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秋玲
(綿陽市川交公路規劃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四川綿陽 621000)
園林綠化設計與規劃一定要立足于已有條件,堅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對綠化自身設計與規劃都要有一定合理利用,與其他綠化相比,園林綠化更注重是一種和諧與關系到環境的一種綠化協調活動,在進行園林綠化規劃在公路上的運用與設計時,我們不僅要將設計與周圍環境聯系在一起,還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實現整體和諧。
園林綠化是體系運作過程,它是體系整體運作和體系整體和諧統一過程。在進行城市綠地構建時,要想將現有植物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就必須要對現有體系中植物體系進行全面研究,并對它們進行歸類,構建出完善生態體系,為城市多樣性綠化構建奠定堅實基礎。在進行城市綠化時候,自然景觀是天然生長出來,通常與人們美學需求不符,在進行城市綠化時候,通常會被改造成相對規整植物體系。確保城市綠地開發與設計具有系統性導向與需求[1]。
在進行園林綠化風景設計時,要把都市園林與都市文化相融合,使之與都市特色相融合,這在許多城市園林建筑中都有反映。在景觀規劃中,大多數景觀規劃都要考慮到景觀規劃與周邊景觀規劃之間關系,尤其是大多數景觀規劃中,往往不能滿足這些需要[2]。通常來講,對都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都是建立在都市特色之上,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可以與地方具體發展狀況、天氣狀況、地形地貌、歷史文化等因素相聯系,然后對其展開一系列研究,最后決定其發展大方向,實現將園林設計與景觀布置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生態環境開發與研究始終是我們實現環保與保護環境的一項主要手段,而生態學也在這個進程中逐步發展起來。在園林設計與綠化規劃中,我們更要始終掌握并理解生態學需求,在園林風景設計中要持續地強化生態園林構建,與傳統園林相比,生態園林是一種新型園林,我們從19 世紀末就已經對其進行深入探討,在經歷漫長發展之后,我們在技術上已經有很大進步。與傳統園林相比,生態園林更重視其所具有生態功能,其具有公共性、觀賞性、整體性等諸多特點,而要實現生態環境發展,通常都要求我們對周邊生態系統和生態循環有全面認識,尤其是近年來,環境發展受到某種程度制約[3]。
綠地規模、大小存在著差異,其所具有各種功能也存在著差異。在城市發展和城市綠化設計中,更是要符合這些需求。在面對不同城市,在不同地方進行發展和研究時,我們都要維持和諧一致態度,并要對綠地進行總體布局。在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要充分地考量到整個城市總體風貌,根據其使用和功能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布局,構成完善綠化景觀體系,要把社會對綠化需求應用到綠化設計之中[4]。
通過對道路綠化工作組成部分分析,其主要包括4個部分,包括工程設施建設、地形改造、綠化栽植及場地鋪設。與公路功能有關,在進行公路景觀綠化建設時,必須保證與之有關車輛通行安全,為解決這個問題,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車輛行車視覺需求,主要包括以下4 個方面。
(1)在十字路口視覺三角區域內,為保證司機視覺效果和安全性,在進行曲線區域內種植植物不能影響司機視覺效果,保證司機視覺效果與行車安全。
(2)由于曲線外緣植物覆蓋,在進行規劃時,必須采用一次均勻種植方法,這樣有利于司機根據植物生長趨勢來判斷路線改變,起到指導司機效果。
