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泰
(1.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31;2.山東省建筑工程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31)
當前配制建筑砂漿的過程中,一些工業廢渣(如鋼渣、礦渣等)已經得到應用,上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漿的生產成本,而且使砂漿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等都有所改善[1];但由于廢渣的穩定性不良導致的膨脹問題(如混凝土爆裂等)影響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是制約鋼渣等工業廢渣在建設工程領域廣泛應用的瓶頸,因此無論是作為顆粒狀的細骨料還是粉狀的摻合料,都必須優先解決其穩定性問題[2]。
本文結合某住宅樓室內墻體抹灰爆裂實例,通過現場檢測與分析,對其爆裂原因及施工質量進行探討并提出處理建議,以期為其他工程提供參考。
該工程為地上六層+閣樓磚混結構,采用墻下條形基礎,樓屋面為鋼筋混凝土現澆板,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丙類),基本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設計使用年限為 50 年,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混凝土強度等級:基礎墊層為 C15,上部混凝土構件均為 C25;±0.000 以下采用 MU10 實心頁巖磚與 M10 水泥砂漿砌筑,儲藏室~三層采用 MU10 頁巖多孔磚與 M10 混合砂漿砌筑,四層及以上采用 MU10 頁巖多孔磚與 M7.5 混合砂漿 砌筑。
該工程目前主體已完工尚未投入使用,后期業主發現內墻抹灰大面積出現抹灰爆點。
根據委托方提供的設計圖紙,該工程在白色乳膠漆與水泥石灰砂漿交接處鋪設一道耐堿網格布作為防開裂措施,預拌砂漿用的干粉,現場直接用砂漿機攪拌。
委托方提供該工程水泥出廠合格證、水泥物理力學性能檢測報告、砂檢測報告齊全,驗收記錄有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簽字。
依據有關國家和山東省相關規范、標準和技術規程,在目前檢測技術水平和現場許可的前提條件下對內墻進行現場檢測,項目包括:表面質量、抹灰層總厚度、表面平整度、抹灰層與基層之間粘結以及現場可能發現的其他工程質量問題等。
根據現場檢查,該工程各層墻體表面抹灰存在爆裂點,每層分布不均勻,部分已成為粉末,部分為未粉化的硬塊,顏色為暗色(黑色、灰色及褐色,褐色居多)?,F場選取抹灰爆裂情況分布較多的樓層內墻(室內,走廊及樓梯間)進行檢查檢測。經現場檢查,上述存在爆裂現象樓層的內墻爆裂位置乳膠漆及砂漿有小面積脫落,也有部分位置已開裂尚未脫落,爆點中心主要分布在耐堿網格布空隙,爆裂位置中心均有暗色(黑色、灰色及褐色,褐色居多)斑點,大多數部位脫落面積較小。所檢典型部位爆點平面方向尺寸在 11~26 mm、深度在 2.5~5.0 mm,爆裂點位于網格布內側的砂漿處,尚未粉化的斑點塊體表面具有鐵銹顏色、多孔。不符合 GB 50210-2018《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第 4.2.4 條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及各抹灰層之間應粘結牢固,抹灰層應無脫層和空鼓,面層應無爆灰和裂縫的要求[3]。典型部位現狀如圖 1 所示。
為了解抹灰爆裂斑點的化學成分,在該小區相鄰未出現異常情況的建筑樓梯間外墻內側采集抹灰砂漿作為對比試樣。

圖1 室內典型部位爆裂點現狀
該工程每個樓層各抽取一戶 7 片內墻,對其抹灰層總厚度進行檢測。經現場檢測,所檢墻體抹灰層厚度在9.2~18.5 mm 不等。
該工程每個樓層各抽取一戶 6 片內墻,對其表面平整度進行檢測。經現場檢測,除個別內墻實測表面平整度偏差平均值超過允許偏差 4.0 mm 要求外,其余內墻實測表面平整度偏差平均值符合規范規定的允許偏差要求。
根據 JGJ/T 220-2010《抹灰砂漿技術規程》第7.0.10 及 7.0.12 條,現場隨機選取該工程每個樓層各抽取一戶 7 片內墻,對其抹灰層與基層之間粘結進行檢測[4,5]。經檢測,部分內墻抹灰拉伸粘結強度不滿足 JGJ/T 220-2010《抹灰砂漿技術規程》第 7.0.10 條的相關要求,典型住戶具體結果如表 1 所示,典型內墻檢測情況如圖 2 所示。

表1 典型部位抹灰層與基層之間粘結強度

圖2 典型內墻抹灰層與基層之間粘結檢測情況
根據 GB 50210-2018《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第 7.0.9 條規定,現場采用小錘輕擊墻面,對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及各抹灰層之間的粘結情況進行檢查。經檢查,所檢內墻抹灰部分墻體局部(槽盒周圍較普遍)存在空鼓,個別墻體抹灰局部脫層。個別墻體表面存在局部開裂,現場對抹灰表層膩子進行鏟除打磨發現抹灰普遍龜裂。典型內墻現狀如圖 3 所示。

圖3 典型內墻現狀
依據 GB/T 176-2017《水泥化學分析方法》標準檢測[6],爆裂點處暗色斑點及普通抹灰砂漿的化學物質含量百分比如表 2 所示。試驗結果表明:三氧化二鐵的含量,爆裂試樣是對比試樣的數倍,其余化學成分含量二者接近。

