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真
摘 要:研究針對STEM教育理念以及培養需求進行了簡要分析,在此基礎上探究幼兒園實施相關活動面臨的核心問題。通過深入探究問題本質,明確STEM教育在幼兒園環境下實施需要依靠的主要路徑,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路徑細節,以供幼兒園與幼兒教師參考,為幼兒參與科學、完善的STEM教育活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幼兒園;STEM;教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078-03
幼兒教育屬于社會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為個體提供初級教育指導,具有奠基教學活動體系的關鍵意義。在經濟環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幼兒教育領域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并將其轉變為可用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進行組織與實施。STEM教育理念屬于前沿方案之一,其能夠迎合人才培養新要求,同時也可以貫徹落實社會教育政策導向,有利于強化幼兒的綜合素養。因此,幼兒園需要重視STEM教育的相關理念,并以此為基礎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在科學、有效的實施路徑下進行部署,為增強幼兒相關能力,實現STEM培養目標做好準備。
1.STEM教育概念與培養需求簡析
(1)概念
STEM教育屬于四個英文單詞的共同縮寫,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數學(Math)。在STEM統一框架下,教育活動可以將科學內容、技術內容、工程內容以及數學內容進行整合,轉變為高度集中的融合授課體系,使接受培養的個體在綜合素養層面得到顯著強化,建立相關領域的基礎認知,為未來接受進一步培養做好準備。在STEM教育理念剛剛面世的時期,社會各界對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懷疑,認為此類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培養內容扁平、無法突出針對點。而經過一段時期的實施后,STEM教育已經成為幼兒教學等領域的重要發展導向,具有貫徹素質教學理念的重要價值。因此,未來應重視STEM教育理念的實施要求,并在合理路徑下組織開展教育活動,確保STEM教育能夠得到貫徹落實。
(2)培養需求
第一,科學需求。科學培育需求屬于STEM的組成部分之一,其注重技術概念的教學,能夠讓受教育主體形成對科學的基本認知,積累必要的技術應用經驗。通過實施科學教育,能夠促進個體的思維發展,同時為未來學習其他實用類技術內容提供支持,有利于激發創造力、想象力,為認知模式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因此,科學內容屬于STEM教育的關鍵元素。
第二,技術需求。技術培育需求在STEM體系中屬于主要內容之一,其專注于應用層面的素養培育,能夠引導受教育個體按部就班接受技術方案的訓練與實踐指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技術培育可以影響個體使用工具或特定技術設備的能力,能夠提高其對于機械裝置的認知,有利于增強理解能力、應用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因此,需要重視技術素養的培育標準,確保其能夠在STEM教育活動中得到合理應用。
第三,工程需求。工程培育需求是個體素養教學的重要部分。在STEM體系中,其教學內容相對淺顯,但能夠幫助個體建立基本的工程知識概念,并了解構建與實施方案的主要途徑。在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轉變的背景下,單一的素養表現無法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因此,未來社會人才培養必然向復合型理念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工程素養便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通過貫徹STEM培訓體系,可以有效強化受教育個體的工程素養,使其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了解工程技術的主要概念與應用方式,為工程思想的滲透創造有利條件。
第四,數學需求。數學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石,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意味著個體能夠在社會環境中獲得穩定發展基礎。因此,數學在STEM教育體系中具有完整的培育需求。通過實施數學素養教學,可以幫助個體提高思考推理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其建立秩序性、條理性思維,減少在生活或學習過程中出現偏差認知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數學對幼兒等低齡個體的教育意義更為顯著,其能夠引導其快速解決常見的疑難問題,有利于發掘觀察潛力與思考潛力,具有重要的教學實施作用。
2.幼兒園實施STEM教育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探究
(1)對STEM教育理念的認知有待提升
在實施STEM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受到客觀因素與教學思想條件影響,幼兒園與教師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對此,需要深入分析問題本質,明確導致問題出現的客觀原因。在此基礎上設計科學有效地組織實施路徑,為實現高質量STEM幼兒教學目標做好準備。現階段,大部分幼兒教師對STEM活動的認知存在偏差,未能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例如,部分教師認為STEM活動僅為簡單的動手實踐,在日常教學流程中進行穿插即可達到培育目標。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相應素養,但卻沒有真正觸及STEM的教學內涵,忽視了實踐鍛煉的深度要求,導致幼兒個體STEM素養無法有效提升。如一些幼兒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圖紙拼裝活動或折紙活動等,這些簡單的實踐教學雖然能夠提高個體動手能力,但卻無法引導幼兒接觸并深入探究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內容。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只能簡單重復手工制作或動作模仿行為,無法真正貫徹STEM教育理念。因此,教師認知偏差屬于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幼兒園應做好相應培訓工作,讓教師了解STEM教育的本質所在,并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相應活動,實現培育幼兒多方面素養的目標。
(2)活動設計未換位思考
STEM教育理念在幼兒園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幼兒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才能夠達到理想的人才培育目標。然而,現階段大部分幼兒園與教師均存在未明確幼兒實際需求,盲目設計STEM教育活動的問題。在規劃過程中,部分教師僅能根據STEM理論進行設計,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分析,導致STEM活動實際執行效果不理想,無法培育幼兒對相關領域的興趣,同時也不能有效提升相關素養。例如,在組織開展拼裝玩具活動時,教師傾向于引導幼兒理解工程技術相關概念,根據設計圖紙完成玩具的拼裝。但是,幼兒對工程技術的理解能力普遍較低,難以深入思考設計圖紙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幼兒能夠按照設計圖完成拼裝,也不能有效提高工程領域的基礎素養,未滿足STEM教育對活動的理念要求。因此,幼兒園與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幼兒為核心設計STEM教育活動內容,確保個體能夠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參與相關學習流程,達到理想的幼兒培育效果。
