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
【關鍵詞】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
以色列是以猶太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也有包括阿拉伯人在內的其他少數族群。根據2022年5月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以色列人口約950萬,其中猶太人占74%,阿拉伯人占21%。作為以色列第二大族群,阿拉伯人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政治,其組建的左翼政黨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后,約18.6萬阿拉伯人留在以色列境內,被以色列政府賦予公民身份。在法律上,以色列阿拉伯人享有同猶太人平等的政治權利。以色列《獨立宣言》強調,“將保證全體公民,不分宗教、信仰、種族和性別,享有最充分的社會和政治平等權”。從1949年1月以色列制憲議會開始,以色列就賦予了阿拉伯人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以色列建國初期的阿拉伯人在政治上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一方面,經歷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大量逃亡,導致原有的阿拉伯人社會政治結構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以色列阿拉伯人受到嚴格的軍事管控。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后,由于周邊安全局勢仍然緊張,以色列將國內的阿拉伯人視為巴方的“第五縱隊”,在靠近沖突前線的加利利地區、內蓋夫沙漠等阿拉伯人聚居區,設立了軍事管控區,嚴密監控境內的阿拉伯人。
在以色列開國總理大衛·本-古里安的支持下,長期主導以色列政壇的左翼政黨以色列工人黨(以色列工黨前身,希伯來語簡稱“馬帕伊”),幫助以色列阿拉伯人組建政黨。本-古里安認為,阿拉伯人政黨不僅可以體現以色列政治包容性,塑造以色列同其他阿拉伯國家和平共處的意愿,也能加強以色列工人黨在以色列議會的影響力。[1]以色列工人黨組建了多個以色列阿拉伯人政黨,如“拿撒勒民主名單”“農業與發展運動”“以色列阿拉伯民主名單”“合作與兄弟會”“進步與發展運動”“和平名單”“合作與發展運動”“貝都因人和農村人的阿拉伯名單”等。
這一時期,另一個重要的以色列左翼政黨聯合勞工黨(希伯來語簡稱“馬帕姆”),也鼓勵阿拉伯人參與政治事務。聯合勞工黨主張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平共存,反對以色列政府驅逐阿拉伯平民,要求保留阿拉伯難民的土地和財產。1949年,聯合勞工黨組建了人民阿拉伯集團,參加議會選舉。1951年,在議會選舉前,聯合勞工黨將人民阿拉伯集團納入共同的競選名單。最終聯合勞工黨獲得15個議席,人民阿拉伯集團領導人羅斯塔姆·巴斯圖尼當選議員。
以色列工人黨和聯合勞工黨組建的阿拉伯“衛星政黨”,幫助阿拉伯人走上政壇,也培養了一批阿拉伯政治人物。但隨著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政壇劇烈變動,尤其是右翼政黨快速崛起,阿拉伯“衛星政黨”在20世紀70年代末銷聲匿跡。
1923年成立的巴勒斯坦共產黨是巴勒斯坦地區最早的左翼政黨。在成立之初,巴勒斯坦共產黨支持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反對英國殖民主義,并譴責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吸納了一些阿拉伯黨員。1934年,拉德萬·阿爾·希魯成為巴勒斯坦共產黨總書記。1947年聯合國關于巴以分治的決議出臺后,巴勒斯坦共產黨更名為以色列共產黨。以色列共產黨主張接受分治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兩個國家和平共處。
1949年,以色列舉行第一次議會選舉,以色列共產黨憑借3.5%的得票率,獲得4個議席,陶菲克·圖比成為該黨首位阿拉伯議員。[2]?20世紀50年代末,受埃及阿拉伯民族主義浪潮影響,阿拉伯黨員埃米爾·哈比比和陶菲克·圖比等主張,以色列共產黨應抨擊政府的內外政策;猶太黨員摩西·斯奈和什姆埃爾·明庫尼斯等則主張,以色列共產黨應捍衛以色列國家利益。最終,埃米爾·哈比比和陶菲克·圖比等在1965年宣布脫離以色列共產黨,成立新共產主義名單。分裂之后的以色列共產黨逐漸式微,在1973年選舉中未能進入議會。1981年,以色列共產黨并入其他黨派,不再作為獨立政黨開展活動。
1977,新共產主義名單同一些阿拉伯政黨合并組建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希伯來語簡稱“哈達什”)。在以色列共產黨式微后,1989年,新共產主義名單更名為以色列共產黨,保留了獨立的政黨組織,但以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的名義參加大選。內政方面,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秉持左翼政治理念,關注少數族群權利,主張提高民眾的社會福利待遇。外交方面,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呼吁以色列撤離猶太定居點,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實現巴以持久公正和平。在1977年后的歷次選舉中,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均獲得3—4個席位,成為議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2015年,來自北部城市海法的阿拉伯穆斯林艾曼·奧戴赫擔任領導人之后,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更加關注以色列阿拉伯婦女就業、阿拉伯村鎮文化傳統、內蓋夫地區貝都因人社會權利等問題。
