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嫣慧 陳小妹 馮佳
【摘要】隨著海南省對文化產業的重新布局,海南網絡文學穩健發展。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海南網絡文學產生了新的發展機遇——海南“網文出海”。優越的自然環境與閑適的生活方式,給海南網絡文學作家提供了愜意的創作氛圍,國家及海南省在政策上對海南網絡文學的強有力支持,激發了海南網絡文學作家的創作熱情,讓海南網絡文學作家在創作上有了新的突破。海南網絡文學作家具有自己的創作特點,他們打破島嶼的孤離,通過網絡連接的世界,向海外輸出中國文學。海南網絡文學增強了海南網絡文學的有生力量,同時推動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對海南網絡文學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是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文學作為產業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問題的一次有益嘗試。
【關鍵詞】網絡文學;海南;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4-004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4.016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海南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基地課題“新中國70年小說中的農事書寫研究”(項目編號:JD(ZC)20-21)和海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項目編號:S202113811034)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海南網絡文學穩健發展。網絡文學改變了海南文學格局,其題材新穎,內容豐富,面向社會,反映時代精神。過去海南省網絡文學作品影響力小、網絡文學創作隊伍小、網絡作者創作不積極的情形已然發生改變。加之在海南省自由貿易港的大背景下,海南開始積極面向世界,與東南亞等各個國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加,這也為海南網絡文學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和機遇。然而,目前針對海南網絡文學創作的研究較少,分析及探討其發展問題的研究鮮有,我們有必要對海南這一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進行梳理與研究。
一、海南網絡文學的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末期,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態出現,其主要指網絡原創文學[1]。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網絡文學發展極其迅速,逐漸受到主流文學文化的關注,與傳統文學共同繁榮。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海南網絡文學穩健發展,其影響力逐步擴大。
早在2004年,海南省就舉辦了首屆全球通短信文學大賽,向全國作家寫手征集短信作品,這是全球第一次將網絡文學與短信文學相結合,被公認為“開辟短信文學新時代的開端”。本次大賽是網絡文學的全新突破,成功讓海南省走在了網絡文學發展的前列。
2008年,海南省作協與天涯社區發起“海南奧林匹克花園長篇小說大獎賽”,大賽歷時三年,以“海南社會生活和人文歷史”為題材,意在展示海南人的生活面貌與海南本土文化,比賽規定作品要以網絡形式發表,這讓更多的傳統文學創作的作家走進網絡文學的創作之中。海南著名傳統文學創作作家崽崽,采用網絡文學的形式創作參賽,發表《我們的三六巷》,作品中使用了大量海南俚語進行敘述,發揚海南本土文化,最終榮獲本次網絡長篇小說大獎賽的特別大獎。
2019年10月海南省網絡作家協會正式成立,首批會員共88名,這為海南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保障。
海南著名網絡文學作家的柳下揮是中國網絡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創作題材豐富多元,以都市類小說為主,他被譽為“都市小說第一人”。柳下揮的創作風格輕松幽默,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準確貼切,他的作品《天才醫生》點擊量突破15億,并在2013年被改編成漫畫,在《漫王》雜志上進行連載。在2015年,柳下揮被評為第一屆網文之王十二主神之一。
在修仙小說領域,作為修仙小說凡人流開創者忘語,在2018年第三屆“橙瓜網絡文學獎”評選中脫穎而出,他的作品《凡人修仙之仙界篇》被評為年度十大作品之一。
梨花顏創作的《戀戀匠心》,獲得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優秀網絡文學IP獎。這是一個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戀愛故事,這部作品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簽約有聲版權,并即將影視化,于今年3月出現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表中。
還有不拘泥于傳統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家水千丞,其作品《深淵游戲》獲得了首屆愛奇藝文學獎一等獎。
另外,在2020年,海南省的柳下揮、打眼、月關、忘語等5位網絡作家成功入選“2019年中國作協中國網絡作家影響力榜”前50名。
在海南省十分重視網絡文學發展的背景下,海南的網絡文學作品,值得我們去關注與研究。目前,海南網絡文學發展迅速,且前景可期,如今對網絡文學的研究多注重網絡文學大方向的把握與引導,對海南本土網絡文學的研究仍然存在空白,論文數量少,研究不夠深入,在海南網絡文學的發展方面,我們還有許多新方向與新角度可以挖掘。