(3)評價與反饋機制不健全
STEM教育體系重視評價與反饋流程,通過收集受教育個體的相關意見,可以使STEM教學活動得到優化與改善,避免頻繁出現授課實踐不匹配、教學流程過于生硬等問題。但是,現階段幼兒園與教師對STEM的評價反饋環節重視較低,大部分時間傾向于直接結束教學活動,未能設置有效的評價反饋收集機制。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幼兒的認知意見無法得到充分重視,教師也不能有效運用總結性評價體系,為個體提供全面、客觀地反饋意見,最終便會導致STEM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幼兒園與教師需要積極開展改革工作,設置科學有效的STEM教育活動評價反饋體系,確保幼兒的意見能夠得到充分重視,并為總結性評價教學工具的合理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3.幼兒園實施STEM教育活動的核心路徑探索
(1)設計真實情景問題
實施STEM教育活動需要依靠科學、有效的核心路徑,幼兒園與教師需要緊密配合,建立多層次的協同支持關系,確保相關路徑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在STEM教育活動中予以體現。在設計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解決真實情境下存在的問題屬于重要的路徑之一。知識學習過程與生活經驗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對于幼兒而言同樣如此。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將生活環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收集、整合,轉變為STEM教育活動的基本主題,讓幼兒在參與過程中能夠通過實踐方式,解決相關問題內容,最終達到積累STEM經驗的學習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搬運物品的活動整合為STEM教學情景問題。在搬運如玩具等物品的過程中,只通過人力直接搬運的方式顯然會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日常生活中的實踐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如何節約搬運時間與精力,能否使用更加輕松的方式完成玩具的搬運。在這種情景條件下,幼兒為獲得輕松的搬運體驗,發散自己的思維,思考如何減輕搬運的負擔。部分幼兒可能會提出利用玩具車進行搬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個體應用工具的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工程思維的目標。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情景問題,如怎么讓玩具車順利登上臺階等。通過合理的思維引導,幼兒能夠自然而然地得出解決方案,包括搭建簡單斜坡、減少搬運量等。在這種真實問題的誘導下,幼兒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也能夠幫助其了解工程領域的思維模式,具有強化實踐能力的教學作用。
(2)融合工程設計活動
工程教育在STEM內屬于至關重要的內容之一,其可以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創設主要組織架構,為增強個體的思維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工程設計內容,創設符合幼兒思維特性的活動體系,使個體能夠將實踐流程中包含的工程線索,串聯為完整的思維體系與認知模式,最終達到高質量STEM培育目標。在設計階段,幼兒教師需要鼓勵幼兒利用工程或數學經驗,分析事物本身具有的內在聯系。在自身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制作可用的工程設計成品,充分發揮動手實踐能力與思考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設計制作簡易小船的工程STEM活動。在這一活動流程中,幼兒需要利用工程、科學以及數學方面的應用知識,深入了解制作船體的可用材料類型,并計算船體的最佳大小與相關數據。在科學知識的支持下,幼兒能夠合理設計船體的基本構造,并利用工程知識完成組裝實踐活動,實現深度參與STEM教育流程的效果。由于活動涉及多方面知識內容,同時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應保證全程參與,必要情況下進行手把手教學。
(3)鼓勵思考與動手探究
為發揮STEM教育活動的科學素養培育效果,幼兒教師應將科學探究與實踐內容融入活動體系,讓幼兒能夠按照發現、研究、解決的過程中,自主完成教育活動任務,強化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制作模型屋頂的活動主題,讓幼兒利用簡單的材料類型,制作模型小屋的屋頂。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幼兒會遇到種種技術問題,如屋頂不美觀、平衡性不足、質量過重等。在遇到問題的情況下,教師需要鼓勵幼兒思考合適的解決方案,并引導他們利用創造性的方式處理問題。例如,可以使用KT板作為屋頂材料,使屋頂能夠與房屋結構順利連接,提高整體美觀程度。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順利發揮創新能力,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屋頂制作問題,如更換重量更輕的彩泥、利用透明膠帶與夾子進行固定等。通過動手實踐,幼兒能夠充分了解自身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聯,可以為樹立探索意識、動手實踐習慣提供有力支持,能夠貫徹STEM教育活動要求。
(4)引導幼兒自行探索
STEM教育活動的關鍵是在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幼兒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按照統一理念標準,布置符合幼兒興趣的游戲項目。通過此類途徑,激發幼兒對STEM活動的參與興趣,同時為后續動手項目做好準備,減少幼兒出現抵觸心理的可能性。教師應采用豐富且多元化的活動素材,盡可能填充游戲流程,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教學引導的個性化程度。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沙土挖水渠的小游戲。通過利用游戲區域包含的沙子與水源,引導幼兒進行混合、塑形,可以使他們自行探索相關材料的應用方式,同時也能讓個體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開發。游戲的最終目標是挖掘能夠實際使用的水渠,教師可以在引導幼兒的過程中,讓他們分析挖掘沙子的最優方案,盡可能發掘個體的想象力,為豐富生活活動經驗與積累科學、工程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STEM教育理念對幼兒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未來,幼兒園與幼兒教師應深入探究STEM教育要求,并科學設計、組織相關活動,為實現理想的幼兒教育培育目標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蘇美蘭.加強幼兒園標準化建設促進學前教育發展及未來走向[J].中國教育學刊,2022(S1).
[2]葉曉玲,李秭瓔.高質量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文化建設三要素[J].中國教育學刊,2022(05).
[3]袁盾英,黎潔.倡導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項目化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