除以色列共產黨、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外,呼吁實現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權利平等的阿拉伯政黨,也可以被視為左翼政黨。根據這一標準,活躍在以色列政壇的左翼阿拉伯政黨,還包括國家民主聯盟、阿拉伯復興運動、聯合阿拉伯名單等政黨。

國家民主聯盟(希伯來語簡稱“巴拉德”),成立于1995年。國家民主聯盟受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影響,強調以色列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突出“世俗”和“民主”,保護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社會和文化權利。在歷次選舉中,國家民主聯盟始終與其他左翼阿拉伯政黨共同參選,但同時保留政黨組織的獨立性。
阿拉伯復興運動(希伯來語簡稱“塔阿勒”)由曾經擔任阿拉法特顧問的阿赫馬德·提比于1995年建立,最初名為阿拉伯聯盟,1999年更名為阿拉伯復興運動,并先后同其他左翼黨派聯合,共同參加選舉。阿拉伯復興運動秉持世俗主義政治理念,突出以色列阿拉伯人與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關系,主張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并妥善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
聯合阿拉伯名單(希伯來語簡稱“拉姆”),成立于1996年,是以色列左翼政黨阿拉伯民主黨同以色列宗教組織“伊斯蘭運動南方分支”合并而成的政黨。阿拉伯民主黨于1988年成立,該黨秉持世俗政治理念,呼吁實現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權利平等,主張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家,實現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持久和平。1993年巴以奧斯陸協議簽訂后,以色列伊斯蘭宗教組織“以色列伊斯蘭運動”出現分裂,主張參與以色列政治事務的一派成立了“伊斯蘭運動南方分支”。1996年,以色列“伊斯蘭運動南方分支”和阿拉伯民主黨組建了聯合阿拉伯名單。
聯合阿拉伯名單現任領導人曼蘇爾·阿巴斯主張積極參與以色列政策制定,保護伊斯蘭宗教團體的權利,改善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社會環境,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家。2021年大選后,聯合阿拉伯名單加入以色列執政聯盟,成為近些年來第一個阿拉伯“執政黨”。

2021年10月18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人們點燃蠟燭紀念前總理拉賓遇刺26周年。拉賓生前曾兩度擔任以色列總理和工黨主席。
2014年,以色列修訂選舉法,規定只有獲得3.25%以上選票的政黨才能根據得票數按比例分配議席。為了吸引選票,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阿拉伯復興運動、國家民主聯盟、聯合阿拉伯名單于2015年1月組建聯合名單共同參選。這是以色列阿拉伯政黨首次以同一陣營參加大選。盡管在2021年和2022年大選中,一些政黨離開聯合名單,但聯合名單至今仍是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的重要合作平臺。
歷經數十年發展,左翼阿拉伯政黨已經成為以色列政壇的重要力量,多個政黨進入議會,對政黨關系、以色列阿拉伯人等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首先,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逐漸成為以色列左翼政治力量的中心。受巴以沖突、黨派斗爭等因素影響,以色列左翼政黨的影響力在2000年后下降明顯。從2000年左翼工黨領導人巴拉克卸任總理后,以色列左翼政治人物一直無緣總理職位。以色列左翼政黨在議會選舉中的席位數量不斷下降,已不能有效制衡右翼政黨。左翼政黨內部權力斗爭引發的矛盾和紛爭頻繁而激烈,削弱了自身影響力。左翼領軍政黨工黨自2010年至今先后更換5任政黨領導人。左翼政黨的政策重心從國防外交事務轉變為爭取少數族群、同性戀、外來移民和女性的利益。工黨現任領導人米哈埃莉關注以色列女性權益,而梅雷茲黨領導人扎哈瓦·加勒·昂則關注以色列人權問題。關注議題的“邊緣化”,使得左翼政黨影響力下降。在此背景下,左翼阿拉伯政黨逐漸成為左翼陣營的重要支撐。在2022年大選中,左翼政黨表現不佳,工黨僅獲得4個席位,梅雷茲黨和國家民主聯盟未獲足夠選票進入議會。左翼阿拉伯政黨則表現穩定,聯合阿拉伯名單獲得5個議席,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和阿拉伯復興運動共獲得5個議席。左翼阿拉伯政黨成為左翼政治陣營的中心。
