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婷 陳超群
【摘 要】以意趣為主要理念的香港寫作校本課程,設計理念前沿,流程嚴謹科學,趣味性強,內容新穎,訓練方式多樣,能打破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內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可以借鑒其做法和經驗,注重多元化素材積累,注重寫作的交際語境,著重過程性促進,加強認知策略指導。
【關鍵詞】意趣 香港小學 寫作校本課程
香港絕大多數學生使用的是中文,中文寫作是當地學校語文課程和學業考試的關鍵環節。相較于內地的寫作教學,香港的作文教學改革進行得較早,開發了創意寫作、著重過程性寫作、先讀后寫等校本課程,有效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同時,教師依托課程開發活潑生動的多媒體學習內容,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課程理念前沿,緊跟教育發展趨勢
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每年會印發各學科的校本課程內容,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育局公布的課程指引和校情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
香港的校本課程往往有一定的設計流程。以語文的寫作校本課程為例,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小學語文教育組每年會組織學者與一線教師共同開發和設計多套的寫作課程內容,課程發展處審核通過之后,各學??梢浴白灾健边x擇適合自己學校的課程并組織實施。課程發展處根據各校的實施情況,選取一批實驗效果良好的學校,面向全港教師作經驗分享。香港教師對一些解決教學問題的實用性內容比較感興趣,比如如何激發低年級學生中文寫作的興趣,如何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等。課程發展處會根據學校和教師反饋,在教育局公共網站上保留一些接受度較高的校本課程,供學校重復開設使用。
香港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一直是由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引領,他們大多有海外留學經歷,是教育領域中頗有建樹的領軍人物,所以在課程的設計理念上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香港大學謝錫金教授編寫的“小學創意寫作”課程,借鑒了英國高校創意寫作的教學模式和課程經驗,以低階思維的方式將寫作融入小學教育中,以慢性培養的方式滲透寫作方法,從低齡開始進行潛能開發和創新力培養。香港教育大學李孝聰老師編寫的“隨心寫意:小學寫作教學設計、策略和講評”課程,則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將寫作教學規律和作文序列作為研究中心,針對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文學化”和“成人化”傾向、命題不切合學生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學生作文存在“假、大、空”等問題的解決來設計課程。這類校本寫作課程為教師的作文教學提供了諸多幫助,多項研究數據表明,學生經過課程的學習后,作文有了明顯的進步,寫作興趣也大大提高。
二、寫作序列訓練,系統完善年段目標
作文可以看成是一定序列的語言敘述聯合體,學生可以按照“句子—段落—篇章—文體”的序列進行訓練。香港校本寫作課程系統完善、年段分明,重視作文過程中的實質性指導,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小學各階段的訓練各有側重,一、二年級著重句子的訓練,三、四年級以段落寫話為主,五六年級深入分析各類文體的寫作方法并嘗試寫作。通過序列訓練,讓學生逐漸掌握寫作技巧,提高表達效果。
如以“水果”為題的作文,在“隨心寫意:小學寫作教學設計、策略和講評”課程中就分成三個階段對學生進行訓練。一、二年級為寫話期。學生分成小組各獲取一個神秘袋子,每人輪流伸手接觸袋中的水果。第一名學生需閉著眼睛用手觸摸;第二名學生不用手摸,而是閉著眼睛用鼻子聞;第三名學生可以看,但特別強調讓其觀察水果的顏色,然后讓每個學生寫下各自的感覺。三、四年級為過渡期。學生按照同樣的步驟進行水果猜測,所有小組成員接觸后交流分享各自的感覺,結合各成員的分享寫一段對該水果的描述。五、六年級為初級作文期。學生實施感官接觸、交流分享、合作寫作后,各組輪流讀出作品,請其他組的同學猜猜他們描寫的是什么水果,并觀察記錄在場同學的各種表現,隨后完善“猜水果競賽”作文。
寫話期訓練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對于寫話的內容沒有過多的具體要求,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積累簡單的寫作元素,從而樂于表達,拓寬寫作思維。過渡期訓練的是學會收集各種不同類型的寫作素材,是對學生習文基本要求的形塑。初級作文期是篇章和文體的整合訓練,要豐富文章內容,使作品更具體細致??梢钥闯?,這個寫作序列訓練從“五感”入手,提出一系列的具體內容讓學生進行觀察,結合各年段學生的發展特點而制訂不同的任務,從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進行了有梯度的積累與訓練。
三、寫作任務豐富,激發學生興趣
