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梅
在網絡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微信公眾號以其獨特優勢,成為主流媒體轉型中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何在這個主陣地上發揮黨媒“主力軍”的作用,持續提升黨媒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河南南陽日報社作出了有益探索。2022年以來,河南省委網信辦公布的全省媒體公眾號矩陣影響力排行榜中,南陽日報社多次位居省轄市影響力第一、全省報業影響力第一,受到廣泛關注。
本文旨在通過實踐研究和探討,深入分析地方黨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方法和技巧,為微信公眾號運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微信公眾號的定位是成功運營的第一步。只有根據不同的發展思路進行合理化定位,明確目標受眾群體,才能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和閱讀,并持續增強用戶黏性。
目前,南陽日報社微信矩陣中主要有“南陽日報”“南陽網”“南陽晚報”三個主賬號和教育、醫療、城建等不同領域的行業賬號。
為了將各個賬號擰成一股繩,打響“南陽日報”這一品牌矩陣的影響力,南陽日報社結合以往運營經驗和未來發展目標,對旗下各賬號重新進行梳理定位?!澳详柸請蟆弊鳛椤赌详柸請蟆返墓俜街髻~號和報紙信息的延伸,延續黨媒的嚴肅性、權威性,堅持“黨政”特色,及時傳遞權威信息,受眾定位主要是本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職工,以及關注家鄉的在外干事創業的南陽人。“南陽網”關注社會新聞、網絡熱點,在內容話題性、互動性方面獨樹一幟,受眾包括但不限于本地人群。“南陽晚報”貼近群眾,關注民生,熱心公益,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受眾以本地各界群眾為主。三個賬號側重點不同又有一定的交叉性,使用戶在矩陣內即可滿足基本信息需求、服務需求、表達需求。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雖然信息報道的主題仍然會有交叉,但根據自身定位,各運營團隊在開展主題活動、稿件內容加工、編輯排版等方面有了明顯差異,成功避免了集團內部賬號之間的內容同質化。特別是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各賬號之間優勢互補,同一內容不同的表達方式,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呈現出粉絲量和閱讀量齊頭并進、穩步發展的新格局。在大量粉絲的基礎上,“南陽日報”“南陽網”的文章點擊量步步走高,文章閱讀量達到10萬+的比比皆是,牢牢占據本地輿論的主陣地。
早在2014年8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作為信息供應者,新媒體能否長期穩健發展,更為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內容品質要高,即“內容為王”。如何重塑內容?南陽日報社的答案是,在以文字、圖片為主的傳統新聞專業基礎上,同時大力發展文字、圖片、視頻、直播全方位發展的原創新媒體作品,堅持“新聞”和“原創”要兩手抓,兩手硬。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門檻的降低,使得自媒體全面開花,這其中,涌現出了大量優質賬號,同時也滋生了一些唯流量是圖的賬號,打著新聞的旗號傳播虛假信息,甚至編造謠言。作為黨媒平臺,守正創新、正本清源在網絡時代顯得更加重要。為此,黨媒公眾號必須時刻牢記自身社會責任,保持媒體的權威性、公正性。南陽日報社嚴守新聞紅線,在流量時代不迷失,始終堅持事實重于流量,所有發布的內容必須像傳統報紙新聞一樣,來源可靠、事實準確且導向正確,堅決避免為了流量而虛構、夸張、似是而非、誤導群眾,堅決不做“標題黨”,保持在受眾心中強大的公信力。
不過,在堅守新聞陣地的同時,南陽日報微信矩陣也面臨著當前所有媒體都面臨的一大挑戰——新聞同質化,有價值的信息一經發出,很快就有大量其他賬號同步跟進。要想在千篇一律的內容中突出重圍,高質量原創內容成為不二法門。
這方面,很多地方黨媒也都在不斷探索原創之路。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南陽日報社逐漸開創了不少有影響力的原創特色欄目,如漫畫長圖欄目“南陽有畫說”、被稱為南陽“美食導航”的“南陽家鄉味兒”、立足南陽中醫藥文化的“仲景故里話中醫”、聚焦市民身邊事兒的“南陽微新聞”、推介南陽特色美景的“愛上南陽”等。這些原創內容包含漫畫、視頻、圖文等不同表現形式,既達到了形式上的全面開花、喜聞樂見,主題上也緊扣南陽歷史文化、特色產業、文旅推介等,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形成了鮮明的亮點特色。
