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長路
早上起床早,有充足的時間把該辦的事情辦好,光光彩彩;起床晚,容易手忙腳亂,把該辦的事情落掉,慌慌張張。也有作“早起三光,遲起三忙”“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
清代石天基《傳家寶》云:“人至清晨,精神倍加,此時讀書,大有進益,此時做事,極有功勞,況家內雜事,又須早辦。諺云:‘早起三光,遲起三慌。’”清代范寅《越諺》:“早起三光,遲起三忙。”筆者《健康長壽與民謠諺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說起得早,事情就能辦得周詳些。對身體也有好處,光光彩彩,故曰‘三光’;起得晚,時間不夠用,辦事自然馬虎些,對身體亦無好處,每天慌慌張張,故曰‘三慌’。‘三’,在這里是個虛指數,代表普遍、經常的意思。”
俗語尚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的說法,把春天和早晨當成事物的良好開端。早晨就能把全天要做的事情料理妥當了,干起來就會有條不紊,良好的秩序還會帶來良好的心態。相反地,起床后慌慌忙忙,哪有功夫去考慮一天的事情,工作起來就得現抓現撓,很容易產生緊張、煩躁的情緒,做起事來容易出差錯。壞情緒還是許多疾病產生的根源,久而久之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正如國際長壽學者胡夫蘭德所指出的:“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此外,起得早,可以贏得鍛煉身體的時間,而鍛煉能起到清肺健脾、補益心氣、降低血壓、預防栓塞、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調節視力、增加肺活量、促進大腦皮質抑制過程的發展等作用,有利于神經細胞的充分休息。孫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中已明確提出了“晏臥而早起”的觀點,把它作為重要的養生經驗傳給世人。若能早起登廁清理一下腸道,對人的機體則更好。因為糞便里含有大量的細菌和代謝產物,據估計,每天從糞便中排出的細菌多達128 萬億個,構成糞便總量的1/3。這些微生物,如在腸道中存留的時間過長,不僅會過度吸收水分,造成大便干燥,而且還不斷制造毒素,又被重新吸收入血液中,最終引起人的頭痛、乏力等不適癥狀。當然,早和晚是相對的概念,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早上的起床時間以6 點左右為宜,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和個人實際情況適當提前或推遲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還要把上班路程消耗的時間考慮在內。
早晨,室外的空氣新鮮。在屋里睡了一宿的人,一夜的呼吸運動使室內的氧氣相對缺乏,十分需要充足的氧氣進行補充。打開門窗,走出去,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氧氣,那種甜絲絲的醉人之感正是大自然給早起人們的賞賜。對于樓房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市來說,早晨更顯得寶貴。此時汽車還沒有開始大量行駛,空氣的污染程度較輕,各種紛亂嘈雜的聲音還處于低潮,噪聲較小,這對于聽覺、神經系統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起得晚,想得到這種新鮮空氣就困難了。各種機動車輛的大量行駛,會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化氫、鉛的化合物、烯烴類化合物等有害物質彌散于空氣中。據測定,汽車每燃燒1 升汽油,可產生10 立方米對人體有害的廢氣。就一氧化碳而言,6 點鐘之前馬路上的濃度只有七八點鐘的25%~40%,到了八九點鐘,它的濃度將提高10 倍左右。人的呼吸道富有水分,肺泡面積鋪展開后要比體表面積大25 倍,容易接觸、溶解、吸收空氣中的這些毒素,如長期在體內形成蓄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