二、海南網絡文學的發展優勢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海南省有著獨特的氣候優勢,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它是一個美麗的海島,有著最“溫和”的性格,有著其他地域所不具備的碧海藍天,大海波瀾壯闊,沙灘陽光明媚,椰林搖曳多姿。海南宜人的氣候環境給作家營造了良好的創作環境,在這樣美好氛圍的烘托下,作家們堅信,在瓊島必然會發生許多美好的故事,于是,新的海南網絡文學作品油然而生。
再看海南的位置優勢,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宏觀整個世界,海南島處在世界的中心,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如果把國內國外雙循環格局比作一個“8”,那么海南就是“8”的交匯處,優越的區域位置,讓海南成功成為重要樞紐。文學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離不開國際間的交流,這讓海南乃至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成為可能,為網絡文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國家及海南省政策支持
海南網絡文學一路走來,離不開國家及海南省政府的政策支持。
2011年,海南省發布的《關于支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為優秀人才提供優惠措施,吸引包括柳下揮在內的網絡文學作家扎根海南,開始全新的創作。
2012年,海南省進一步闡述對海南文化發展認可與支持,頒布《中共海南省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海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推進海南網絡文學及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
經濟發達是文化發展的前提,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動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促進文化文學的繁榮。2021年,最新修訂的《海南省藝術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將網絡文學作家納入職稱評定人群,據悉,2021年度有8名網絡文學作家取得海南省藝術系列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2]。這給在海南自貿港背景下的網絡文學人才提供了新的前進方向,吸引更多網絡文學作家進入海南人才隊伍。
(三)作家積極創作熱情
基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國家及海南省政策支持,以及海南省各類網絡文學賽事的獎金支持,海南網絡文學作家創作熱情高漲。如海南奧林匹克花園長篇小說大獎賽,特等大獎高達100萬元獎金,迄今為止,這是國內獎金額最高的文學獎項。
柳下揮在2008年初次來到海南,幾個月后選擇定居海南,一心創作網絡文學;海南萬寧人沐水游,2008年回到家鄉海南發展,海南生活壓力小,生活環境安逸,給了作家放松的創作環境。海南省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網絡文學作家,許多海南網絡文學作家激情創作大量作品,加入中國作協,得到了社會與公眾的認可,如月關、水千丞、打眼、梨花顏等。
三、海南網絡文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新面貌
海南網絡文學作家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土壤進行創作,作家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傳統文化新面貌,給傳統文化帶來新發展。
從打眼的關于典當古玩題材的《黃金瞳》,到講述以少年葉天偶得相師傳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主題的《天才相師》。從柳下揮的描述主人公秦洛學醫救人,弘揚中醫的《天才醫生》,到關于太極世家傳人棄武從文成為國學老師的《終極教師》,引領讀者感受太極文化,再到主人公繼承神龍意念與能力的《逆鱗》,體現“中華龍魂”文化精髓。
梨花顏的《戀戀匠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中、青三代非遺傳承人,小說講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的愛情故事。她選擇黎錦、礦物顏料、香云紗、鏨刻、宣紙、篾編六類非遺手藝作為小說創作背景。其中,黎錦是海南黎族獨有的民間織錦,代表著海南黎族人民的傳統文化。身為海南東方人的梨花顏,將非遺手藝黎錦寫入其中,引領讀者去了解黎錦,借此發揚黎錦文化,注重非遺文化傳承。海南網絡文學作家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元素,融入自己創作的網絡文學作品,進行文化傳播。
《獵贗》是一部以古董修復為題材的都市文物鑒定小說,柳下揮將鑒寶修復、懸疑破案和愛情三者完美融合。“一代匠人,鬼斧神工”,作者筆下的男主人公江來是像胡楊樹一樣的頂級文物修復師,江來技藝高超,“錦上添花”是江家獨有的修復手法名稱,這是柳下揮對整個行業的美好期待,文物修復是一種錦上添花的修復,是為了讓傳統文化能擁有更長的生命力。作者在創作之初,閱讀大量專業書籍,采訪文物修復師與非遺傳承人,進行實地走訪。《獵贗》講述了文物修復的全過程,滲透著非遺文化的傳承,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新面貌,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獵贗,獵取的不僅僅是贗品,還有人心,“獵取人心”獵取的是愛人的心,仇人的心,同時獵取的也是讀者們的心。作者通過語言通俗易懂,情節跌宕起伏的網絡文學,呼吁大家關注我國文物,關注文物修復師,關注非遺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柳下揮提道:“如果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呈現打破這種距離感,那么中國傳統文化就會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愛。”[3]年輕人們不是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而是與傳統文化存在距離感,只要打破距離感,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會逐漸深入人心。