內容好不好,反響見分曉。為了避免商業味兒,“南陽家鄉味兒”欄目每一期聚焦地方特色美食的同時,很少在文中詳細表述具體商家信息,但幾乎每一期文章后邊,都有一串跟評,追問地址電話,或者希望編輯能組織團購。如《堅強的他用一只手飼養了近2000只土雞,如今卻面臨滯銷困境……》一文,介紹了南陽某村民靠在山坡上養土雞脫離貧困,但受疫情影響滯銷的事情,“南陽日報”微信公眾號運營團隊一行4人走進大山深處實地探訪、拍攝,推文發出后,養殖戶電話很快被熱心網友打爆,僅兩天,2000只土雞被在線搶光。再比如“南陽有畫說”欄目中的《南陽四圣為全民抗疫加油,這些“防疫表情包”請收下!》一文,推出于2020年2月,疫情來勢洶洶,科學防護成為社會熱點。該文以“南陽四圣”——張仲景、諸葛亮、張衡、范蠡為漫畫人物,根據人物的身份設計出四組防疫表情包,可以說是地域文化和當時形勢結合,創意新穎,畫風時尚,受到熱烈歡迎,并登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推出的《“躺平式”干部這么躺,你不下崗誰下崗》短視頻,聚焦“躺平式”干部的現實表現,以短劇形式針砭時弊,受到河南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組的高度評價和公開表揚。
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往往是單鏈進行,即“記者寫什么,報紙發什么”“報紙發什么,讀者看什么”,受眾的需求和聲音往往處于被忽略的狀態。但是,新媒體時代,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方式越來越多,甚至一些用戶自身已經成長為“大V”,成為信息傳播的源頭之一。而新媒體的“四力”要想提升,用戶數量是一大關鍵,粉絲增長成為新媒體持久運營的核心動力。因此,新媒體運營人員必須擁有用戶思維,如何在運營中抓住用戶的“痛點”、提高“用戶黏性”,成為媒體人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
南陽日報社在發展過程中,通過考核指揮棒等制度作用,不斷強化新媒體運營人員的用戶思維,在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上,把“用戶關心什么?用戶需要什么?”當成采訪報道、素材選取、作品制作、主題活動開展的指導方針。如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來,社會各界迫切需要第一手權威信息。南陽日報社新媒體部門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第一時間將用戶想要關注的信息傳遞出去。在編輯排版方面,要求編輯首先把自己當成讀者,制作好的作品自己先在手機上看一遍:最關鍵的信息能不能第一眼看到?字體、字號、版式看起來是不是舒服?除了編輯關,初審、終審人員也要不斷研究,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內容和版式,確保讓用戶在第一時間,以方便、舒服的體驗,獲取想要的信息。2019 年底,南陽高鐵開通。在開通之前,南陽日報微信公眾號后臺許多粉絲留言,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運營團隊綜合分析后,派出全媒體采訪團隊實地采訪、拍攝,制作推出了《關于南陽高鐵,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一文,為市民答疑解惑。
主題策劃同樣是增強用戶黏性的重要舉措。以南陽日報微信公眾號為例,因主要受眾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為此,運營團隊一方面加強重要社會新聞發布速度和質量,確保公信力;另一方面緊盯重大時政主題,開展針對性活動。如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各單位都通過各種方式學習傳達會議精神。如何檢驗各單位學習效果、落實情況?南陽日報社與有關部門聯合,設計制作推出系列學習資料和自測題,打造人人都可參與的“沉浸式”學習課堂。這既體現了黨媒的黨性,也讓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有了更便捷的主題學習抓手。
“南陽晚報”微信公眾號則根據自身定位,在民生服務、公益活動方面走在前列。如“人才招聘”“晚報紅娘”“房屋租售”等服務欄目,緊盯群眾生活中實際需求,發揮黨媒優勢,贏得用戶信賴。
通過內容優化,運營模式調整,南陽日報社微信公眾號矩陣在轉型過程中穩步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南陽日報”“南陽網”“南陽晚報”三個微信公眾號粉絲量合計近600萬,在全省媒體公眾號中名列前茅,影響力與日俱增。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新媒發展不進則退。地方黨媒微信公眾號有多年積累的口碑優勢,也面臨著外部沖擊、內部改革的種種陣痛,必須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找出當前面臨的癥結和困境,以刀刃向內的勇氣,自我革命,自我加壓,克服利益掣肘,改革體制機制,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優化融合路徑,持續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新聞漫畫《規范健康發展》 商海春/作(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