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蓮
未來社會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迅速獲得新知識的能力,為了使我們下一代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從現在抓起,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增長他們的智慧與才干。
創新能力一般稱為“創造力”所謂創造力,是指能提出達到某種目的或解決新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創造出具有新的社會和文化價值東西的能力,并以此作為奠定人格特性的基礎。
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借助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
創新動機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創造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創造活動的原動力,并不斷強化活動以達到目的。心理學認為動機因內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引起,并要求二者順利結合,使個性表現出適應性行為。
首先,應加強創新目的和意義的認識,樹立責任感。指導學生認識創新能力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系,是民族興亡的關系所在;認識創新性學習與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的關系。通過周恩來、童第周、錢學森、等人物如何運用聰明才智為國家創造貢獻的事跡,教育學生“民族興亡,匹夫有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其次,消除學生創新的疑懼心理,確立信心。創造發明并不是少數人所特有的,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創造因素。要及時反饋,運用鼓勵性評價,創設成功的機會,使學生產生積極體驗。如在教學三位數連加9+9+9時可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你喜歡怎樣算就怎么樣算,其中有個學生是這樣算的:因為3個9分別接近3個10,所以3個10相加是30,再從30里面減去3最后結果是27,教師隨即對這位學生作出肯定評價:這是一種快速、新穎、有獨創性的計算方法。這就是學習中的創新發明。學生很快領悟到:別人未曾想到的我首先想到;別人是這樣想的,我還可以那樣想,別人想的表面,局部,我想的深刻、全面就是創新。教師的有意引導,學生即能理解“處處是創新之地,天天是創新之時,人人是創新之人。”“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沿石”之含義。教學中我提倡了六可以:錯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補充,沒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見的可以爭論,不明白的可以發問,對老師的教法可提意見。在組織教學中我以“誠于嘉許,寬于稱道”的態度,充當智多星,向導、顧問和合作伙伴的角色,把愛心、微笑、激勵成功和信任帶入課堂,在足夠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才真正消除了恐懼心理,樹立了信心,創新能力才得以充分發揮。
二、巧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創新
新導入的內容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教學要注重民主,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提問。例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內容時可創設“曹沖稱象”故事情境導入,教師啟發:曹沖利用什么方法來稱出大象的重量的,能不能用其它物品來替換,你能幫曹沖想出更好的辦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用水替代石頭;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用泥土來替換石頭;有的學生還認為可以岸上的人替換大象,因為人聽從指揮,既省時又省力,這些學生的想法多富有創意。盡管曹沖的做法在當時就是創新,但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敢于向先進經驗挑戰,因為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創新中發展,完善的。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功能,找準想象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物體的容積時可誘發學生的想象:烏鴉飛到一片沙漠上,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找啊,找啊,找了好長時間終于找到半瓶水。可是當把嘴伸進瓶里時怎么也喝不到水,烏鴉非常燥急,同學你們能幫烏鴉想出一個好方法使它喝到水嗎?同學們思維活躍,紛紛爭著發言,有的說可以找一塊石頭把瓶子砸壞來取水,也有的同學說把瓶子倒過來取水喝,也有的同學說找來一根管子通到瓶子里來取水喝;還有的同學說找一些小石塊放進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位升,這樣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這位同學的想法多富有創意,他沖破了定勢思維的束縛,邁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點燃了創新意識的火花。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主要在于教師在教學中巧妙的設疑,因為創新起源于思,思起于疑,好奇心求知欲就是疑的源泉。
三、改變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創新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學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之一,這種對某類知識或某門學科的喜愛和偏好就是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促進一個人發揮整個身心的積極性,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憑借粉筆、黑板等教學工具靠滿堂灌的方法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新一代的教師要償試和引進新的教學方式,要借助網絡和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資源來設計出既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要多問學生“為什么”引導學生對學習中的一些現象進行思考。在對學生提問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提出他們心中的疑問,允許他們“異想開天”由于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成人的眼里往往比較幼稚,甚至比較可笑,作為教師應該耐心地對待和解答這些問題,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新,切不可以敷衍了事。更不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灌輸給學生,這樣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喪失提問的能力,創新能力更是無從淡起。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數學教學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新素材,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優勢,努力讓豐富多彩的課堂成為培植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當然創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只有潛心研究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多形式、多角度、把創新教育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培養。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以穩步的提升和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