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外傷疾病,多由外力引發。交通意外、體育外傷、意外跌倒等造成的外力,直接、間接作用于頭部,可形成顱腦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很大危害,嚴重的可導致患者深度昏迷,甚至是死亡。而這些意外中的絕大多數,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提前預防,避免意外發生,不僅能讓當事人避免流血、傷痛、漫長的恢復期,也能不讓家人為此流淚、傷心。
腦損傷的分類
1.開放性腦損傷和閉合性腦損傷:根據受傷后患者的腦組織是否與外界相通,腦損傷可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兩種。
(1)開放性腦損傷是指腦組織與外界相通。這類腦組織損傷較為嚴重,患者同時伴有顱骨開裂、骨折等癥狀,頭部軟組織損傷較為明顯。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腦組織或腦脊液外漏現象。多數開放性腦損傷患者伴有意識障礙,嚴重者可陷入深度昏迷或休克狀態。
(2)閉合性腦損傷是指腦組織與外界不相通的損傷狀態。與開放性損傷相比,這類腦損傷無開放性的創面,顱內可能形成血腫、腦挫裂傷,部分患者可能形成腦震蕩或腦干損傷。
2.原發性腦損傷與繼發性腦損傷:根據外力作用于顱腦后的具體反應,可分為原發性腦損傷和繼發性腦損傷兩大類。臨床上,原發性腦損傷比較容易辨別,而繼發性腦損傷則容易被所忽視。
(1)原發性腦損傷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腦組織而引發的腦損傷,患者可立即出現相關臨床癥狀、體征。
(2)繼發性腦損傷是指顱腦受到外力作用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生腦出血、水腫、血腫,導致的腦損傷。
腦損傷的程度分級
腦損傷發生后,醫生會通過影像學檢查等方法,對患者腦組織的損傷程度進行評估,具體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四種程度。
1.輕型腦損傷:指腦組織損傷發生后,患者昏迷時間小于30分鐘的損傷類型。這類損傷相對較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相對較少。
2.中型腦損傷:指腦組織損傷后,患者的昏迷時間在30分鐘至12小時之內的損傷類型。這類患者多伴有明顯的腦損傷癥狀和體征。
3.重型腦損傷:指腦組織損傷后,患者的昏迷時間超過12小時以上的損傷類型。這類患者的腦組織器質性損傷較為嚴重,致殘和致死風險較高。
4.特重型腦損傷:指腦組織損傷后,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狀態,病情危重,死亡率較高。
腦損傷的典型癥狀
1.腦震蕩
腦震蕩多見于輕型腦損傷者。患者受顱腦外傷后,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即腦震蕩。患者會出現短時間的意識障礙——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腦震蕩可導致患者出現逆行性遺忘,也就是患者受傷后無法回憶起受傷時或受傷前的一些場景。同時,患者還有頭痛、頭暈、嘔吐、面色蒼白、大量出汗等癥狀。
嚴重的腦震蕩患者,會出現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呼吸淺慢、四肢肌張力降低、生理反射消退等癥狀,同時伴有頭暈、惡心、嘔吐、乏力、畏光、耳鳴、心悸、煩躁等表現。
2.腦挫裂傷
腦挫裂傷是腦挫傷和腦裂傷的統稱,指外力導致的腦組織器質性損傷。這類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意識障礙,意識障礙的持續時間與腦損傷的嚴重程度相關。部分患者會陷入昏迷狀態,持續時間可達到數周,甚至數月。嚴重的腦挫裂傷患者會進入持續昏迷狀態,甚至是植物生存狀態(沒有意識和思維,對自己和周圍環境沒有感覺的生存狀態)。腦挫裂傷患者的意識障礙改善后,仍會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定向力障礙等癥狀,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會受到較大損害。
3.顱內血腫
顱內血腫是腦損傷最常見的繼發性病變。受外力傷害后,腦部血管破裂,血液淤積會形成血腫。血腫形成后,患者顱內壓迅速升高,可引發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煩躁不安、血壓升高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早期小腦損害體征,如肌張力下降、共濟失調、炎癥、雙側瞳孔不等大等。
顱內壓升高對神經系統的危害極大,可導致不同區域的腦神經癱瘓,影響腦組織供血,促進局部腦組織死亡。需盡快改善患者的顱內血腫情況,降低顱內壓,減輕腦組織損害。
預防并不難 意識是關鍵
1.安全駕駛,預防交通意外
交通意外事故是導致腦損傷的常見原因。您駕車出行須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開車時注意力集中,不要左顧右盼,隨時應對突發情況。身高低于145厘米的兒童在乘坐私家車時,應使用安全座椅。每次使用前,家長都必須檢查座椅是否安裝牢固。身高高于145厘米的兒童,可以使用成人安全帶。兒童一定要坐在車后排,以降低事故發生后受傷的可能性。
服用感冒藥、抗過敏藥等常用藥物,可能引起嗜睡、注意力下降、頭暈等癥狀。駕駛員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查看藥物對于神經系統是否存在影響,避免在服用此類藥物后駕駛車輛。
2.安全生產,杜絕風險隱患
高危行業從業者是腦損傷的高危人群,在工作中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警惕各種隱藏的危險因素。從事高空作業、建筑作業的工人,應注意佩戴好安全帽等防護設備,警惕高空墜落或被墜落物砸傷。
部分特殊崗位的工作者在上崗前,應按照公司要求參加安全培訓,時刻牢記安全須知;了解自身工作崗位所存在的安全風險,熟悉安全事故處理流程,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3.安全運動,做好防護措施
運動也是導致腦損傷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經常進行劇烈運動或高危運動的人群,發生腦損傷的風險較高,必須高度警惕,做好相關防護工作。從事高空攀巖、跳傘、空中滑板等極限運動的運動者,發生頭部損傷的風險較高,須仔細穿戴好防護裝備再進行運動。從事滑冰、跳高、跑步等運動時,運動者應戴好相應的防護裝備,以免摔倒或跌倒后造成腦損傷。此外,提醒您不要空腹運動,避免低血糖導致摔倒或昏迷,進而引發腦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