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在前任班主任的描述里,軒軒是一個極度內向的孩子,幾乎沒有聽他說過幾句完整的話。課堂上,老師提問,他也是低著頭不情愿地站起身,半晌才從嘴里蹦出3個字:“我不會”,聲音小得把耳朵湊到他跟前都聽不清。一來二去,科任老師便很少請他在課堂上發言了。因為拒絕溝通,他也漸漸被同學們忽視,成了班里的“隱形人”。
軒軒拒絕溝通,軒軒媽媽卻經常與我聯系。她抱怨自己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抱怨丈夫沒有責任心,在家就是個“甩手掌柜”;抱怨孩子不爭氣,離她的期望值太遠。從她的吐槽里,我似乎感受到了一個中年女子的不易,或許她也是想通過這樣的途徑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吧。
于是,我開始留心軒軒的言行,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軒軒看似木訥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敏感而善良的心:他做作業的速度不快,但是質量挺高;他幾乎不和其他同學交流,但是大掃除的時候,他總搶著干活;他上課的時候從來不會主動發言,但偶爾說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他也會抿嘴微笑。
“隱形”男孩的背后
我決定到軒軒家里家訪一次,一方面是及時了解軒軒的家庭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積極回應軒軒媽媽的主動溝通。
在軒軒家家訪的1個多小時里,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軒軒媽媽在滔滔不絕地傾訴,軒軒爸爸和軒軒挨坐在沙發一角,稍顯尷尬。為了緩解氣氛,我特意說軒軒這段時間在學習上有進步,誰知軒軒媽媽竟然打斷了我,對著軒軒一臉嚴肅地說:“軒軒,你可千萬別驕傲,就這么點進步,沒什么了不起的。你看看對門王阿姨家的孩子,比你小兩歲,人家早就是中隊長了……”軒軒沒有吭聲,只是把頭埋得更低了。
家訪結束,軒軒爸爸執意要把我送到樓下,他有些局促地說:“劉老師,您別見怪,軒軒媽媽脾氣比較急,對孩子要求比較高,孩子達不到她的要求,她的情緒就容易失控。我有的時候也想管管孩子,她卻嫌棄我對孩子要求太低。她是做財務的,工作忙壓力大,也挺不容易的?!?/p>
綜合軒軒的情況,我決定先向心理老師求助。
心理老師在和軒軒進行了多次一對一的交流后,向我反饋,說軒軒是低自我價值感的典型表現。這類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價值等方面的認識和評價偏低,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兒童沒有正確看待自己的經驗,更沒有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他們只能通過與他人接觸,根據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形成自我價值感。家庭是自我價值感形成的首要場所。軒軒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和媽媽對他的教育方式等因素都會對他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媽媽過多的批評和否定容易導致軒軒產生較低的自我價值感。
看見與被看見
對于類似軒軒這樣低自我價值感的孩子,需要從“看見”到“被看見”開始。先“看見”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樣子,然后再“被看見”。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我做了以下嘗試。
1. 尋找有效方法,正確評估自己
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信念是早期教養所給予的,并不能代表真實的情況。軒軒的心理現狀之一就是“我不會”“我不行”,無端懷疑自己的價值。
鑒于軒軒短時間內很難與同伴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我嘗試引導他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下對自己的認識。觀察自己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方法,通過反省自己、分析自己來了解自己。學會經常反省自己,自我檢查功過得失,從而使自我認知更加客觀和穩定,避免認識偏差。在思維導圖中,我看到了一個喜歡畫畫、做手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靦腆男孩。
軒軒似乎不排斥這樣的表達方式,他畫得十分專注。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囑咐軒軒可以根據自己的變化隨時修改思維導圖。
2. 爭取多方支持,不斷提升自己
軒軒的心理現狀之二是“我沒有什么優點,沒法和別人比”。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可以經受很多挫折,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即使取得了成功,還是會無端懷疑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必須幫助軒軒發展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此才能讓他有不斷提升自我的動力。
學校有一周一次的社團活動,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軒軒選的是美術社團,為此,媽媽還有些不滿,在電話里埋怨孩子不務正業,提出想給孩子換一個社團。我委婉地拒絕了軒軒媽媽的要求,并向她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其次,學畫畫并不是不務正業,相反,興趣愛好的培養很大程度上會對學習產生正向作用;第三,對于軒軒的一些想法和行為,只要不是反面的,請媽媽盡可能地支持和肯定,因為媽媽的角色在軒軒的成長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媽媽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一個表情,都會影響軒軒對自我價值的判斷。軒軒媽媽在電話里沉默了許久,最后說:“劉老師,我聽你的!”
第一個月的社團活動結束,我找美術老師了解軒軒的情況。美術老師對軒軒大加贊賞:“這孩子雖然話不多,但對繪畫表達有自己的想法,是棵好苗子,建議好好培養!”有了美術老師的肯定,我心里愈發有了底氣。我向美術老師要來了軒軒這個月的作品,在班級里展示和表揚,同學們都對軒軒報以熱烈的掌聲。我第一次看到他激動而漲得紅通通的小臉。我還把軒軒的畫都拍下來分享給他的媽媽?!斑@真的是他畫的嗎?”軒軒媽媽一個勁地重復著這句話。我明顯感覺到她的激動和喜悅。我趁熱打鐵,把美術老師的建議轉達給軒軒媽媽,她立刻承諾要給軒軒報一個畫畫興趣班。
兒童節前夕,美術老師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軒軒的作品在市少兒藝術大賽上獲得了金獎。我難掩激動之情,想趁此機會給軒軒辦一個校園個人畫展。我的想法得到了美術老師的支持。我們打算事先不告訴軒軒,算是給他一個驚喜。兒童節前一天,我把畫展的電子邀請函發給了軒軒媽媽,請軒軒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學校見證軒軒的高光時刻。軒軒媽媽回復我:“好!一定來!”
兒童節當天,我帶著孩子們來到學校的藝術長廊,當看到軒軒的畫作時,所有的孩子都驚呼起來。軒軒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站在長廊的另一頭,竟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軒軒媽媽快步走過來,一把抱住了軒軒,動情地說:“孩子,你就是媽媽的驕傲!”那一刻,我分明看到軒軒和媽媽的眼角都濕潤了。班會結束后,我把畫展的留言板送給軒軒,上面寫滿了觀展的同學和軒軒的爸爸媽媽對軒軒的鼓勵和贊賞。軒軒看了許久,抬起頭對我說:“謝謝您!”
我的心在那一瞬間似乎被觸動了,軒軒從“我不會”到“謝謝您”,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雖然仍然只有3個字,但這3個字的分量和意義讓我看到了希望。
3. 挖掘自我潛能,勇于突破自己
在我的推薦下,軒軒以全票當選了美術科代表。他格外珍惜這個機會,工作認真的他常常得到美術老師的夸贊。他和同學間的交流也慢慢多了起來,課堂上也偶爾可以看到他舉起的小手。
一次,軒軒來辦公室取美術作業本,我無意中說了一句:“書畫是一家!軒軒,你的畫畫得這么好,也可以去學點書法?!避庈幯劬σ涣粒瑔枺骸拔倚袉幔俊薄安辉囋囋趺粗佬胁恍??”我笑了。
第二天,軒軒媽媽又在網上給我留言:“劉老師,軒軒昨天回家說想學書法。我覺得這孩子現在特別有上進心,就一口答應了。謝謝您的引導!”
我回復:“我們都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軒軒媽媽,你也是哦!”
如果我們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種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給它提供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然后等著它,看它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實。(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湖市新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