表2 砂漿材料化學成分檢測結果
根據化學成分檢測結果、塊體具有鐵銹顏色、多孔及該塊體可以產生體積膨脹等特征[7],可基本推斷該塊體為砂漿生產制備過程中混入活摻入的鋼渣骨料。
根據化學成分檢測結果、斑點具有鐵銹顏色、多孔及該塊體可以產生體積膨脹等特征,可基本推斷該塊體為砂漿生產制備過程中混入或摻入的鋼渣骨料。該工程內墻抹灰爆點三氧化二鐵的含量,暗色斑點試樣是對比試樣的數倍,其余化學成分含量二者接近。因暗色斑點中含有不穩定狀態的鐵的化合物在反應過程中有體積膨脹的特性,雖然在攪拌、施工過程中該種塊體已經部分遇水膨脹粉化,另外材料中游離氧化鈣、游離氧化鎂不完全陳化消解;但由于砂漿從攪拌到終凝相對時間較短,部分大體積的塊體未完全反應,體積雖有所減小,但仍有未來得及反應的塊體存在于抹灰砂漿中,抹灰砂漿澆筑終凝后(塊體在抹灰砂漿中呈不均勻分布)靠近墻體表面部分殘留塊體繼續與空氣中滲入的水分反應而體積膨脹,產生內應力,超過了墻表面乳膠漆的承受能力,出現表面爆裂現象。目前所檢內墻抹灰局部爆裂情況不影響結構安全,但對工程正常使用及觀瞻有影響,應進行處理。
現場檢測時內墻抹灰中暗色斑點尚有未粉化的塊體,建議后續使用過程中若出現類似問題,應及時和相關部門協商處理。
根據 GB 50210-2018《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第 4.2.7 條規定,抹灰層的總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建筑工程做法(圖集號 L13J1)中踢腳、裙墻、內墻面說明第 4.2 條,內墻面普通抹灰平均厚度不宜>20 mm?,F場所檢部分內墻抹灰總厚度不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經現場檢測,該工程所檢個別內墻表面平整度不滿足 GB 50210-2018《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第 4.2.10 條的相關要求。
根據委托方提供的設計圖紙及 JGJ/T 220-2010《抹灰砂漿技術規程》第 7.0.10 條,該工程內墻做法為建筑工程做法 L13J1 內墻 3∶混合砂漿抹面內墻(做法為白色乳膠漆+6 mm 厚 1∶0.5∶3 水泥石灰砂漿抹平 +9 mm 厚 1∶1∶6 水泥石灰砂漿+刷專用界面處理劑一道+墻體),拉伸粘結強度規定值為 0.15 MPa。經現場檢查檢測,該工程所檢部分內墻抹灰拉伸粘結強度不滿足 JGJ/T 220-2010《抹灰砂漿技術規程》第 7.0.10 條的相關要求。經調研分析,抹灰層之所以出現開裂、空鼓和脫落等質量問題,主要原因是基體表面清理不干凈,如:基體表面塵埃及疏松物、隔離劑和油漬等影響抹灰粘結牢固的物質未徹底清除干凈;基體表面光滑,抹灰前未作毛化處理;抹灰前基體表面澆水不透,抹灰后砂漿中的水分很快被基體吸收,使砂漿中的水泥未充分水化生成水泥石,影響砂漿粘結力;砂漿質量不好,使用不當;一次抹灰過厚,干縮率較大等,都會影響抹灰層與基體的粘結牢固[3]。
經現場檢查檢測,所檢內墻抹灰部分墻體局部(槽盒周圍較普遍)存在空鼓,個別墻體表面存在局部開裂,現場對抹灰表層膩子進行鏟除打磨發現抹灰普遍龜裂。不滿足 GB 50210-2018《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第 4.3.4 條的相關要求。
1)建議對爆裂部位及該工程存在類似情況的部位采取下列方法進行處理:將爆裂部位脫落處清除干凈(含暗色斑點)并保持潔凈、粗糙;在爆裂部位涂刷一道滲透性修補膠液,修補膠液未完全硬化前(時間具體根據所選修補膠液的硬化時間確定,保證修補膠液與加固專用砂漿界面粘結牢固性),采用修補砂漿抹平壓實[8];砂漿硬化并干燥后涂刷飾面層。
2)該工程所檢部分內墻抹灰總厚度不滿足設計要求,個別內墻表面平整度超過規范限值要求,部分內墻抹灰拉伸粘結強度不滿足規范要求,內墻抹灰部分墻體局部(槽盒周圍較普遍)存在空鼓,個別墻體表面存在局部開裂現象。建議對存在上述現象的墻體按設計要求進行恢復處理。
1)工業廢渣的穩定性不良導致的膨脹問題影響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無論是作為顆粒狀的細骨料還是粉狀的摻合料,必須優先解決其穩定性問題。雖然目前由于材料短缺,需要找到替代品,但鋼渣及類似骨料未經過預處理不可以直接應用到建筑材料中[9]。
2)墻體抹灰工程的關鍵是粘結牢固,無開裂、空鼓與脫落等問題。否則,不但會降低對墻體的保護作用,還會影響裝飾效果,引起工程糾紛和社會矛盾。施工單位應采取可靠的技術措施,使得抹灰層與基體的粘結牢固。Q