其次,左翼阿拉伯政黨幫助以色列阿拉伯人融入社會。20世紀50—70年代,仍然有一些以色列阿拉伯人希望同流亡海外的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取得聯系,通過武裝斗爭的方式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但是隨著形勢發展,越來越多的以色列阿拉伯人意識到,融入以色列政治體系,通過政黨競爭的方式,更能合理且有效地實現政治訴求。例如,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更加關注以色列北部阿拉伯基督徒和知識群體的利益,阿拉伯復興運動受到以色列北部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歡迎,國家民主聯盟的支持者以北部鄉村地區的阿拉伯人為主,而聯合阿拉伯名單的支持者以南部內蓋夫沙漠的貝都因人為主。左翼阿拉伯政黨通過開展政治活動、提供社會服務,幫助阿拉伯人融入政治體系,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2021年進入執政聯盟后,聯合阿拉伯名單推動以色列政府出臺了一攬子幫扶阿拉伯社區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如加大對南部內蓋夫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強化北部阿拉伯村鎮的文化和歷史保護等,有效地維護了阿拉伯人的利益。
最后,左翼阿拉伯政黨在巴以和平進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一方面,左翼阿拉伯政黨是斡旋巴以沖突的特殊橋梁。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多次表示,以色列阿拉伯人是巴以和平對話的橋梁。2021年8月,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藍白黨領導人班尼·甘茨同阿巴斯舉行會談,標志著當時巴以關系出現一定緩和。此次會談離不開聯合阿拉伯名單領導人曼蘇爾·阿巴斯的斡旋。[3]另一方面,左翼阿拉伯政黨呼吁和平理性,反對暴力升級。每當巴以沖突爆發時,左翼阿拉伯政黨都會通過多種渠道發聲,呼吁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保持克制,避免沖突升級。如2014年以色列和哈馬斯發生沖突期間,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梅雷茲黨以及左翼和平組織“現在實現和平運動”在特拉維夫游行,呼吁以色列和哈馬斯實現停火。
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具備較為穩定的選民基礎,在以色列政壇占據一席之地,在一些議題上影響以色列國內政治動向,但也面臨多方面挑戰。
首先,以色列左翼政黨之間缺乏協調。左翼阿拉伯政黨內部矛盾和裂痕反復出現。聯合名單內部紛爭不斷。在意識形態方面,左翼阿拉伯政黨各不相同,其中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突出社會主義,國家民主聯盟倡導阿拉伯民族主義,阿拉伯復興運動主張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阿拉伯聯合名單則高舉泛伊斯蘭主義旗幟。在政黨關系方面,左翼阿拉伯政黨內部常常產生紛爭。聯合阿拉伯名單、阿拉伯復興運動等經常因候選人排序問題同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發生爭端。在2021年大選中,聯合阿拉伯名單決定單獨參選,造成聯合名單分裂。2022年選舉報名截止日期前,左翼阿拉伯政黨裂痕再次顯現,國家民主聯盟退出聯合名單單獨參選。在如何處理同左翼猶太政黨關系方面,左翼阿拉伯政黨內部也存在分歧。2015年大選前,聯合名單同左翼政黨梅雷茲黨展開談判,試圖組建政黨聯盟參加選舉。在聯合名單內部,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力主同梅雷茲黨展開合作,但國家民主聯盟和阿拉伯復興運動主張聯合名單應當關注以色列阿拉伯人選民,反對同梅雷茲黨合作,最終聯合名單-梅雷茲黨競選聯盟未能成功組建。

2023年8月5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議會此前通過法案削弱最高法院權力,民眾再次舉行抗議司法改革的大規模示威。
其次,左翼阿拉伯政黨在巴以沖突中角色尷尬。以色列阿拉伯人既有以色列人的政治身份,又有阿拉伯人的族群身份,使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左右為難。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對以色列當局在巴以問題上強硬政策的批評,常常招致以色列輿論的誤解。2012年,以色列和哈馬斯爆發大規模沖突,阿拉伯復興運動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軍事行動,同情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民眾。此舉遭到以色列右翼輿論的激烈抨擊,甚至有右翼媒體要求將阿拉伯復興運動列為“非法組織”加以取締。但在一些巴勒斯坦人看來,阿拉伯左翼政黨成為以色列政策宣傳的工具。2022年1月,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批評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在巴以問題上“秉持以色列的立場”,“承認以色列為猶太國家,損害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4]