海南網絡文學作家擅長結合實際生活,基于現實去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在文化的現實與文學的虛擬之中尋求平衡,體現傳統文化的精神面貌。隨著我國對優秀傳統文化文明的認可與弘揚,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化與文明的探索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四、自貿港建設中海南網絡文學的新發展機遇
近年來,海南網絡文學逐步發展走向繁榮,在各類政策支持下,吸引不少優秀海南網絡文學作家走進海南,海南網絡文學作家群體不斷擴大,創作熱情高度上漲,逐漸成為海南文學領域里的中流砥柱。在中國作協的支持和幫助下,海南網絡文學事業不斷前進、發展。目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海南省網絡文學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2019年10月,由海南省作家協會發起的海南省網絡作家協會成立,意味著海南網絡文學開始了新的征程。四年來,海南省網絡作家協會的會員有近200人,成立至今,每年海南網絡作協都吸納海南網絡文學作家的新鮮血液,不斷擴大自身規模,這為自貿港建設中海南網絡文學的新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9年11月,自貿港背景下的網絡文學出海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4]。會議提出在自貿港背景下的海南“網文出海”戰略,將海南網絡文學向海外輸出,推動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海南省面朝東南亞,可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精準的文學內容翻譯優勢,與外文局合作。因此,有著先天“網文出海”優勢的海南省,給海南網絡文學新發展帶來無限機遇。同時,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海南省版權局和海南省作協在論壇上共同簽署了有關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海外推廣戰略協議[5]。該戰略協議直接認可了海南“網文出海”的可實施性。海南省與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合作,成功讓海南網絡文學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為進一步促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下的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文化的交流,2020年6月海南省成立文學院創作基地,全省共建三處創作基地,分別位于海南省東部、西部和南部。2021年3月,在昌江王下鄉浪論村,成立海南新時代生態文學創作基地,這為全國作家提供了多方位認識、了解海南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作家走進海南,為海南文化文明而創作。目前,海南省作協正在推動成立海南自貿港網絡作家村,給網絡文學作家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和創作氛圍,為海南網絡文學事業與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海南在中國現代發展大潮中,正以全新之勢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的文化建設也蓬勃展開、進展明顯。在新時代文化產業建設和傳統文學建設的雙肩使命之下,整體推進雖略顯蹄疾,但步步有力有序。在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海南今后五年,要全面落實 “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毋庸置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中國網絡文學已然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海南省背靠中國內陸,面向東南亞各國,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海南省增強網絡文學的有生力量,促進海南網絡文學出海,推動建立對外網絡文學港口,不僅是海南網絡文學的新發展機遇,更是中國對外文化輸出、對外交流的重要支點。
參考文獻:
[1]《文學理論》編寫組.文學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64.
[2]昂穎.海南“網文出海”躍躍欲試[N].海南日報,2022-02-14(B11).
[3]張嘉.柳下揮:網絡文學的黃金時代剛剛開始[N].北京青年報,2021-04-15(02).
[4]宗蕾.自貿港背景下的網絡文學出海三人談[J].新閱讀,2019,(12):41-42.
[5]提高政治站位,推動海南自貿港文學事業健康發展[N].文藝報,2021-08-27(008).
作者簡介:
倪嫣慧,女,瓊臺師范學院文學院學生。
陳小妹,女,瓊臺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區域文化與影像呈現。
馮佳,女,瓊臺師范學院文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