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瑤潔 香港中文大學
羅家駿 海目星(江門)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競爭的加劇,企業社會責任逐漸成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實踐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全面、科學地測評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國內外學者在企業社會責任測評研究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構建了多種指標體系和測評模型,并應用于不同行業和企業[1]。例如,國外學者Rawls 和Dunfee(1994)提出了“道德契約論”和“社會契約論”等理論框架,國內學者則基于ISO26000 標準和UN Global Compact 指導原則構建測評模型。
1.公司治理測評的概念和意義。公司治理是指企業從內部管理結構和規范方面來保障各利益主體權益,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公司治理測評旨在評價企業在內控、信息透明度、風險管理、合規性等方面的表現,具有推動企業規范管理、優化組織結構、提升企業形象、增強風險防范能力等重要意義。
2.公司治理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在公司治理測評中,通過構建綜合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從戰略規劃、內部治理、股權結構和信息披露四個層面對企業治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可以為企業提供有效的改善和優化建議,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增強市場競爭力。

圖1 公司治理測評指標體系
1.企業績效測評的概念和意義 。企業績效測評是評價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績效的過程,包括財務、市場、產品、客戶、員工等多種績效方面[2]。企業績效測評能夠對企業與同行業企業、不同行業企業進行比較,并能為企業優化調整策略、提升效益、實現可持續經營提供科學可依的指導。
2.企業績效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1)策略績效層面。①企業戰略目標:評估企業是否有效地制定和實現戰略目標,并與市場趨勢相匹配。②市場競爭力:考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表現,包括市場份額的增長和品牌形象的塑造。(2)財務績效層面。①企業財務狀況:評估企業資產、負債、現金流和利潤等方面,反映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②成本和利潤:評估企業在成本管理和利潤獲取方面的能力。(3)客戶績效層面。①客戶群體:考察企業現有客戶的數量、質量以及潛在的客戶。②客戶滿意度和留存率:評估客戶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及客戶的忠誠度和留存率。(4)內部流程績效層面。①企業管理流程:評估企業內部流程的效率和精益化程度,包括生產制造流程、供應鏈管理等關鍵業務流程。②產品和服務質量:考察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以及產品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1.環境責任測評的概念和意義。環境責任測評是對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情況進行評價,包括企業對環境法規的遵循程度、對環境負責的態度、環境資源的使用與保護、環保投入、社會責任履行等多個方面[3]。環境責任測評關乎企業形象和各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測評指標良好能夠推進企業環境友好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繁榮。
2.環境責任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1)監管遵從層面。①環境法規遵循程度:評估企業是否認真解讀和遵守相關的環境法規和政策。②環境檢查:考察企業接受環境監管單位的檢查和評估情況。(2)環境與資源利用層面。①資源利用:評估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和回收及節約情況。②廢棄物處理:考察企業廢棄物的處理措施是否合規和是否進行了有效的資源化利用。(3)生態保護層面。①生態環境:評估企業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企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情況。②公眾參與調查和反饋:考察企業是否主動與公眾溝通、接受反饋并采取相應措施。(4)社會責任層面。①公共服務:評估企業在社會公共領域的貢獻,如教育、醫療、基礎建設等。②員工關懷:考察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的關懷和落實程度。
三維測評模型是一種綜合性的評估方法,通過歸納總結公司治理、企業績效和社會責任三個維度的測評指標,構建綜合的測評指標體系,對企業或項目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和分析。該模型由目標維度、過程維度和結果維度三個維度組成(如圖2 所示)。

圖2 三維測評模型示意圖
案例研究是用來探究個案(如企業或區域)在特定環境中的行為、決策和結果,本文所選取的案例公司為A 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該企業以綠色發展為戰略目標,重視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并在過去幾年內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經驗和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法和訪談調查法等,收集了該企業的歷史數據、年度報告、管理制度文件以及相關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本案例研究為深入探討該企業在公司治理、公司績效和環境責任方面的實踐經驗,應用三維測評模型進行評估和總結。
1.目標維度。(1)戰略目標:企業以穩固國內市場地位,拓展海外市場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戰略目標,強調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2)經濟目標:使資源利用最大化,降低成本,創造高利潤。(3)環境目標: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廢棄物回收率,推廣綠色生產和開發低碳新能源等。(4)社會目標: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引領行業綠色發展,打造中國杰出品牌,回報股東,奉獻社會和造福員工。
