參加助興表演的行為,并不屬于營利性商業活動。 雖然組織者在事后收取用于購置服裝、道具的紅包,但其與參與者之間并無人身及經濟依附關系, 原告也未提交能證明楊女士通過表演活動牟利的相關證據。
此外, 楊女士在張先生暈倒后和周圍群眾共同采取了施救行為, 由于其并非醫護人員,不具備醫學救護專業技能,故不能苛責楊女士的救治行為。
法官提醒, 老年人在自愿參與文體活動時應注意自身身體情況的變化,選擇和自身身體條件相適應的活動, 避免因劇烈運動引發不適。 大家還應該主動學習相關急救知識, 有效應對緊急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