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俠[遵義醫科大學第五附屬(珠海)醫院]
疝氣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主要有成人疝氣和小兒疝氣兩大類。根據個體差異的不同,發生的位置有所差異,需要家屬了解疝氣發作時的癥狀表現和急救措施,并了解一些危急情況,以便能夠及時將患者送往醫院救治,防止病情加重。
疝指的是人體內的組織或器官離開了正常的解剖位置,進入了其他部位。小兒疝氣主要包括腹股溝疝、臍疝和先天性膈疝等。
腹股溝疝在臨床上常見的是腹股溝斜疝,多發于男孩。臍疝是由于臍環周圍先天較為薄弱,腹腔內組織在此突出從而形成了柔軟的腫塊,大多數臍疝可以自愈,常見于嬰兒,以早產和低體重兒為主。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膈肌的先天缺損導致,患兒需要盡早手術治療,此病發病率低。
家屬要盡可能地了解各種類型小兒疝氣的發病原因,病因不同導致疝氣的位置有差異,了解各類疝氣的產生位置,一旦出現各種問題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腹腔內壓增高是導致疝氣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控制一切導致腹腔內壓力增高的行為。例如:患兒經常哭鬧、慢性或者是劇烈的咳嗽、長期的便秘、過于強烈的運動以及其他引起腹腔內壓增高的疾病等。規避這些誘因或對相關疾病進行管控是防范疝氣發生的重要方式,家屬可以多與護理人員及醫生溝通,讓他們及時了解患兒的病情發展情況。由于病痛折磨,患兒可能會經常哭鬧,家屬要選擇適合的方法,比如用一些患兒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尋求醫生的幫助,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等。家屬要多與患兒講話,及時觀察疝氣部位情況,一旦有異常要迅速報告醫生處理。
對于慢性或劇烈咳嗽、長期便秘的患兒,家屬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采取對癥護理,及時準確給予藥物治療。家屬要持續關注患兒的排便情況及糞便性質,可以拍下照片展示給看診醫生。對于喉中有痰的患兒,家屬要學會有效咳嗽的方法,然后指導患兒進行有效咳嗽,使用腹式呼吸,正確地用力咳出痰液。家屬也要學會背部叩擊的正確方法,幫助患兒順利咳出痰液,減少咳嗽刺激的產生。若持續無法咳出痰液并且影響呼吸,家屬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同時控制患兒的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飲食,適當食用一些潤喉食物。
若長期便秘,家屬可以告知護理人員及醫生,在符合條件下由護理人員進行灌腸操作,操作過程中家屬可以在旁陪同,多多與患兒交流,分散他(她)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告訴患兒這項操作的目的,幫助他(她)建立正確的認知。同時,家屬也要多觀察患兒疝氣部位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小兒腹股溝斜疝主要是在陰囊或者是腹股溝處有腫物,多數患兒沒有自覺癥狀,有時也可以出現輕微的腹部疼痛,可能會在患兒咳嗽、用力屏氣、用力排便、哭泣等情況下產生,可伴有體溫上升,在患兒平靜、平躺之后癥狀減輕。一旦腫物質地變硬并且一觸碰到就感到疼痛,提示可能出現嵌頓,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嬰兒臍疝主要是臍隆起或突出,質地柔軟,多數是無痛的。但是一旦出現劇烈疼痛或者是嘔吐,說明情況可能加重了,要前往醫院處理。經常在患兒哭泣、掙扎或咳嗽時體征明顯,可能伴有體溫升高,安靜平躺之后會減輕。
膈疝由于累及到的臟器不同,出現的癥狀也存在差異,可出現心慌、上腹部疼痛、肺炎反復、嘔吐等癥狀,可能伴隨著患兒生長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
家屬要熟悉各種癥狀,并告訴患兒及時將不適情況告知父母。日常護理中要著重觀察疝氣部位及全身的情況,記錄患兒癥狀持續的時間及頻率,在疾病發作時盡量保持鎮定,這能夠幫助患兒穩定情緒。
家屬要對患兒的身體狀況實時監控,了解近期體征,可以實時記錄在本子上或手機上,便于醫療人員快速了解情況,比如有無發熱、有無腹部疼痛、癥狀持續時間等。
年紀小的患兒不會講話,可能通過哭鬧表達身體不適,家屬要在滿足患兒的生理需求之后觀察其是否還會哭鬧,并定期檢查患兒全身皮膚情況,便于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干預。
特別要觀察腫塊變化與患兒行為改變之間的聯系,家屬要分清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哪些情況是嚴重的。出現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告訴護士及醫生。
患兒的心理發展會受到病情的影響,要多多疏導,滿足他(她)的一些需求,可以給他(她)們看喜歡的動畫片,玩喜歡的玩偶,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緒,便于病情的康復。
在了解小兒疝氣的相關內容之后,為了更好地護理,家屬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定期檢查患兒的全身皮膚情況,也可以定期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患兒可能無法像成人一樣表達出自己的不適之處,所以需要大人去觀察,尤其仔細觀察疝氣經常發生的位置,一旦發現可能有腫塊時,及時前往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家屬在觸摸孩子的皮膚,尤其是按壓時,要注意力度,避免力度過大導致患兒不適,并且要注意按壓次數,不可多次按壓,這樣可能損傷患兒嬌嫩的肌膚,出現壓痛。
第二,盡可能減少患兒哭泣的時間,快速制止,也要避免其大聲咳嗽,在遵醫囑的情況下使用一些止咳藥。護理人員可以指導家屬為患兒準備一些甘蔗汁或者溫開水,少量多次飲用,能起到潤喉止咳生津的作用。粗糙的食物可能會刺激喉嚨產生咳嗽,一些辛辣和生冷的食物也會刺激喉嚨引起咳嗽反應,所以家長要把控好患兒的日常飲食,盡可能讓其吃一些比較溫軟的食物,少量多餐,減輕對喉嚨的刺激和對胃腸的負擔。根據患兒的喜好,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為他(她)準備愛吃的食物,勾起患兒的飲食欲望,一些涼的水果應在簡單加熱之后食用,保證營養的充足。
第三,在嬰兒時期,家屬要注意不可將其腹部裹得過緊,腹部受壓會導致腹內壓增高,從而產生疝氣,所以家屬要重視患兒的衣物是否寬松適宜。并且不要追求過早站立,防止出現腸管下墜導致疝氣。要引導患兒適當運動,避免一些劇烈運動,比如跳、蹦等,可以適當散散步、騎騎車,控制好運動量,以患兒不感到疲憊為宜,要出去曬太陽,最適宜的天氣是有太陽并且溫暖無風,可增強患兒的免疫能力。
總之,小兒疝氣是臨床中非常常見的疾病,家屬要多了解相關的知識,主動注意一些癥狀。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警惕疝氣的發生,家屬要盡可能幫助孩子規避各種誘發小兒疝氣的因素,熟悉可能出現的各種癥狀,一旦出現加重情況要及時前往醫院,避免耽誤病情。同時要注重患兒的心理護理,對患兒進行心理疏導,讓患兒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