2.過程維度。(1)環保管理。①發布《環境保護白皮書(2012)》并設立企業環保部門,采用創新綠色技術開發低碳能源,構建“SINOPEC+平臺”推動構建可持續的塑料循環利用產業鏈,啟動實施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②建立環境監測體系、環境績效考核制度、環境事件問責處分制度,把ESG 融入公司生產經營中,加強ESG 管治的頂層設計,積極參與中國ESG 生態體系建設。③積極參與濕地保護工作,加大對生態水源保護力度,啟動塞罕壩生態修復示范林項目等。例如,2013 年至2015 年開展 “碧水藍天”環保行動,3 年投入 228.7 億元,實施 803 個環保綜合整治項目[4]。(2)社會責任。①創建企業社會責任網站,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成立3132 支青年志愿服務隊,發動8.7 萬名企業青年志愿者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社會公益、品牌公益、服務社會和環保公益,開展如“健康快車”“情暖驛站”“愛心加油站”“環衛驛站”“卡車司機之家”和“春蕾女童”等活動。例如,自2004年參加國家防盲治盲“健康快車”慈善事業,已累計捐資1.9 億元,白內障手術成功率99.9%以上,每年平均治療3000 人;自2002 年至今,在西藏班戈累計投入5.29 億元用于教育、醫療、衛生、安居、交通等領域援建項目及其他慈善活動;自1990 年起向岳西縣累計投入資金 2380 萬元和物資,受益貧困人口近20 萬[5]。②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構建合理分配關系,工資分配加大向基層一線、關鍵艱苦崗位和專業技術人員傾斜力度,控制不同崗位之間收入分配差距;制定中長期激勵機制,如: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設立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企業工會通過救助金管理政策和開展體育文體等活動,精準幫扶人員共計196164 人次;實施境內外股份回購,提升股東回報。(3)資源利用。①實施資源戰略、國際化戰略、市場戰略和一體化戰略,以原油、天然氣和成品油資源為基礎,以替代能源和非常規能源為補充,資源獲取渠道多樣化,增強資源保障能力。②公司擴大海外油氣投資和境內外煉化合作,建立國際貿易緊密結合的良性互動體系,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③推進數字化轉型,以“工業互聯網+”推動業務數智化發展,打通上、中、下游,優化整體產業鏈,加強板塊、區域、企業之間的資源優化整合,推進煉化一體化、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實現產業規模化和集群化,實現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
3.結果維度。(1)經濟結果。①2022 年度,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181.68 億元,同比增加21.06%,營業利潤高達964.14 億元,境內油氣產量創歷史新高,儲量替代率達165%,盈利創近十年最高水平,納稅693 億元,排全國第五。②企業已成為全球卓著品牌,企業官網顯示品牌價值高達263.98 億美元,在2023 年度中國品牌價值信息評價中穩居行業第一,品牌價值高達3586.21 億元。(2)環境結果。①實現了“無異味工廠”和“無廢集團”建設,嚴格把控質量風險,未發生產品回收事件。完善了清污分流系統,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廢棄物處理效率。②積極推動了碳達峰、碳中和起到試點示范作用,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治理。(3)社會結果。①連續15 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社會披露公司履責實踐和成效,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帶動當地人口就業和經濟發展,例如20 年來班戈縣的GDP 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2%以上,岳西縣20 年來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在兩位數以上[5]。②員工薪資水平和員工滿意度較為一般。根據87723 份員工工資樣本統計顯示,2023 年中企業在全國的平均月薪為12043 元,同比增長6%,其中29%的員工高于平均薪資,但低于同行業公司;372 名在職和離職人員給予企業的評分均值為3.6 分(總分5 分),優于62.3%的同行業公司。③客戶滿意度較高。2022 年參與評價客戶數1.33 億名,客戶評價次數達3.67 億次,滿意度99.9%;2022 年客戶滿意度共采樣3542 份問卷,總體評價得分為94.2 分,客戶評價滿意度與參與率持續提升。④企業內部出現貪腐行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企業個別高層領導和工程高級專家因嚴重違紀違法被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從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案例企業在目標維度和過程維度表現飽滿,企業績效和環境責任層面表現良好,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經驗和成果。但結果維度出現干癟,因在公司治理層面存在漏洞,對企業和社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針對以上問題,建議案例企業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公司治理:完善董事會組織架構和“三會”制度,積極采取廉政防控措施,加強核心管理層監督與管理;健全高層決策機制和內控體系,規范和監督高層管理團隊的行為準則;強化法律法規和思想道德教育,完善薪酬機制,提高員工薪資待遇,激勵員工遵守職業道德和廉潔原則。此外,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信息流通,設立舉報系統和反腐敗政策,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和思想教育工作,鑄造廉潔思想以促進企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第一,三維測評模型是一個較全面、客觀、綜合的評估方法,雖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適用于對企業或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在評估指標的選擇、權重分配等方面,需要實事求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以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第二,企業在實踐過程中,需要積極協同各方力量,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市場等,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進程。建立合作機制、多方協商、利益平衡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第三,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經濟、環境和社會和諧發展。企業需要加強組織和制度建設,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不斷創新和改進產品、服務和管理模式,進而實現對環境和社會的保護和延續。第四,公司治理、企業績效和環境責任的三維關系反映經濟、社會和環境三維的關系,企業需要尋求更為開放性、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實現三維平衡,為企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本文受限于時間和資源等因素,采用了文獻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雖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情況和經驗總結,但三維測評模型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應用該模型時,雖然從目標、過程和結果三個維度真實反映其綜合情況,分層次地展示了評估的過程,但指標選擇較為困難,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資源,而且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此外,指標權重分配不明確,需要根據評估目的和企業特點進行合理分配,但其確定性存在一定的難度。未來需要探索更科學、更完整的測評體系,明確并量化指標以獲得更準確的評估結果,從而提供更完善和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