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五育并舉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往的幼兒教學將美育規劃為美術學科之中,片面的思維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美育教育的核心是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根本,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為目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與多種學科教學相互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養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本文在五育并舉的背景下,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教育教學情況,嘗試將美育教育與多門學科進行相互融合,培育幼兒全面發展的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達到以美育人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五育并舉;幼兒園;美育課程;融合實踐
美育又被稱之為美感教育,是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將美學原則逐步滲透于各個課程教學之中,用美去感染和熏陶幼兒,結合時代背景讓教育真正回歸本質。
一、參與體驗,領悟勞動之美
勞動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對于每一位幼兒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不經歷風雨的天空,又怎會出現絢麗的彩虹。勞動是創造世界以及未來的根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從小抓起,但是在現階段的幼兒教學過程中,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相對較低,不僅缺乏勞動意識,而且也沒有充分體驗和享受到勞動之美。每一位教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在未來成龍成鳳,有些家長過分注重于幼兒的智力發展,剝奪了幼兒的勞動機會,讓幼兒享受到最好的物質教育,不去承擔任何勞動和責任,但是殊不知這種方式會將幼兒推到無知無用的境地,給幼兒的未來帶來極大的傷害。因此,在五育并舉的背景下,幼兒園美育課程要積極與勞動教育相互融合,通過相應的實際操作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讓幼兒能夠親身體驗勞動之美,在參與和體驗中感受勞動的快樂所在。
例如,幼兒的年齡較小,無論是勞動意識還是勞動觀念都相對較弱,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故事書和圖片為幼兒講述關于勞動的一些童話故事,如《懶惰的熊》《小兔子的媽媽病了》《小水桶》等,在繪本的作用下讓幼兒充分了解到懶惰是非常不好的,懂得愛勞動的孩子是最光榮的,勤勞的孩子才會獲得更多的收獲,一味地好吃懶做什么都不會得到。如果單純地講解幼兒無法深刻理解到勞動的真正含義,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尋找勞動的足跡,帶領幼兒參觀一些成人的勞動。廚房是幼兒一日三餐的主要制作場所,教師可以讓幼兒看到廚師們在每天擇菜、洗菜、切菜、炒菜等等步驟,能夠形象生動地了解到飯菜是廚師們辛苦勞動制作出來的,在日常用餐過程中要尊重廚師的勞動成果,不能夠浪費糧食。幼兒喜歡去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人物或事物,榜樣的力量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小朋友們請你們想一想,你身邊的環境干凈且整潔,你們知道是誰做的嗎?”有些幼兒搖搖頭,有些幼兒舉起手來說:“我看到了,是老師在我們放學后打掃的!”教師平常的行為為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到其中,共同去構建美麗的校園,如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安排值日表,有些幼兒并不會勞動,教師可以漸進地教給幼兒一些勞動知識與技能,當幼兒掌握后可以為其安排不同的職務,有的幼兒負責掃地、有的幼兒負責擦地、有的幼兒負責整理桌子和椅子等等,讓幼兒積極參與到勞動中,并及時給予幼兒相應的表揚,對幼兒的勞動成果大加贊賞,培養幼兒的責任心,讓幼兒學會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通過勞動創造美麗的校園。
勞動是當今教育領域的高頻熱詞,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重以勞樹德、以勞育美,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感受勞動的快樂。
二、探索研究,體驗科學之美
科學知識具有準確性與嚴謹性的特點,在五育共舉下的美育教育與科學教育看似毫無關聯,但是其內在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通過美育能夠讓幼兒增強對美的感受能力,在不斷的欣賞中去發現美、創造美,給予幼兒美的享受與熏陶。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科學領域過分注重對相關知識的傳播,而忽略了讓幼兒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只是一味地采用簡單化的方法向幼兒灌輸知識,幼兒沒有真正理解知識的由來,根本無法感受科學之美。因此,在五育共舉的背景下,幼兒教育過程中應充分展示科學之美,通過不斷實踐與探索,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與科學教育相互融合,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美的熏陶,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實現科學教育與美育教育的完美融合。
例如,美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很多美都有待幼兒去發掘和探索,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在逐漸增加,很多幼兒的口頭禪都變成了“為什么?”,有些問題的背后都隱藏著很多科學道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在與幼兒共讀繪本《搖滾青蛙》時,發現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知識,紅、黃、藍這三原色可以相互混合而成為一種新的顏色,教師可以借此契機引領幼兒開展科學小實驗“神奇的色彩”活動,然后通過不同的顏色混合感知色彩變化的奇妙,從中學習更多的科學原理,多角度地感受色彩之美,增強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活動的一開始,教師可以用變魔術的方式吸引幼兒的關注度,將黃色顏料倒入到紅色顏料杯中,兩種顏色混合后輕輕搖晃,讓幼兒認真去觀察顏色的變化,很快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后漸漸變成了橙色,幼兒紛紛“哇”地一聲叫了出來,覺得這項科學實驗太神奇了,也覺得老師是非常厲害的。幼兒們紛紛瞪著大大的眼睛,迫切地向教師提問:“為什么會變顏色呢?”“如果加入別的顏色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師讓我試試可以嗎?”等等,激發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幼兒對科學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們紛紛躍躍欲試,教師可以先邀請一位幼兒嘗試進行這項神奇的實驗,其他幼兒都紛紛專注地觀看,當在黃色顏料里加入了紅色顏料,混合后輕輕搖晃發現漸漸變成了橙色,幼兒們也非常開心,有的幼兒說:“老師真的變色了,我最喜歡橙色了,我愛吃橙色的橙子,真的是太漂亮了!”幼兒通過課程的學習認識到了顏色的美麗之處,也能夠自己調出更多的顏色,繽紛的色彩給予幼兒無限的想象和快樂,就像是帶動幼兒思維的快樂音符。教師可以讓幼兒去尋找身邊的顏色,想一想如何用紅、黃、藍來調成更多的顏色,并為幼兒發放相應的顏色和道具,讓幼兒嘗試自己去動手操作,可以制作一幅自己喜愛的顏色繪畫作品,幼兒們在實際操作中慢慢地發現了很多美麗的顏色,通過實驗懂得了不同顏色融合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了解到了顏色的奧秘之處,通過大膽的嘗試與探索更加直觀地欣賞到了顏色之美,在觀察與發現中體驗到了顏色變化的樂趣。
