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然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課標的實施,信息化教學已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改革的重要趨勢,將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進行有機融合,可以提升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增進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展現數學的精彩,讓數學課堂更有深度、廣度和溫度。文章就新的教育形勢下,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到數學課堂中進行積極的探討,讓學生以全新的方式學習數學、感受數學、應用數學,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全新的改變。小學教育領域,因為信息技術手段的引入,扭轉了傳統的數學學習形式,為學生開辟了全新的數學學習路徑,豐盈他們的數學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加輕松、高效地獲得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實現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以“黑板+粉筆”進行教學,致使學生的“學”數學變成了“聽”數學,致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喪失,難以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這與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相背離。所以,在新的教育時期下,教師應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習的完美融合,建構富有生命力的數學課堂。
一、創設有效情境,誘發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導入環節并沒有引起重視,認為此環節可有可無,喜歡以開門見山的方式進行灌輸教學,認為講解到位,學生必定能夠理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做,忽略了一個事實,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興趣,花費再多的時間、精力,學生的學習都是這樣低效的。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知識的呈現形式,用形象、生動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深奧、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高效學習知識。基于此,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運用信息化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其產生主動獲取新知的欲望,實現高效學習。
在教學小學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一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了陽陽家春節時拍的全家福,學生們感到非常好奇,只見教師用鼠標拖動照片,一張只拖動其長度,圖片中的人迅速變胖,原先的美感沒有了;一張只拖動其寬度,圖片中的人迅速變高、變瘦,也失去了美感;最后一張,老師同時拖動原來照片的長度和寬度,沒有失去美感。這時,教師出示了幾張圖片的相關數據,讓學生分別寫出后面三張圖片和原來圖片長和寬的比并化簡,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們興趣濃厚地進入了學習中。
在學習新知時,沒有興趣的引領,就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活動很難有序展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精心設計導入環節,為學生營造鮮活的情境,讓學生在內心更加愿意親近數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巧用開放資源,促進學生探索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照本宣科,不注重拓展,致使學生的學習素材有限,難以實現突破和提升,作為數學教師,對此方面應該引起重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尋找、整合、開發有效的教學資源,打破課堂時空的限制,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開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具有多種獲取知識信息的可能,進一步優化數學課堂學習效果。
在教學小學數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打開iPad,到互聯網中尋找不同年份的年歷,然后觀看不同年份的年歷,看每個月份都有多少天。學生們將不同年份的年歷進行比較,發現除了2月外,其他月份的天數,不管是哪一年,都是固定的,4、6、9、11月都是30天,而1、3、5、7、8、10、12月是31天。而2月非常奇怪,有的年份是28天,而有的年份卻是29天。在此基礎上,教師告知學生,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閏年,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教師讓學生到互聯網上查找原因,學生們通過觀看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視頻,知道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提供更為直觀、形象的資源,幫助他們改變以往單一的學習形式,使學生具體地感知數學知識信息,體驗數學學習的輕松與愉悅,更好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優質數學課堂。
三、借助媒體設備,化靜態為動態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借助板書和口述講解進行教學,是靜態化的,不利于學生理解,而數學知識是深奧的,以機械灌輸的形式進行知識傳授,對于思維能力還不成熟的學生來說,很難真正接受,難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且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難以持久地集中,容易分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幫忙,將靜態的數學知識變得富有動感,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打破課堂的沉寂,降低理解的難度,豐盈學生的學習體驗,讓數學課堂變得更有活力。
在教學小學數學“平移和旋轉”一課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對這兩種現象進行簡單的比劃,然后告知學生它們的區別,由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頓悟的過程,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不深刻,學習效果很不理想。其實,細心發現,平移和旋轉具有動態化的特點,僅僅依靠在黑板上畫圖演示,概念的特性難以得到展示,容易對學生造成誤導。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將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具體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遙不可及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可視,教學效果更加理想。例如,教師可以在方格圖中先畫一個三角形,然后運用鼠標,將其拖拽到另外一側,讓學生觀察平移的過程。然后再畫出長方形、等腰梯形等,進行平移操作,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平移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將平移后的3個圖形復制到新的界面,進行拖拽,讓它們旋轉90°,在此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發現旋轉后的圖形形態發生了改變。很顯然,這樣的教學環節,有助于學生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概念,知道它們的本質區別,使學生的認知由淺及深,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深奧性,以往“黑板+粉筆”的靜態化教學模式,教學弊端日漸凸顯,讓學生依靠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數學,難以完成高效數學課堂的建構。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作為數學教師,應努力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媒體設備進行輔助,讓單調的數學知識變得動感十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四、借助班級群,豐富學習體驗
QQ和微信是當前非常流行的即時通訊應用軟件,也是智能手機中的“標配”,可以發送圖片、語音、視頻等,實現溝通的多元化、實時化。對此,很多班級的老師組建了QQ群或者微信群,強化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在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教師也可以應用班級群,將數學課堂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然后上傳到班級群,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下載觀看,增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外,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也可以在班級群中問,教師也可以答疑釋惑,實現查缺補漏。
在教學小學數學“三角形的高”一課時,畫高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有的學生將三角尺拿在手里,不知道怎樣放;有的學生畫的高,沒有達到垂直的要求;甚至有的學生出現隨手畫高的現象。針對學生的種種問題,教師為學生精心錄制了微課,在微課中將畫高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銳角三角形的高都在其內部;而直角三角形只需要畫斜邊上的高便可,而兩條直角邊互為底和高;而鈍角三角形,有的高在其內部,也有高在外部,外高是最難畫的,也是教師在微課中重點進行講解的地方,幫助學生化解理解的難點。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程度,進行反復觀看,增強學習體驗,獲得數學素養的持續發展。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有些學生在課堂短短的40分鐘內,無法深刻地掌握所學知識。對此,教師應做有心人,搜集學生理解的困惑點,錄制成微課,讓學生進行觀看,使他們對知識的認知更加清晰和完整。
五、精心設計練習,提升應用能力
當前,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對練習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練習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優質、高效的練習,可以促進理解,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練習,以書面解答為主,形式單一、機械,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下。且大多數情況下,教師設計的練習和例題保持一致,無形之中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無法展示學習個性,這就導致學生只能以被動的方式進行練習訓練,很難產生參與感、成就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吸引學生參與練習的趣味性,凸顯主體地位,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小學數學“條形統計圖”一課時,教師運用問卷星設計了一個調查,調查內容:學校打算組建五個興趣小組,分別是聲樂、舞蹈、航模、籃球、機器人,如果每個學生只能參與其中一項,你打算參與哪一個?這樣的調查性內容,取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們自然愿意參與其中。然后紛紛在問卷星上面給出了答案,隨即教師將相關數據公布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數據,制作成條形統計圖。學生們根據課堂中所學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制作出自己滿意的條形統計圖,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不難發現,富有鮮活性的作業內容,學生們更感興趣,更愿意參與其中,在完成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又可以體驗到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練習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診斷。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教師應改變以往的練習形式,將信息技術植入練習中,誘發學生完成的興趣,培養他們活學活用的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信息化素養。
總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正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讓學習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補充學習資源,幫助他們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生輕松地習得數學知識,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出發,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數學課堂中適時地融入信息技術,豐盈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悟數學的真諦,提升他們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暢享數學的魅力和精彩!
【參考文獻】
[1]陳怡彬.“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研究[J].智力,2022,697(31):52-55.
[2]朱文秀,張以學.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途徑[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567(12):70-72.
[3]王麗萍.探究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234(11):52-54.
[4]鄧賽,戴彥勛.三環五步:信息化環境下數學品質課堂構建與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22,434(3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