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黃祺



為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精神,8月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延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書熠神州——全國旅游景點牌匾楹聯書法提升工程(陜西景區)”啟動儀式及采風活動在延安市金延安景區舉行。中國書法家協會為本次活動的學術支持單位,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陜西書學院、陜西旅游集團延安文化旅游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為活動承辦單位。
啟動儀式上,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主任姚友超,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駐廳紀檢監察組組長楊亞莉,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郭青,陜西旅游集團延安文化旅游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國小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王厚祥,陜西書學院院長楊小琪分別致辭。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喬宜男主持。
姚友超表示,牌匾與楹聯有著巨大的文化、藝術、社會和歷史價值,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景區畫龍點睛的文化風景,它將引導中外游客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與滋養,是實施社會美育和文化惠民的必要措施。以匾額楹聯的形式進行區域文化的闡釋與塑造,可以有效助力整合地區文化與旅游資源,是促進文化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與可復制模式。在此工程中,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緊密結合應用研究和藝術普及的職能,將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實踐經驗運用到旅游產業的發展中,主持了項目的策劃、設計和實施,極力將“書熠神州”工程打造成為一個集文化、藝術、教育和旅游于一體的重要文化惠民工程。
眾所周知,在名勝古跡、人文山川裝點題詞、楹聯、匾額等,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人文景觀之一,承載了中國深厚的人文底蘊。喬宜男認為,牌匾楹聯作為傳統媒介,將自然山川、人文情感與書法藝術緊密融合,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形式。而牌匾楹聯不僅是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增強文化自信的極佳方式,也是豐富景區觀賞性與提升景區乃至區域文化內涵的良好模式。“我們策劃本次‘書熠神州——全國旅游景點牌匾楹聯書法提升工程,正是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與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文化旅游工作的部署。陜西是文化大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傳承。在陜西這片土地上,擁有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標識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孕育了四大文化傳統,即紅色文化傳統、周秦漢唐文化傳統、深厚的民間文化傳統,以及近代的中國畫派傳統。而今,我們在金延安景區舉行啟動儀式及采風活動,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崇敬,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中國文化的全新體驗。”喬宜男介紹道。
“門楣上有家國,梁柱間傳文脈。”楊亞莉表示,陜西文化底蘊深厚,省內眾多景區都保留了非常珍貴的經典碑刻、楹聯、牌匾等文化遺跡,既有利于文化保護傳承,又提升了景區文化內涵,已成為陜西文旅融合的一大特色亮點。此項工程的第一站在陜西啟幕,這既是文化和旅游部對陜西的關心和支持,也是對我們工作的充分認可和信任,必將極大激發和促進陜西文旅融合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期待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宣傳陜西,講好陜西故事,推出更多更好的文旅產品,不斷提升陜西文旅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延安是中華民族圣地、中國革命圣地、新中國的搖籃。郭青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牌匾楹聯書法提升工程在保留景區傳統匾額楹聯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提煉新時代內容與思想的人文知識精華,深挖文化內涵,提升景區品質,必將幫助我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我們也將借此機會,努力讓延安的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讓旅游資源成為致富資源。
據國小強介紹,金延安景區以城市歷史文化為脈絡,“鏡像歷史,寫意延安”,以“延安記憶”為主題,重現20世紀30年代老延安街景和千年北宋延州府邊塞小城風情,用歷史的筆觸書寫延安的前世今生。近年來,金延安景區一直在積極探索和實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在景區文化塑造過程中,注重匾額楹聯融合設計,使之為每個景點注入思想、植入靈魂,成為可觀、可賞、可吟、可誦的經得起歲月推敲的重要文化符號,提升金延安景區旅游文化形象。
作為藝術家代表,王厚祥表示,書法提升工程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書法對于中國人來講,跟其他的藝術在中國人心里的情感不一樣,因為我們祖祖輩輩都拿毛筆寫字,所以中國人在血液里面就流淌著對書法的審美、流淌著對書法的情感。牌匾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一個景點的文化品位,它不僅富有實用價值也有審美價值。本次工程在各方的支持下,聯動眾多書法藝術家共同參與,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提升旅游景點的文化品位,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將推動當代書法的發展。
陜西是漢字書法的搖籃,在這里曾經演繹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輝煌的周秦漢唐盛世和最為絕美的真草隸篆,也孕育了眾多對中國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書法大家,留下了諸體兼備、風格各異的古代碑帖。陜西書學院是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直屬文化事業單位,是省級書法藝術創作、學術研究和國內外交流的重要陣地,更是集創作、研究、交流于一體的書法藝術高端平臺。楊小琪表示,作為陜西的書法家,我們要積極地參與進來,用實際行動弘揚書法文化藝術,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精品力作表達聽黨話、跟黨走的真摯情懷,彰顯陜西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大書法家愛黨愛國的翰墨精神。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一直關心牌匾文化,獲悉此工程后,表示支持和稱贊。他說:“我曾倡議將牌匾書法作為創新實施社會美育和文化惠民的必要措施。因為牌匾文化歷史悠久,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甚至成為市民的共同記憶。匾額書法,面向大眾,引導你來欣賞,是輻射型的美育。一幅好的匾額書法會潛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審美意識,體現城市文化的文脈。保留城市匾額的多樣化,才能保持城市的魅力。此次工程從旅游景區著手牌匾書法藝術的提升與普及,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新舉措,值得肯定和推廣。”
據了解,“書熠神州——全國旅游景點牌匾書法提升工程(陜西景區)”啟動后,各地書法家深入景區進行了實地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