通過在科學活動中滲透美育教育,能夠全面激發幼兒觀察以及探究的科學精神,啟迪幼兒的思維,感受科學的美妙之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讓科學的羽翼使美育教育更加豐富多彩。
三、發現理解,感受文化之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是國家的根基,也是國家不斷發展和前行的動力,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里面,傳統文化的熱潮席卷而來,美育教育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傳統文化是實施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文化的作用下能夠充分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在不斷的感染與熏陶中,全面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與人文素養。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各種信息充斥著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很多幼兒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對于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難懂的字詞,幼兒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待加深。因此,在五育共舉的背景下,幼兒園在開展美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給幼兒指引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改善幼兒的思維,幫助幼兒養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幼兒園美育教學質量。
例如,在開展美術課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剪紙開展美育教育,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幼兒介紹我國的傳統剪紙文化,并為幼兒展示各種各樣的剪紙圖案,全面激發幼兒的剪紙興趣,對于教師的介紹幼兒們都露出了驚嘆的眼神,紛紛躍躍欲試。教師可以借此契機開展剪紙活動,提前為幼兒準備好安全剪刀和材質,向幼兒介紹剪紙的基本步驟與方法,讓幼兒逐步熟悉剪紙技巧,神奇的紙張在教師的手中變換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幼兒們紛紛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和彩紙開始學習。一張張彩紙在幼兒的手中上下飛舞,經過一段時間的裁剪后,幼兒們的作品也相繼問世,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相互之間欣賞自己的剪紙作品,也可以讓幼兒分享自己的創作方法與步驟,讓幼兒對剪紙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剪紙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從中感受到了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在親身實踐中體會到了藝術創作的樂趣與成就。體育能夠幫助幼兒強身健體,在活動中認識各種美,幼兒園內都會設置相應的早操活動,在音樂與兒歌的美妙中完成一個個整體動作,能夠幫助幼兒舒展身體,獲得美的感受。在一些走、跑、跳、爬、鉆的體育活動中能夠增強幼兒運動的協調性與靈活性,讓幼兒感受到整體之美,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與發展。教師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幼兒播放一些體育賽事的視頻與圖片,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賽事中也能夠激勵幼兒不斷前行,樹立幼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幼兒融入我國的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如太極拳,并講解太極拳的由來,再教幼兒一些簡單的太極拳招式,最后在幼兒練習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幼兒感受運動之美。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誦讀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記憶力,而且還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使幼兒終身都受益。鼓勵幼兒在園內開展古詩詞誦讀的美育活動,引領幼兒朗誦《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內容,詳細為幼兒講解誦讀內容,讓幼兒一邊理解一邊進行誦讀,感受詩詞之美。
我國很多傳統節日對美育教育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在幼兒園內開展相應的親子活動,如在中秋節開展做月餅活動、在端午節舉辦包粽子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既能夠收獲快樂,也能夠從中去感受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讓美育教育真正進入幼兒的心靈深處。
總之,教育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在新時代的教育征程中,為了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五育共舉的背景下對幼兒開展美育教育,全面滋養幼兒的身心,澆灌幼兒的成長之路,讓幼兒萌發對美的感受與體驗,用心去感受美和發現美,并在實踐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在審美教育的作用下實現幼兒園課程的高度融合。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幼兒美育工作必將逐步深化,在多方努力下更好地促進幼兒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小芳,張學忠.基于美育的“五育”融合課程建設[J].今日教育,2022(Z1):72-73.
[2]張魯萍.幼兒園美育課程的探索之旅[J].山東教育,2020(Z6):19-20.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
22年度課題“五育融合導向的幼兒園美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FJNDKY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