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


排污許可制是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制度,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排污許可證作為排污單位自證守法的重要依據、監管部門執法監管的重要抓手,抓好質量是其發揮實效、建立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核心地位的重要基石。
為完善排污許可技術支撐體系,指導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工作,進一步提高排污許可證的規范性、真實性和可用性,生態環境部于6月7日發布了《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規范》(HJ1299-2023)(以下簡稱《技術規范》)?!都夹g規范》對于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的方式與要求,以及需要核查的內容等方面有哪些規定?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對此作了詳細解讀。
背景和意義
排污許可證質量是“按證排污”“依證監管”“社會監督”的生命線。2021年開始,我國的排污許可工作重點從發證逐步轉向了提升排污許可證質量。為完善排污許可技術支撐體系,規范全國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方法,統一排污許可證質量問題判定標準,出臺《技術規范》,有利于指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進一步提升排污許可證質量,推動進一步提升排污許可證的規范性、真實性和可用性,推進排污許可提質增效。
此次生態環境部制定發布《技術規范》,是支撐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提升排污許可證質量的需要,是落實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工作要求的需要,也是完善排污許可技術支撐體系的需要。
《技術規范》適用于指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組織的技術機構,對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質量開展核查。擬核發排污許可證的質量核查和排污單位對排污許可證質量自查,可參照標準。
內容和特點
按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等相關標準要求,《技術規范》提出了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的方式與要求、核查準備工作要求、核查原則及核查內容、問題清單,重點強調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的要求,為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提供系統全面的技術指導。
核查前準備
在《技術規范》中,明確了核查準備階段包括收集核查資料、核查編制依據和準備核查設備三個方面。
非現場核查
《技術規范》中明確對于僅需通過資料審核、智能核查等方式即可完成核查的,以非現場核查為主。非現場核查內容包括:
排污許可證有效期限、行業類別、管理類別廢氣(廢水)排放口、廢氣(廢水)污染物排放類、污染防治可行技術、廢氣(廢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及限值。
廢氣(廢水)許可排放量、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工業噪聲排放信息、廢氣無組織排放信息、廢氣(廢水)特殊時段排放要求、廢氣(廢水)自行監測信息、土壤及地下水等自行監測信息。
環境管理臺賬記錄要求、排污許可執行報告上報要求、環境信息公開要求、產排污節點、其他基本信息、附圖附件、其他控制管理要求及許可內容。
現場核查
《技術規范》明確,非現場核查存在疑問需要進一步核實的,記載內容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批復文件、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文件或驗收意見不一致且未提供相關說明材料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需采取現場核查的,可開展現場核查工作?,F場核查內容包括:
通過現場踏勘,查閱環境管理臺賬、生產臺賬、采購和出入庫記錄等方式,對記載的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廢氣(廢水)產排污環節、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口,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廢氣無組織管控措施,自動監測設備安裝及聯網情況,主要生產設施數量、參數、名稱信息,主要原輔材料和燃料信息等內容進行判定。
對于現場建設情況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批復文件不一致的情形,可按照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前和驗收后分別進行判定。
形成問題清單
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應結合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情況,對問題進行匯總,形成問題清單詳述,并列明相關問題清單的判定依據,包括但不限于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監測技術指南、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批復文件、地方管理要求等。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存在重大質量問題的,應依法依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