(3)在進行公路設計規范分析時,必須以公路一定區域為機動車通行空間,在此區域中,不能種植相應植物,而特定通行空間所需資料,則必須依據當地交通設計規范,以科學方式獲得。
(4)以適應基本公用設施布置與植物成長需求,避免太陽遮蔽及對綠地造成嚴重影響情況[4]。
3.1.1 收費站、管理用房、養護站等
收費站、管理用房、養護站等是公路管理人員辦公、休息和服務地方,在進行景觀綠化設計時候,要將人性化設計理念作為重要一環,將讓管理人員工作、休憩成為最重要一環,同時還要考慮到使用功能。收費站景觀布置應該以院落為中心,并與建筑功能分布相匹配,對種植方式進行適當選擇,綜合樓前、收費站入口以及停車場旁邊綠地都是關鍵景觀節點,應該對植被進行精細布置,采用喬、灌、草復層組合,進行自然分組栽種,將花朵和色葉灌木點綴其中,再與地被彩帶相匹配,實現喬灌木和地被完美融合,創造出一種具有引導性和吸引力景觀。在人不多地方,如養護工區、配電房、垃圾點、建筑物后部,主要采用疏林草方式,這樣既能確保綠化質量,也能節省費用[5]。
3.1.2 服務區及停車區
服務區是集加油,餐飲,住宿,休息,娛樂,購物,廣告于一身綜合性區域,同時還包括公路養護和管理。與普通公用設施相比,高速服務區不僅為高速運行、交通運輸等提供硬件條件,同時也是將高速使用者從封閉式狀態回歸到開放式狀態外部環境。服務區景觀綠化設計,主要采用空間劃分和植被布置兩種方式,以建筑物為主體,在傳統園林藝術基礎上,與現代園林表現手法相融合,并用植物造景點進行組合,引進行走系統和戶外休息區,達到觀賞、休閑、提升環境品質目標。在需要著重打造服務區中,還可以設置帶有一定文化內涵雕塑、景觀小品、景墻、鋪裝圖案等。如果是在交通和旅游相結合服務區中,還可以開設小型游園,這樣就可以將管理服務區人性化設計理念和高速管理水平表現出來。在服務區入口和主要服務建筑等主要景觀節點上,應著重設置,并充分考慮到人們對其密切關注。在服務區內,為滿足司機視野需求和旅客觀賞需求,沿著主線側面,在綠化方面,主要采用具有很高觀賞價值常綠喬木,從總體上創造出濃厚綠色氛圍,起到引導、提示和展示效果。對加油站區域進行綠化,主要是小喬木和灌木,在防火走道中,不能阻擋車輛視野,也不能使用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含油性或有絨毛植物[6]。對于那些游客稀少設備房,如配電房、汽車維修區,則應以綠色化植被將其分隔開來,以遮蔽不好風景。停車區內綠植必須以確保視野開闊、不影響駕駛人視野和對汽車遮蔭要求為前提。在樹梢上可以放置顏色鮮艷植株,以達到提示、引導效果。
房建區園林設計要以本地自然和文化為基礎,把道路景觀作為總體,統籌規劃,統籌安排。在進行本方案時候,必須遵守下列原則。
3.2.1 整體性原則
房建區園林綠化要與公路路基兩側、中間帶、互通、隧道進出口等主要道路園林綠化形式相配合,形成整體園林風貌,防止園林景觀出現片斷性堆積與拼接現象。從房建區建筑風格,色彩,設施標志,植物種類,園林設計技巧等幾個角度都可以反映出整體特征。
3.2.2 特色性原則
在整體基礎上,同一公路上服務區、收費站、停車區等不同房建區,可以依據其地理位置、地域文化、基地環境等要素,來選擇不同園林設計風格,使房建區園林風格具有自己特點,以防止單一園林風格造成美學上疲勞。
3.2.3 人性化原則
要做到“以人為中心”,站在用戶立場上,營造出一種滿足人身心需要園林環境。在園林空間規模、色彩、鋪裝材料和風格以及休閑設施布置上,都可以反映出園林人文關懷。特別是在無障礙環境中,要選擇無毒、無飛絮、無針刺、有香味或有顯著觀賞部位特征植物為好,能提高辨別性和指導性。
3.2.4 文化性原則
通過對房建區所在區域歷史與文化資料挖掘,提煉出符合時代要求內容、形式與風格,提煉出當地文化符號、圖案與形態,形成園林要素,使園林具有“文化屬性”,表現出區域文化特征。
3.2.5 可持續發展原則
通過園林設計方法,與自然環境相聯系,盡量減少對自然影響,增強周圍環境和生態,充分使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對植被進行合理設計,實現植被穩定演替,實現生態系統均衡可持續發展[7]。