首都師范大學孫建龍老師在他的《小學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中批判到:把文章學、文學創作學的高標準要求轉化為對兒童寫作活動的要求的偏向較為普遍,導致了小學生寫作自信的降低和寫作興趣的消失。香港的寫作校本課程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話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采用多種寫作方法來打破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仍以李孝聰編寫的“隨心寫意:小學寫作教學設計、策略和講評”課程為例,課程中采用組合的方式,即“回答問題+一篇實用文/記敘文”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不同寫作文體的認識和練習,綜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一、二年級有導游詞、倡議書、警示語等的寫作,三、四年級編排了海灘找不同、動物觀察日記等內容,五、六年級設置了想象第二次龜兔賽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是小小評論家等寫作任務。課程中引入多種寫作任務和文體,讓寫作活動充滿新穎性和童趣性,讓學生不再怕作文,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具體的以六年級《故事聚寶盆》的寫作為例,安排有以下幾個步驟:(1)把學生分為時間、地點、人物、動作四組,各組學生自行商量,在一分鐘內按所屬組別性質想出十個不同的詞語,內容必須保密。(2)一分鐘后,各組派代表到黑板寫出小組所選定的十個詞語。(3)教師隨機在每組中抽出一個詞語,將之組成一句通順的句子,全班學生看看是否合理。教師請學生修飾、擴展句子,以形成一個敘事性的小段落。(4)重復以上抽出詞語、組成句子的活動三次,最后請每一組的學生自行選出他們認為最有趣的組合,嘗試將其發展成一個合理的故事。這個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創意寫作,激發學生創作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寫作任務充滿興趣,學生也樂于多寫作、多表達。
上述教學的后兩個步驟從診斷角度出發,學生共同討論如何組成句子,有助于開闊視野,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修改,以此樹立學生修訂作文的信心和興趣,也有助于在自我修訂的過程中,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四、香港意趣寫作校本課程的啟示
1.注重多元化素材積累。寫作素材并不會從天而降,日常的輸入、積累十分重要,所以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觀察的習慣,培養他們對事物的敏感度,教師可提供多樣化的積累方式引導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內地教師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要求,大多以背誦名詞名句等文字資料為主,可以借鑒香港教師為學生創設的素材積累方式,如規范寫作六要素的微日記、側重事物描寫的觀察筆記、奇思妙想錄(圖片收集、新聞剪報、聲音收集等)。
2.注重寫作的交際語境。大多內地教師認為寫作是學生的個體活動,香港教師認為習作是一種合作式的學習過程。香港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注重生生之間的互動,塑造以讀者為中心的交際語境,讓學生在特定語境中,針對特定對象發表自己的觀點,體現寫作的社會傳意功能。這種合作式寫作讓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可以在小組內互讀自己的作品,使學生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評議別人的作品。學生大多不會發現自己文章中的問題,但指出別人的問題卻較容易,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作品評鑒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提高自我的作文修改能力。
3.著重過程性促進。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困難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有過程性促進和實質性促進兩種。實質性促進是指教師在學生寫作時直接提供協助,針對文章主旨、選材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語言風貌上對學生的習作進行直接指導,這是內地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忽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習作要領,容易限定學生的思維。過程性促進是指教師不直接提供協助,而是教授學生各種策略,使學生學會構思、計劃、寫作、修訂作品,待學生逐漸適應和掌握有關策略后,便能進行獨立的寫作活動。香港采用的便是這種過程性寫作教學,這是一種群體間的協作活動,學生通過溝通交流,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傳遞給他人;學生在寫作中,在他人的幫助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掌握寫作技巧和寫作策略。這種教學策略強調各種寫作思維要素的獲取和融合,有利于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加強認知策略指導。寫作的認知策略包括語言材料的接受、材料的積累、語言的組織、表達的順序等技能。小學生由于年齡跨度大,不同階段涉及不同的學習目標,寫作是一個復雜的運用語言和思維能力的過程,所以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意識到不同寫作階段的目標,減輕他們的認知負荷。如用頭腦風暴法刺激寫作欲望,用思維導圖組織文章內容,以小組協作或同伴互改促進修訂等,使學生在不同階段都能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鴉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