再次,左翼阿拉伯政黨的領導層地域傾向較為明顯。主要的幾個左翼阿拉伯政黨的領導人,幾乎都來自以色列北部。連續擔任41年國會議員的阿拉伯政治人物陶菲克·圖比,聯合勞工黨阿拉伯議員羅斯塔姆·巴斯圖尼,以及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領導人艾曼·奧戴赫和國家民主聯盟領導人賈馬爾·扎哈卡,都來自北部中心城市海法。1949年第一屆以色列議會唯一的阿拉伯政黨拿撒勒民主名單的兩名議員賽義夫·丁·祖比和阿明·薩利姆·賈喬拉,都來自北部的拿撒勒。歷史上農業與發展運動領導人馬哈穆德·納沙夫和合作與兄弟會的阿拉伯議員迪亞卜·奧貝德,以及如今阿拉伯復興運動領導人艾哈邁德·提比都來自北部的塔伊貝。合作與兄弟會領導人尤素夫·迪亞卜來自北部城鎮塔姆拉。聯合阿拉伯名單領導人曼蘇爾·阿巴斯來自北部城鎮的馬哈爾。以色列南部內蓋夫地區許多阿拉伯人認為,左翼阿拉伯政黨缺少對南部阿拉伯人的關注。2022年1月,內蓋夫地區阿拉伯人組建新政黨內蓋夫未來黨,參加2022年以色列議會選舉。[5]
最后,以色列右翼政府推動的司法改革壓縮左翼阿拉伯政黨的生存空間。以色列最高法院是左翼阿拉伯政黨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平臺。2009年,阿拉伯復興運動同聯合阿拉伯名單組成選舉聯盟,但被最高選舉委員以支持和同情“恐怖組織”為由取消選舉資格。兩黨共同上訴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駁回了最高選舉委員會的裁決,允許兩黨參加選舉。2022年12月,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出任新一屆政府總理,并于2023年1月推出司法改革計劃。同年2月,200多名阿拉伯政治和社會人士簽署請愿書反對政府計劃進行的司法改革,認為“改革將首先威脅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合法權利”,呼吁更多阿拉伯人上街參加游行。[6]2023年7月,內塔尼亞胡政府重啟司法改革進程,將之前的一攬子改革方案予以拆分,試圖按照“小步快走”的方式,通過以色列議會賦權新的法案來削弱法院權力。如果最高法院權力受到更大限制,那么左翼阿拉伯政黨的活動空間很可能被嚴重擠壓。
從以色列政治發展史看,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深刻影響了以色列國內政治進程。以色列左翼阿拉伯政黨的未來既取決于自身的發展戰略,也取決于以色列政治發展前景。一方面,盡管左翼阿拉伯政黨都以爭取族群平等、呼吁巴以和平為政策核心,但其內部受到社會主義、阿拉伯民族主義、巴勒斯坦民族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等各種政治理念的“撕扯”,內部分歧難以彌合,短期內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近些年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主導社會輿論,“猶太人國家”政治理念不斷強化,以色列阿拉伯人政治活動空間被壓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左翼阿拉伯政黨影響力的提升。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項目批準號:21VGQ05)的階段性成果
[1]?Majid?Al?Haj,?Immigration?and?Ethnic?Formation?in?a?Deeply?Divided?Society:?The?Case?of?the?1990s?Immigrants?from?the?Former?Soviet?Union?in?Israel,?Leiden:?Brill,?2003,?p.?69.
[2]?陶菲克·圖比是以色列左翼政黨阿拉伯裔重要政治領袖,出生于以色列北部中心城市海法,曾連續擔任以色列議會議員達41年,并長期擔任《聯盟》的主編。
[3]?“Palestinian?Authoritys?Abbas?Said?Trying?in?Vain?to?Meet?with?Raam?Chief?Abbas,”?The?Times?of?Israel,?November?9,?2021,?https://www.timesofisrael.com/palestinian-authoritys-abbas-said-trying-in-vain-to-meet-with-raam-chief-abbas/.
[4]?“PA?head?Mahmoud?Abbas?Reveals?his?Anti-peace?Stance?in?Attack?Against?Israeli?Arab?Politician,”?January?7,?2022,?https://www.tv7israelnews.com/pa-head-mahmoud-abbas-reveals-his-anti-peace-stance-in-attack-against-israeli-arab-politician/.
[5]?內蓋夫未來黨沒有獲得足夠多的選票,未能進入2022年11月的新一屆以色列議會。“Disillusioned?with?Raam,?a?New?Party?Wants?Bedouins?to?Have?Their?Own?Voice,”?972?Magazine,?August?17,?2022,?https://www.972mag.com/raam-bedouin-naqab-abbas/.
[6]?“‘First?to?Be?Harmed:?Arab?Israeli?Leaders?Sign?Petition?Against?Judicial?Overhaul,”?The?Times?of?Israel,?February?18,?2023,?https://www.timesofisrael.com/first-to-be-harmed-arab-israeli-leaders-sign-petition-against-judicial-overh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