利用天然植被分布方式,將喬木、灌木、花草與原有地貌進行合理組合,形成層次豐富,分布均勻,相對穩定前衛植物群落,使得植物的美都得以體現。在樹木選用上,選用許多當地樹木,如銀杏、紫薇、黃連木、香泡、香樟、樸樹、欒樹、紅楓、雞爪械、垂葉榕、三角梅等。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和開花灌木互相配合,使得人造綠化更加貼近自然,更加和諧,也反映植被季節自然驟變的自然景象。具體施工方法和步驟如下:整理現場→定點放線→放坡→挖坑→選苗→塊苗→運輸→種植苗修剪→喬木苗栽種→灌木苗栽種→植苗栽種→草皮鋪植→澆水養護管護。在種植形式方面,對過去隊列整齊有序種法進行一次變革,采取對總數量進行控制方式。在此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種植位置進行相應調整,進行三五成群組合種植,對周圍自然環境進行最大程度模仿,以植物的四季變化和顏色色彩要求為目的,最終實現對其進行生態綠化。
不僅要具備防光、防眩、調節疲勞行車安全性能,而且要做到四季常青,美化道路環境,同時也要兼顧到后期維護和管理費用。應選用與本地氣候相適應、抗旱緩生、耐修剪、抗污染的樹木或灌木。選擇在公路上廣泛應用常綠喬木為主體,并與其他小喬木如紫薇、雞爪械、三角梅等相結合;灌木如紅花檵木、金葉女貞、杜鵑、紅葉石楠、灑金珊瑚等相結合;地被植被主要為麥冬、臺灣二號、混播草坪。將該樹種與上述任意一種灌叢、地被配置,按4~5km 間隔栽植。這樣變換,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單一圖案而產生視覺疲勞,使得中心隔離區綠地達到“遮擋陽光、緩解疲勞”“四季如春”“美化道路環境”的效果。
在填筑過程中,采用兩個階段方法。在填方邊坡施工完畢后,立即進行植被和灌叢保護和綠化,防止土壤侵蝕。這是非常關鍵步驟。填方邊坡采用人為方法。從沿途天氣情況來看,6—9 月是降水最多季節,若不能在此種植草木,數月暴雨侵蝕會導致嚴重土壤侵蝕。這不但會抬高河床,污染環境,損害區域生態環境,還會危及到公路安全性。為實現環保和生態綠化,在填方邊坡填筑工藝一完成,立即進行邊坡種草綠化保護。在邊坡上種植植被時,為保證植被多樣性,并與周圍生態環境相協調,一般都會在邊坡上種植當地草皮。這里不僅有一種植物,還有許多植物種子,這些植物一旦發芽,就會與周圍環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進行生態綠化第二個步驟,就是采用自然配置方式,以邊坡狀況和地形為依據,將沿途普遍存在本地喬、灌、花等樹木,如香樟、紫薇、黃槐、小葉榕、三角梅、女貞、欒樹等,讓填方邊坡與周圍環境更加融為一體,凸顯保護自然、融入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高速生態綠化理念。
開挖邊坡綠化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種草,做好防護工作。路塹邊坡在開挖后,若不能對其進行植被保護,同樣會造成土壤侵蝕,進而造成滑坡。一旦發生滑坡,將會引發許多問題,比如征地,項目投資將大幅提高,有滑坡還會危及到附近高壓線或房子,需要拆除;但是,由于建筑物和高壓線拆除涉及范圍較大、工作困難、耗時較久,對全過程建設和施工都有很大影響。開挖邊坡植物保護工作也應適時開展。針對不同坡地條件,可以選擇不同護坡措施,如直接噴播植草,掛三維網噴播植草,有機基材噴播植草,路塹邊坡注漿錨桿框架式掛網植草,灌木混合種等。對開挖方邊坡進行噴植造林,需使用3 個草類、2 個草類或更多灌木類植物,盡快實現開挖方邊坡邊坡不受降雨侵蝕,實現基本生態造林目標[8]。
公路綠化是公路體系建設中一項重要工作,公路綠化狀況直接影響著一座城市整體風貌,也直接影響著一座城市品位。公路綠化工作中,必須加大對公路綠化投資力度,以確保公路綠化工作順利進行。工作人員不僅要對相關工程原理有了解,還要具備較高公路綠化養護技能,還要有過硬專業素養,才能創作出既美觀又實用景觀作品,達到城市綠化管理條例規定要求,達到可持續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